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在VR里死了一次又一次,只求你好好保護環境

她在VR里死了一次又一次,只求你好好保護環境

宣傳環境保護的標語不計其數,你早已習以為常,也許看都不看一眼。但假如有個即將溺死的人當面哀求你,承諾保護環境便能救他一命,你會作何選擇?

這是藝術家Marina Abramovic用VR完成的一個行為藝術作品。在國際上,她素來有「行為藝術之母」的美譽。

近年來,在Abramovic和另外兩位當代藝術家Jeff Koons和Olafur Eliasson的探索和努力下,藝術藉由虛擬現實獲得了新生。

藝術是一種將文化和觀念融合、交叉,從而獲得一種全新視角的表達。藝術家Jeff Koons,Marina Abramovic和Olafur Eliasson與虛擬現實藝術平台Acute Art的合作,正是在探索人類表達與技術之間的這種關係。

不滿足於現實世界中的表達,Acute Art還想要將藝術融入到VR這一全新的顛覆性領域中,在科技的驅動下,將藝術帶入身臨其境的體驗之中。

眾所周知,虛擬現實為故事敘述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呈現方式,讓人們可以探索超越自己身體局限的表達方式。在瑞典斯德哥爾摩Brilliant Minds大會上,Koons、Abramonvic和Eliasson分享了他們利用VR進行藝術創作的獨特方法。

作為迄今為止最具沉浸感的技術,VR能夠提供新的連接深度、體驗和信息。不過,戴上一個眼鏡,究竟會讓人們聯繫更加緊密,還是會將人們隔離開來?藝術家們在這一方向上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共享

當Eliasson首次與他11歲和13歲的孩子分享他的VR作品時,倆孩子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可以一起進到這裡面嗎?」

這個問題他始料未及,但他對技術的發展十分有信心。「行業對人們共同的需求響應很快。」Eliasson說,他希望用VR將人們聚集在一起。

丹麥冰島藝術家Eliasson以雕塑和大型裝置聞名。如今的他,卻在用光、水和空氣等虛無縹緲的材料來創作他的藝術作品。

「起初我害怕它(虛擬現實)會與現實想背離,因為我們都可以看到戴上頭顯後人變得孤立了。」Eliasson說。

「與此同時,驅動我嘗試VR藝術創作的一個原因是,我希望關注VR中文化的倫理道德,以及我們如何從藝術家的角度做出貢獻。」

Eliasson的VR作品「彩虹」讓人們感受到遇見彩虹的美麗與神秘。虛擬彩虹模模擬實的自然體驗,只有當光線和水滴從某個角度對齊時才會顯現。

戴著VR頭顯的Olafur Eliasson

Olafur Eliasson專註於VR身臨其境的體驗

照片來自Acute Art

「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在虛擬世界重現真實世界的物理現象。」Acute Art的首席創意技術專家Dado Valentic說。

「我們還得研究水滴的行為。比如,當光子撞擊並折射時到底發生了什麼,為啥能產生彩虹效果。」

作為對孩子們關心的首要問題的回應,Eliasson為其作品加入了社交元素:允許多個觀眾同時進入虛擬空間。該體驗還將手持式控制器作為額外的交互工具。

Eliasson說:「神經和肌肉建立聯繫,大腦和身體活動建立聯繫,這是VR最令我著迷的地方。」

「VR給了你一個與你自己的身體建立物理關係的方式,並給了一個操作界面。這樣的作品鼓勵用戶積極活躍並創造自己的世界。」

賦予「社交媒體」新的含義

隨著VR從媒介拓展出分發平台的功能,這種沉浸式技術的社會性與日俱增,面向藝術的大門也越敞越大。

「就今天而言,我發現我們對VR的理解已經非常具有吸引力。」Koons說,「能活在這個時代真是萬幸。」

Koons被紐約市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譽為「這個時代的沃霍爾」,他採取包容性的方法將技術應用到他的作品中。

他的虛擬現實作品「Phryne」讓他實現了在三維畫布上創造幻想世界的空靈願景。作品的主角來自於古代世界一位同名的令人崇敬的女性,她的創作靈感來源於田園藝術。

Koons邀請觀眾在一個寧靜的花園裡遇見金屬芭蕾舞女演員弗蘭。她與觀眾互動並引導觀眾在她的世界穿行。

戴著VR頭顯的Koons

通過VR,Koons帶來了栩栩如生的金屬芭蕾舞演員

照片來自Acute Art

Valentic表示:「我們不得不花很大精力來做出鍍鉻的效果,讓這位芭蕾舞演員看起來非常有活力。」 「我們使用了紐約芭蕾舞團的舞者,他完成了所有動作,然後通過動作捕捉賦予人物模型生命。」

對於Koons來說,VR是另一個分享他的願景的工具。他對科技與大眾文化的交集抱有開放的態度。

「我認為人們可以拿起手機便能享受自由創作的樂趣實在是太棒了,就像Snapchat一樣。」Koons說,「僅僅為了審美需求而創造某種東西,在情感上是非常令人愉悅的,而且也很有趣。」

通過VR影響他人

藝術除了可以將人們聚集在一起,還可能在某些方面喚醒人們。

Abramovic的工作稱得上是「與人類對抗。」自從1970年代初期她在貝爾格萊德上班以來,她通過行為藝術作品探索了人類情感中的信任、脆弱性和聯繫。

這也是Abramovic如今用VR想要實現的目標。在「Rising」中,她讓觀眾直面人類在全球變暖中扮演的角色。

Abramovic的虛擬化身被困在不斷進水的玻璃缸中,她在虛擬世界裡向戴著頭顯的你苦苦哀求,讓你救她一命。

忘記交代一下背景。這個VR作品裡,觀眾會被帶到冰蓋融化的極地場景。在水位不斷升高的玻璃缸中,Abramovic哀求觀眾作出承諾,幫助改善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你每做出一項承諾,玻璃缸里的水位都會下降。假如你沒有做出任何承諾,水就會持續上升,直到Abramovic溺水而亡。

「人體能做的行為藝術十分有限,但有了虛擬現實,這種可能性變得非常巨大。」Abramovic說。

Marina Abramovic

她使用行為藝術,請求觀眾應對全球變暖

照片來自Acute Art

「你身體能做到的事情,虛擬化身能做。你做不到的事情,它也可以做,而且可以無休止地做。」

VR技術為克服現實世界的局限性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對Abramovic而言,VR增強了她用行為藝術產生影響的能力。

敢於失敗才能成功

將這些藝術家和創新科技聯繫在一起的基本要素和共同點是:敢於冒險,敢於失敗。

「如果你一直待在你熟悉的領域,那麼其實什麼都沒發生,你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自己。」Abramovic。

Koons同意這樣的觀點,並分享了他對VR未來成為藝術表現媒介的期待。

「我們正在試驗,正在進一步挖掘:假如它能超越我們在現實世界裡的體驗,那麼它能達到什麼程度?」Koons說。

接下來,他還想要打造一個「五臟俱全」的VR體驗,給予人們比現實世界更強的感官刺激。也許,他能打通任督二脈,獲得常人難以企及的精神體驗......

文章來自英特爾iQ雜誌,黑匣許仕林編譯

3月15日,第三期Vive X團隊將亮相深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吃貨藝凝 的精彩文章:

清朝人寫了一本書,朝廷認定一文不值,日本得到後靠它迅速崛起

TAG:吃貨藝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