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導讀]「有什麼國度這樣引人遐思呢?只有中國,我們西方藝術受中國之賜可謂多矣,那影響是多方面的,沒有中國,我們的文明決不能臻於今日的境地……。」法國時裝大師伊夫·聖·洛朗先生就曾這樣說過。

東風西鑒由來已久

早在18世紀法國的《Happer"s Magazine》雜誌上就刊登了當時的藝術評論,並開始有了「中國風」的說法,被稱為"Chinoiserie"風格,這個詞語一直沿用至今,稱呼那些具有中國風貌的藝術品。從建築到室內裝飾再到日常服裝,從17世紀的巴洛克到18世紀的洛可可再到20世紀初的迪考主義風格,中國元素在西方藝術史上塗抹了一筆筆重彩,並一直持續著。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18世紀歐洲大陸掀起了一股中國熱,隨之而誕生了被稱為艷情藝術的洛可可風格。洛可可時期大致始於1715年路易十四駕崩,於1793年路易十六被送上絞刑架為止。這一時期的藝術風格總體特徵給人留下浪漫愉快、輕柔優美的印象。中國熱的興起和作為溝通中西文化紐帶的傳教士活動是分不開的,隨著法國傳教士在華的活動,中國的文化經典如《春秋》、《禮記》等的部分章節甚至全書被介紹到了法國,中國的特產如絲稠、 瓷器、漆器等被大量引進法國。一場中國文化熱在法國逐漸升溫,誕生於此時的「洛可可風格」正是這種對中國文化的憧憬與嚮往的反映。

燦爛的東方文化使歐洲人對中國文化產生了美好的單純的嚮往,許多重要的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都崇尚至極,例如歐洲啟蒙運動的先驅伏爾泰就特別推崇中國文化,他曾稱讚中國人是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認為中國哲學沒有任何神奇的意味。

在約翰·謝布貝爾的《關於英國國民的書信集》中有這麼一段話:「房間里每一把椅子、每一個玻璃鏡框、每一張桌子,都必定是中式的:牆上貼著中國牆紙,圖案滿紙,卻無一摩寫天然……房間的幾面牆上,中國情調的小壁架托著呲牙咧嘴奇形怪狀的瓷獅子,放在也是瓷製的花棚架之中,黃銅箔片被漆成了綠色,就像阿卡狄亞的情侶們—樣在樹陰下躺著。不僅如此,對中式建築之愛變得如此泛濫.以至於如今當獵狐者們跳著追捕獵物時,如果把他們的腿弄折的籬笆不是依東方情調到處都插著小截小截的木樁的話,他們都會覺得腿斷得太冤了……如今中國情調在是如此大為盛行,就連啞劇中的小丑也不得不從中國情調的場景和人物中找噱頭。」這些描繪真實記述了當時的歐洲人對於中國情調的痴迷可謂達到了一種瘋狂的「迷信」程度。而這種瘋狂的迷戀也推動了中國風和洛可可風格的盛行。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設計師如何運用「中國風」

有的時候,我們會說,西方人很笨,有時候會犯一些低級錯誤,例如混淆地理和歷史知識,他們總是分不清楚和服是中國還是日本的;有時候,我們會說,西方人很無厘頭,有時候會將中國元素胡亂混搭。其實,他們也許並不傻也並不是故意標新立異的,少了幾分對文化的依賴和牽畔,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用自己所知的一切來構造他認為最美好的設計,往往有時候如管中窺豹,並將這"斑"發揚光大。

另一方面西方人運用中國元素往往是直觀的,在於"形"的,且總是基於一個點兒發散思維的,從古今各大設計師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無一例外就是將中國傳統建築、傳統書畫、傳統圖案甚至一個不起眼的小點展開設計的。我們可以說,西方人很刻苦。

可以說,之前的"東風"是西方人拚命想要拿去的,而現在的西方人更希望"東風"能夠刮回中國。一方面希望得到認可和共鳴,另一方面作為消費品的服裝也希望能儘可能得到更加廣闊的市場。因此,西方人在努力。

