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日戰爭時期的黃次咸

抗日戰爭時期的黃次咸

黃次咸:名黃熙祖(1890年9月~1952年6月),四川省榮昌縣(現重慶市榮昌區)人。民建先賢。曾任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四川分會總幹事、重慶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重慶市臨時參議會候補委員、民建重慶分會臨時工作委員會委員、民主建國會全國會務推進委員會委員,中國紅十字會辦公室主任。

1931年,重慶青年會會長劉子如任命黃次咸擔任重慶青年會總幹事。黃次咸不負眾望,把青年會的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如火如荼。被譽為「重慶有名的社會活動家「。他同重慶青年會的名譽顧問和著名實業家盧作孚、名譽會長何北衡並稱為重慶的「三大怪傑」。

「九·一八」戰爭爆發後,民族危亡,國難當頭。1932年1月23日,重慶救國討論會正式成立。當天在重慶陝西街青年會舉行成立會,與會的社會賢達、文化名流、商界領袖共23人。會上通過會員規約,推選盧作孚等5人為幹事,康心之、陳碧涵為文書幹事,黃次咸為庶務幹事,謝琴生為圖書幹事,盧作孚被公推為總幹事,全面負責會務工作。經盧作孚、黃次咸等運籌謀劃,重慶救國會即行開展活動,發表救國通電,討論救亡對策,宣傳鼓動抗日,編髮戰事消息,報道救亡活動,組織開展募捐,支援前線抗戰。重慶救國會的工作卓有成效,有力地推動了重慶的抗日救亡活動。

抗戰教育 鼓舞人心

黃次咸等青年會的領導人認為,利用電影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載體進行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以活的課本,大自然活動的教室,來完成教育廣大人民努力抗戰建國的偉大任務」,因此,青年會放映的抗戰電影有《抗戰大全》、《抗敵血戰史》、《中日戰爭》、《前線勝利》、《上海抗戰記》、《抗戰的廣西》等,同時表演抗戰話劇。青年會的電影放映除隨同該會的服務汽車、服務船隻到重慶城區及眾多的近郊區縣積極宣傳抗戰外,還長途跋涉到幅員廣闊的成都城區及雙流縣、溫江縣、岷江等一百多個地區,從事抗戰宣傳達一年多之久。所到之處,青年會的電影教育「每夜在沿公路或碼頭放映抗戰影片,頗能引起農民抗戰情緒予以極深印象,每次群眾均極擁擠,甚有遠自二十里外而來者」。

1935年12月20日,《重慶青年》出版了「中華基督教青年會50周年紀念專刊」。在專刊的「各論擷粹」中刊登了孫中山先生對青年會的評價,原文如下:青年會的宗旨,在以體育、智育、德育三項,改良人類來救國,是全國所歡迎的。國家是由人類湊合而成,人人都有機會,可以造成一個好國家。我們要造成一個好的國家,便先要人人有好人格,中國的團體中有好人格的,就是青年會!所以青年會是造成好國家的好團體!青年會的會員,已經有七八萬人,這七八萬人中不能說個個程度都齊,但我相信總有幾千人是有好人格的。因為這幾千人才的提倡,所以令青年會成了一個有人格的團體,所以令全國有志青年,多喜入會,造成好人格。我們想要問政治的人,想中國改良成一個好國家,便是想得有一個機會,令四萬萬人都變成人格。這個方法是在甚麼地方呢?要正本清源,自根本上做工夫,便是在改良人格來救國!這便是以國家全體變成青年會,然後多數國民的人格才能夠養成,然後四萬萬人才都有人格。」

重慶市長張必果在《重慶青年》的專刊封面上作了題詞:中華青年會五十周年紀念。 青年會的工作是服務社會利益人群,有此五十年光榮歷史,舉行紀念,樹立風聲,。。。。。。今後事業當更日異而月新。重慶市市長張必果(蓋章)

盧作孚題詞(攝影:元良)

青年會顧問、時任四川省政府建設廳長的盧作孚先生在專刊上題詞:青年會是幫助青年的團體,尤其是幫助社會的團體,尤其是助成青年去幫助社會的團體。每一個青年都得認清楚自己的責任是如何去幫助社會,不要誤認為社會是幫助自己的!盧作孚二四.二.一四

