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證監管多元共治格局從「五個更加」入手
質量認證是加強質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對質量強國戰略實施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但是,質量認證市場存在著不規範等問題,導致認證效果不明顯,甚至引起負面效應,迫切需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2018年1月17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提出形成認證監管多元共治格局,可謂正當其時。應從「五個更加」入手,進一步完善認證監管體系。
1
法律規範更加完善
認證認可是質量認證監管的重要依據。隨著國家「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質量認證監管部門大力簡化行政審批手續,需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質量認證審核模式已顯得有些落後,認證機構迫切需要運用信息化技術,突破認證規則的限制;隨著國際認證認可事業的發展,給我國質量認證行業帶來新問題、新挑戰,需要從立法層面來解決;隨著企業管理水平和生產技術的提高,產品風險等級發生變化,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等需要進行調整。為適應質量認證市場發展的需要,對認證認可法律文件進行系統梳理,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基礎上,珍惜每次修訂機會,與時俱進地完善認證認可法律體系。
2
行政監管更加有力
當前,質量認證市場認證不規範現象相當普遍,主要表現為認證合同、審核計劃、審核報告、認證證書缺少認證規則規定的要求;有的認證機構未嚴格執行認證規則,未按標準要求進行審核;有的認證機構為降低費用,減少現場審核人天數,甚至造假審核文件;有的獲證組織只是為得到質量認證證書而認證,甚至買賣假證,而不有效運行質量管理體系。為規範認證市場秩序,要加強認證信用管理,建立認證信用管理體系,將失信認證機構和認證人員列入「黑名單」,實施多部門聯合懲戒,運行退出和禁入機制;要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認證監管,嚴格檢查獲證企業認證過程,嚴厲打擊買賣認證證書、假冒認證證書等非法活動,集中整治「認證亂象」。
3
認可約束更加有效
認可機構具有連接政府和市場的紐帶作用,助力政府降低成本,減少行政風險,優化資源配置。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是由國家認監委授權,統一負責對認證機構進行認可工作,評價認證機構是否具備按相應認證標準開展有關認證服務的能力,批准認證機構在獲認可業務範圍內頒髮帶有國家認可標誌和國際互認標誌的認證證書。另外,還承擔國家認監委委託的CCC指定認證機構及從業人員和獲證企業、食品農產品認證機構和獲證企業、「同線同標同質」企業HACCP認證和自願性產品認證機構的專項監督檢查。通過堅持問題導向,從認證認可專業角度,加強高風險產品認證的有效監管,為政府質量認證監管提供有力支持。
4
行業自律更加到位
認證機構行業自律是規範運作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認證有效性的重要措施。要充分發揮認證認可行業協會的作用,緊緊圍繞國家關於認證認可行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加強制度建設、誠信建設,修訂完善行業自律規範性文件,加大培訓教育力度,提高質量認證機構的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共同維護質量認證市場秩序。做好認證價格信息通報、投訴舉報處理、審核員轉換執業機構監督檢查等活動,組織例行和非例行專項檢查,督促質量認證機構嚴格自律。對質量認證機構惡性低價競爭等違規行為,嚴肅依規處理,並在網站公告;對認證機構涉及違法行為,要及時移送國家認監委處理,傳導良幣驅逐劣幣效應,促進認證機構自覺遵守行業自律規定。
5
社會監督更加廣泛
質量認證是對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做出合格評定,是市場經濟的信用證明,向社會傳遞質量信任,而社會又對質量認證進行監督。社會監督需要了解認證法律規定,了解認證專業知識,了解認證投訴舉報要求,因此加強認證宣傳意義重大。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和宣傳手段,向社會廣泛宣傳認證法律規定和專業知識,加深廣大人民群眾對認證認可工作的認識和理解,擴大認證工作社會影響力,為認證監管工作的深入開展營造良好氛圍。要完善認證認可工作社會監督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對認證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遵紀守法、廉潔自律、認證質量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監督,及時調查處理認證違法違規投訴舉報,並反饋處理結果,增強認證監管社會公信力。
TAG:計量測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