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不該省的兩筆錢:妻子的護膚品和孩子的興趣班
近日,一則關乎教育花銷的新聞上了熱搜:
《課外班花掉全家一半收入!補課老師年收入200多萬,家長陪課連奶茶都捨不得喝…》
它講了這麼幾個「錢袋子被補課掏空」的家長——
兒子在念高中的張女士稱,一開始給娃上補習課時,她會找間隙去咖啡館坐坐。但仔細計算後發現每月上萬的補習費,讓她連奶茶都捨不得喝了。
另一個孩子在上小學的家長稱,她一年裡給娃報了國學、奧數、英語、聲樂、美術、羽毛球等興趣班,花掉了6萬元,幾乎等同於當地一個平均成年人的收入,簡直「壓力山大」。
「心~疼~啊!」
心疼孩子學得累、心疼有娃日子苦。最扎心的還是:我這兒還沒開始熱身,人家居然已經跑完了第一局。比你有錢的,還比你對下一代教育更上心!
我以前對滿世界的早教廣告、兒童啟蒙推薦、能力開發都不以為然;親戚朋友一遍遍強調早教班啟蒙班的重要性,我也總是不屑一顧。
可這次,在金錢的刺激下,我很慫地把前兩天收到的英語早教宣傳單翻了出來,給娃約了個試聽課。
動了帶娃報班的心思,於是打算諮詢一下前輩。
身邊的一位資深補習陪課媽,孩子還沒上小學,每個月補習投入已經近8000塊。光請個英語外教,就要500塊一小時,一周2小時。
我問:外教課這麼貴,真的值嗎?娃能學到多少東西?真的能實現英文對話無障礙交流?
她臉上略過一絲不屑:「我們上外教課,主要是給他營造一個語言環境,沒想那麼多。」
「給孩子上興趣班,其實和女人花錢護膚是一個道理。有人覺得花了錢立馬就能變美變白有氣質,不然就是假冒、差評;也有人明白,短期內不必指望多大的效果,只需要堅持護膚,一定會有回報。」
這麼一說,就很好理解了。
花錢買護膚品、面膜、微整形,再和閨蜜見面邊哭窮,這事兒誰沒幹過?而且和新聞里給娃上補習班哭窮的家長,語氣是一樣一樣的。
「啊,買了臘梅面霜,奶茶都要喝不起了」、「我買了CPB護膚全套,要吃土了!」
如果計算家庭消費比重,護膚這一項老早已經超支了。
但是,你會因此減少臉上的開支嗎?並不會。
因為那些護膚品,體現的是你的品位、生活理念,還有生活狀態——
給娃上馬術、西語、擊劍,代表了家長的精英教育理念;
給娃上英語、數學、國學,也代表了家長給孩子未來規劃的方向。
所以,她花錢、她願意、她吐槽、她繼續。
但如果一個從不護膚的人說,我買了全套SK-II,是不是就能一夜回春?
大概所有人都會和上面那位補習達人一樣——才剛花點錢,就想當做改變人生的救命稻草,怕不是個傻子吧?
有不護膚的女人,當然也有不上興趣班的孩子。
她們反駁的理由有很多。
對於護膚,她說——
我天生麗質,擦大寶皮膚照樣好。
對於補習,她說——
村裡隔壁孩子從沒上過興趣班,人家照樣上清華北大!
嗯,你說的很有道理,但願你一直這麼佛系下去。
不過這些曾經「佛系」的家長們,說起過去都有點悔之晚矣——。
同事兒子讀一年級。
老師要全班寫「鳥」字,只有他一個人不會寫,畫了一隻鳥在本子上。被全班同學嘲笑之後,兒子哭著回家怪媽媽:你為什麼不教我「鳥」字怎麼寫?
隔壁老王家的女兒,讀二年級。
回首女兒一年級的日子,老王老淚縱橫——這一年,父女就在無盡的補習和受挫感中度過。惡補狠補一整年,才勉強跟上班裡的進度。
當初他覺得學前興趣班、培訓班都無所謂,由著孩子一口氣玩到了正式上學。
結果上了學全班孩子都對基礎單詞瞭若指掌,女兒連字母歌都還唱不全。
女兒越來越自卑,自己越來越著急,全家現在都很後悔。
「你在孩子身上偷得懶,將來會加倍讓你償還。」感慨良多的老王,如今只有這句感慨。
前面不努力,就別怪孩子後來不爭氣。一旦擰巴起來、再向現實低頭,後面就只有拚命追趕的份兒了。
那麼,問題來了:不護膚的女人和不上興趣班的孩子,是不是沒救了?
答案是:說不上沒救,但不要讓自己陷入這個被動的局面。
寄希望於孩子是天才?寄希望與社會更高的包容度?寄希望與國外教育?
事實上,天才寥寥無幾,國外也在拼學區和重點班。
快樂的童年要有、競爭的起跑線也不能丟。
對於孩子來說,寓教於樂本來就是最天然的學習方式,玩本來也就是最好的學習途徑。
如果還覺得早教啟蒙就是填鴨式教孩子認識1234ABCD、教育方式還是黑板粉筆課後題,那你真的對它誤解太深了。
不妨先約一圈免費試聽課,看看孩子興趣;或者買幾個線上課程,在家學習;甚至你自己,只要用心,也能把做家務、坐公交、逛超市的任何場景,變成最天然的教育。
你一定會發現,對於孩子來說,興趣班並不是毀掉童年快樂的洪水猛獸,反而獲得新的知識、新的能力,會讓他更加開心。
原來,不必像新聞里那樣,狠砸大半個月的工資了,也能教育好孩子。
就像你不必花重金買護膚品,因為還有很多平價替代款,效果也不賴。
育兒的路不是唯一,有那麼多高性價比方案,可供每個家庭量力而行。
但是,不把教育當做頭等大事,就!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