戰時工作 齊頭並舉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重慶青年會針對重慶作為戰時的首都,「社會所需要之服務,已不似平日之單純,而服務之對象,亦大異疇昔,愛將平時工作,略事緊縮,而將目標轉移於戰時工作」。青年會為抗戰開展和從事的工作有十三個大項:救護班、防空洞、職介所、服務車船、招待所平民村、家庭宿舍、前線醫護、後方醫藥、空襲服務、難胞沐室、山泉禮堂、學生服務、抗戰宣傳。在這十三個大項的工作中,又滋生出眾多的小項目。尤其以抗戰宣傳、服務車船、前線醫護、後方醫藥和空襲服務最為出色。這是歷史賦予重慶青年會的特殊使命,也是黃次鹹的擔當職責。

青年會從事的抗戰宣傳幾乎涵蓋了青年會的各項活動,融進了日常的工作之中。由青年會的柳樹堪編輯出版的《國難小叢書》包括《國魂短詩集》、,《長城月》、《抗日血戰見聞錄》、《最後吼聲集》、《空軍與防空》、《實用救護法》、《抵抗外侮與復興民族》、《凱旋的人生》等十多種。其中,尤以《最後吼聲集》和《抗日血戰見聞錄》最有影響。《最後的吼聲集》於1937年出版,收錄了許多著名人士的文章,有巴金的《給死者》、郭沫若的《赴國難》和《抗戰頌》、馮玉祥的《攻克敵旅司令部》和《吊佟趙》、田漢的《送出征勇士歌》和《書贈張向華將軍》、何香凝的《慰勞前線將士》和《贈前線將士》、陶行知的《三江宴》等。《抗日血戰見聞錄》於1938年出版,收錄的作品有長江的《憶夜戰場》和《閘北撤兵之後》、韜奮的《需要鎮定的時候》、章乃器的《勝利的退卻》、汪英的《女兵謝冰瑩從東戰場歸來》、徐盈的《朱德將軍在前線》等等。

在《朱德將軍在前線》的文章中,作者徐盈這樣刻畫了朱德的形象:「今天將軍穿了一套青布中山裝,帶著青白徽的軍帽,黑褐的面色,嘴巴周圍有著濃濃的新生出來的黑鬍子。他樸實如農夫,慈和若老媼,但在炯炯目內射出堅定的光線時,則又嚴肅如鋼鐵。雖然是穿著軍服,可是他在舉止上完全是工農生產者的姿態:簡單,誠實,有決斷。」

青年會的服務車船系針對「一般農民生活之艱苦、醫藥之缺乏、知識之淺陋」而進行。服務車和服務船開展了抗戰宣傳、電影教育、醫藥衛生、巡迴借書、圖書展覽、抗戰歌詠等活動。拒不完全統計,服務船到達合川縣、江津縣等共達80多處,航行的時間達兩年之久。服務車更是跑遍了重慶附近區縣和雙流縣、灌縣等60多個地方,時間達一年零四個月。

青年會的前線醫護是針對抗戰出川的軍隊增多而產生,「本會以為應有醫護人員隨軍服務,乃聯絡各界」,成立了中華民國紅十字會重慶分會救護委員會,組織醫護人員80人,由醫師羅盛昭帶領到前線的長沙、修水、武陵等地從事醫療服務。前方傷兵. 後方難民急需救助。廖煥廷、溫少鶴、黃次咸、馬嘉禮等人於11月15日發起成立救護委員會。此舉得到中國紅十字總會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熱心贊助:當日募得經費87000銀元。

黃次咸與老舍先生有深厚的友情。1937的8月,老舍先生從武漢撤退到重慶。他在《八方風雨》一文中寫道:八月十四,我們到了重慶。上了岸,我們一直奔了青年會去。會中的黃次咸與宋傑人兩先生都歡迎我們,可是怎奈宿舍已告客滿。這時候重慶已經來了許多公務人員和避難的人,旅館都有人滿之患。青年會宿舍呢,地方清靜,床鋪上沒有臭蟲,房價便宜,而且有已經打好了的地下防空洞,所以永遠客滿。我們下決心不去另找住處。我們知道,在會裡——那怕是地板呢——作候補,是最牢靠的辦法。黃先生們想出來了一個辦法,教我們暫住在機器房內。這是個收拾會中的器具的小機器房,很黑,響聲很大。

1938年春,青年會在陝西街萬壽宮開設貧民診所。同年4月改建為救護醫院:開設病床100張;備有72人的醫療隊及擔架隊。7至8月,該院聘請徵集醫護人員80人,分編為4個醫療救護隊開往湘贛戰區服務。當年救治傷兵難民129300餘人。