出自波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日》的《中國公主圖蘭朵》,因普契尼的同名歌劇而家喻戶曉,但我們仍會覺得那又是一個關於時間和地理"概念模糊"造就的錯誤。一個文化符號的概念錯誤,卻並不能掩蓋人們傳頌和敬仰的善良出發點。同樣我們要像迎接《圖蘭朵》來到紫禁城表演一樣接受那些看似讓人有些"啼笑皆非" 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服裝。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洛可可和中國元素的結合引發「中國熱」盛行

在洛可可時代模仿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成為法國人的一種時尚,那時的人們為了學習中國, 連說話都要裝模做樣的用自以為「天國」的腔調來講;凡爾賽宮裡, 一些貴族男女身穿中國服裝、面具參加化妝舞會;不懂中國喝茶禮節的人會自覺羞愧,他們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看作是一種高雅的行為。法國人為何如此崇拜中國藝術呢?其原因大致如下: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其一,是在統治者提倡支持下, 洛可可藝術家為了迎合上層人物享樂的情趣, 結合時下盛行的元素把東方的情調和藝術形式融於繪畫作品、建築、室內設計、裝飾之中。以畫家布歇為例,他特別喜愛收集東方工藝品,並且為皇家織毯場設計過一套9幅的中國主題的壁毯,路易十五曾於1746年將這套壁毯贈予中國乾隆皇帝。《城中謠》中有這樣的描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號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可見以皇帝趣味為中心的上層社會的審美喜好的影響範圍之廣,影響力之深。所以,和路易十五有著的親密關係的蓬巴杜夫人,左右了當時的審美風格和審美趣味,促進了洛可可風格的發展,也就不難想像了。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其二、由於並不能真正理解和認識異國文化,當時許多歐洲社會學家和知識分子並未親身到過中國,他們通過想像為民眾編造出了一個神秘的理想國度。所以中國文化藝術在法國人的眼中的極高身價, 也有賴於一些啟蒙主義思想家的大力推崇。伏爾泰曾說,當我們還是野蠻人的時候, 這個民族(中國) 已有了高度的文明了。正是在這種背景下, 他們接受了中國的文化影響, 促進了洛可可藝術與中國藝術的關係,進而導致整個歐洲「中國熱」的盛行。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洛可可風格繪畫是在吸收了他國的燦爛文化同時結合本國優秀文化傳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極度奢華、繁瑣裝飾趣味與十八世紀的清代宮廷趣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也是兩個同處於封建王朝即將結束時期的東西方帝國的相似之處。作為路易十五時代法國貴族階層情調的寫照,它的曖昧艷麗、浮華虛幻、快樂輕佻真實註解上層社會的紙醉金迷的酒色生活。正因如此,它被那一時代法國宮廷深深喜愛並推上了至高的地位。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延伸閱讀:中國人的形象在西方依然還被曲解

如何看待《神探夏洛克》中的中國形象

在杜拉斯的《情人》一書中,對中國人的如下描述讓我觸目驚心:簡言之,一群沒有靈魂的、馴順的、怯懦的動物。數十年過去了,中國人的形象在西方文化中依然沒有能拜託這一印記。

在《神探夏洛克》的這一集中,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義、寬容已然被拋棄。中國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被刻畫的重利輕義,越來越像西方的「萬物皆有價」靠攏。《神探夏洛克》(一下簡稱為《夏》)的這一集中無不充斥著中國元素,但我認為,《夏》中的中國人是披著中國傳統文化外衣的「西方所臆想的中國人」。

結合近年來眾多歐美影視作品,我認為正是西方文化有意將中國人塑造成為具有眾多中國傳統元素(在《夏》中體現為旗袍、文物名字、符號、裝束、花旦、飲茶)卻干著與中國傳統文化毫不相符的事的人。在西方殖民主義造成的霸權話語下,西方通過文學、歷史等學術著作及影視作品對東方描寫的規定與舞蹈,使它們構建的「東方形象」為其帝國主義政治、經濟、軍事統治服務。中國人的形象也古老神奇迷人的光環下淪為見利忘義、不具吸引的現代「灰姑娘」,甚至代表著經濟飛速發展浪潮下扭曲的靈魂。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西方世界的中國元素,一直被消費的中國文化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插畫與品牌設計 的精彩文章:

他飛躍48個瘋人院,25年專畫精神病,不僅沒神經還變精神了
插畫丨叮~小動物們的證件照,看著好乖

TAG:插畫與品牌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