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貓傳》日本票房暫時領先《黑豹》,但這兩點遭人詬病
《妖貓傳》在中國內地的總票房是5.3億,跟春節檔期的幾部大片,如《紅海行動》《唐探2》等片動輒大賣30億相比,這個成績當然不值一提,但這卻是陳凱歌導演的內地最好戰績。
陳凱歌自《霸王別姬》摘得戛納金棕櫚大獎後,一直是國內數一數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導演,這也是他的片子為何總能拉到巨額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日本是陳凱歌電影的重要市場,早在1998年,他的《荊軻刺秦王》在日本就收入過8億多日元的高票房,這可能也是陳凱歌喜歡起用日本明星的一個主要原因,他的兩部大製作古裝片《無極》和《妖貓傳》,都有日本男星擔綱重要角色。
荊軻刺秦王
《妖貓傳》於今年2月底在日本公映,目前上映半月,總票房約9億日元(相當於5000多萬人民幣),據業內預測,這部華語巨制在日本的最終票房或落腳於10~12億日元之間,約7000萬人民幣,這也是陳凱歌作品在日本的最好成績,對比華語片在日本的歷史票房,這個成績還可以,但不算太突出(《赤壁下》收了55億日元,張藝謀的《英雄》收了40億日元)。
比《妖貓傳》晚上一周的漫威大片《黑豹》目前票房尚不到5億日元,落後於《妖貓傳》,不過業內預測《黑豹》的日本最終票房應在15億日元左右,《妖貓傳》顯然達不到這個數字。令人驚喜的是,在日本的部分影院,《妖貓傳》儘管比《黑豹》上映的早,仍然有單日票房仍然要比《黑豹》高的現象,說明陳凱歌的新片在日本市場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力的。
相比於差強人意的票房成績,日本人對《妖貓傳》的評價要糟糕的多。主要原因並不是出在影片本身,很多日本觀眾也承認影片拍得華美壯麗,有盛唐氣象。日本大多數觀眾對本片不滿的主要原因應歸責於日本的引進方,因為他們在宣傳上做了兩件誤導觀眾的事,廣受詬病。
一是日本片方將《妖貓傳》改名《空海》,日本觀眾在看完影片後莫名其妙,影片的主線並不在空海身上啊,怎麼空海成了電影的名字了呢?(其實秀才個人覺得空海是本片的戲眼,是本片的關鍵人物,影片直接叫《空海》,也沒什麼不妥)。
二是日本片方在宣傳《妖貓傳》時,為了體現本片的規模宏大,稱這部影片耗資150億日元(相當於9億人民幣),有影迷在看完影片後承認影片視覺效果驚人,但耗資150億,顯然言過其實。有時候一部影片評分過低的原因,往往不是影片本身的質量,而是因為實際與預期的心理落差。
看來宣傳一部電影,還是少用一些驚悚的字眼和數字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