1939年,日軍對重慶大轟炸,臨江門外紅十字會醫院房屋、設備毀之一盡。6月,重慶紅十字分會宣告恢復工作。並於11月28日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改組理事會;選舉新理事,監事;聘請醫院董事;正式啟用「中華民國紅十字會重慶分會」名稱和印章;溫少鶴任會長。發展新會員800餘人。

1940年,為籌建分會醫院:中央賑濟委員會. 四川省紅十字會和醫護委員會等捐助了13500銀元;重慶市長吳國禎、名畫家徐悲鴻、王東培、吳麟若、張書旗、謝稚柳等聯合舉辦國畫義展,籌集建院經費40000餘銀元。3月,重慶分會醫院在南岸黃桷椏(文峰塔附近)正式落成。黃次咸任院長。同時在城鄉成立診療所三處。先後診治傷病員48954人。

空襲服務由國防服務組負責,重慶青年會發起人的美國領事梅福霖擔任組長,黃次咸為副組長,實際上是由重慶青年會開展工作。從國防服務組成立以來,重慶青年會的職員搶救重傷人員401人、輕傷392人、收容難民76人,難童64人。1940年8月,重慶青年會「兼管難童」工作,僅僅6個月之內就收容難民達三千多人,運送難民五千多人,接運受災兒童一百多人。

在日本飛機為摧毀中國人的抗戰意志而進行的重慶大轟炸中,重慶青年會為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送來了心靈安撫、慰藉。

抗戰救亡 努力奮鬥

對於重慶青年會在抗戰中做出的巨大貢獻,1938年11月6日,《國民公報星期增刊》以整個版面的篇幅介紹了青年會的情況。整個版面最為醒目的是沈均儒親筆題寫的「抗戰以來之重慶青年會」,並蓋有他的印章。沈鈞儒撰寫了《對於重慶青年會之認識》,他寫道:青年會無論在何省,皆為前進之團體,而重慶青年會尤富於社會性之發展,其內部組織甚為嚴密,所屬事業,多而偉大,亦為他省所弗及。

沙千里撰寫了《我對於青年會的感想》。他讚揚道:自從全面抗戰開始,青年會在民族解放戰爭的過程中,也盡了很大的責任。青年會無數會員個別的參加戰鬥不用說,就是青年會本身,它對於救亡工作的努力,像軍人服務,難民救濟等,也是有目共觀的。尤其值得我們敬佩的是重慶青年會的工作。他所屬的各小團體,不但是重慶救亡工作中最有力量的民眾團體,而且很明顯的是站在這工作的最前線。而其他社會文化事業,如電影院、補習學校、農村教育服務車等,不知教育了重慶幾千幾萬的民眾!。。。。。。重慶青年會所以有這樣的成績,無疑是依賴主持人和全體工作同志的艱苦奮鬥,我們除致以敬意外,還希望你們既往的精神,發揚光大,在抗戰建設的事業中,更盡更多的努力。

著名作家老舍撰寫了《抗戰中的重慶青年會》。他感慨道:去年年底,在漢口,我就見到一位重慶青年會的幹事。他是押送來棉衣給軍隊,並約請醫生回渝組織戰區戰區醫療隊的。及至我來到重慶,才知道此地青年會的與眾不同,它是純粹用中國錢中國人辦中國事的;在全國內,這樣的青年會大概只此一家。它沒洋習氣,不講外表,在抗戰中能毫無拘束地發揮它的力量。

抗戰時期,重慶青年會成為許多名人志士的重要社會活動場所,黃炎培、沈鈞儒、馮玉祥、張之江常在青年會辦公和常駐,黃炎培在此編輯、出版和發行《國訊》刊物,宋慶齡、董必武、張瀾、李公朴、聞一多、陶行知、史良、章乃器、羅隆基、馮友蘭等到青年會作過激情澎湃、鼓舞人心的演講,給社會各界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黃次咸身為重慶青年會總幹事,在抗日戰爭時期,身先士卒,運籌謀劃,殫精竭慮,率領同仁支持前線抗戰。重慶青年會開設醫院救治傷病員,收容難民與難童,利用服務車船等方式廣泛宣傳抗戰,鼓舞人心,用中國錢中國人辦中國事,社會名流、賢達人士予重慶青年會大力支持。重慶青年會為戰時首都重慶乃至中國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說抗戰 的精彩文章:

TAG:良說抗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