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重視病人自我感覺之優勢

中醫重視病人自我感覺之優勢

病人自己的感覺是臨床癥狀的一部分,有時甚至是主要的部分,作為一個臨床醫生應當引起充分重視。這裡介紹清代名醫王孟英一個與「感覺」有關的名醫醫案說明之,全案不過160字。

「張氏婦患氣機不舒,似喘非喘,似逆非逆,似太息非太息,似虛促非虛促,似短非短,似悶非悶(按:這就是感覺,醫案中一連用了6個『似』字,即她自己也很難說清究竟是何癥狀)。補虛清火,行氣消痰,服之不應。孟英診之曰:小恙耳,旬日可安,但須懲忿是囑。予黃連、黃芩、梔子、楝實、鱉甲、羚羊角、旋覆、赭石、海蜇為大劑,送當歸龍薈丸。未及十日,其色如墨,其病已若失。後予養血和肝,調理而安。

此病證,王孟英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病名,即像西醫那樣「確診」個什麼病名。然而他在一開頭就已點明了該病的緣由是「氣機不舒」,又在醫囑中指明「須懲忿」,這就說明了其病由於肝鬱所致。近代醫家石念祖說:「此證血分中肝有實熱,肝陰虛,肝陽浮。」

筆者認為,此證含有肝鬱化熱表現,肝失疏泄,內蘊實熱,肝陽上擾,並夾肝風。雖氣機不舒,但病已及血分,故治法用清肝火,佐養陰平肝鎮潛為主,一派寒涼大清熱之葯,導熱下行,使從血分而解。當歸龍薈丸原為治肝經實火、神志不寧之方,此證所出現的「氣機不舒」癥狀,患者的感覺多端而又不能確指,即含有「神志不寧」之意而稍輕。本病雖屬「小恙」,但非一般凡醫所能治,以其往往不能識其證也。而對於名醫王孟英來說則確屬「小恙耳」。

總之,這一醫案說明:感覺是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的自我檢測的反應,是最直接和可靠的,因此它也是中醫診病的重要依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科普 的精彩文章:

張仲景用藥之巧妙

TAG:杏林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