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從出家到覺悟成佛,都要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

從出家到覺悟成佛,都要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

從出家到覺悟成佛

都要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

節選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凈行品淺釋》

宣化上人 講述

〈凈行品〉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一品。

凈,是清凈,清凈是對著染污而言。要是染污,就是不清凈;清凈,就是不染污。什麼清凈了?身口意三業清凈;什麼不染污了?身口意三業不造惡業,這是沒有染污。如果你身口意染污的話,就是凡夫。

那麼說:「二乘人已經得到無漏了,他也是清凈吧?」不是的。二乘無漏是無漏,但是沒有利他的這種德行;因為沒有利他的德行,所以談不到真正的清凈。

這個清凈行就是菩薩行,菩薩所修行的。大乘的菩薩既能自利,又能利他;既能自覺,更能覺他,所以他修這個清凈的行門。這種清凈行門,是所有修道人都應該遵照去修行的。

在這一品里,有一百多個願,這些願都是為眾生而修行,所以這是大乘菩薩所修的一種行門。凈行(音橫)也可以讀成凈行(音形),就是修行,你去做。

在這一品前講的是「信解門」,而這品就是「修行門」了。你光信、光明白,若不修行,那也是沒有用的,佛教是要躬行實踐,老老實實去修行的;是要自己修行,不是叫人家修行,自己不修行。我們每一個佛教徒應該特別注意,特別著眼這一點──應該自己去修行,不是叫人家修行,我不修行。要自己躬行實踐,以身作則,老老實實地去修行,不用任何手段,任何虛偽的宣傳,就是事事求實,實實在在地依法修行;知道一點就行一點,知道兩點就行兩點,不是知行不合一的。

中國明朝時,有位王陽明先生講「知行合一」。他說你為什麼不行呢?就因為你還沒有知道;你如果真知道,沒有不行的。真知就能真行,真行才是真知,這是「知行合一」這種學問。那麼這種學問,雖然它是儒教的道理、學說,不妨把它借來用到佛教的道理上。在佛教,如果你只注重理論,雖然可以講得天花亂墜,地涌金蓮,但是不實行,這就像什麼?就像說食數寶:

終日數他寶 自無半錢分

於法不修行 其過亦如是

好像銀行的出納員每天數錢,不知數了多少,但即使數了一天,也不是自己的,是替人數錢的。所以說「終日數他寶」,一天到晚,數他人的寶物,但「自無半錢分」,自己連半錢那麼多都沒有。「於法不修行」,在佛教里,你若不修行的話,「其過亦如是」,就和那個數寶人一樣的。那麼說食呢,也是一樣的,譬如你說這個飯好吃,這個菜好吃,又這位黃代表在新店買那個什麼鍋貼,什麼大餅啊,能放兩個禮拜也不會壞,又可以做湯吃。你單單這麼說,若不真實去吃,那是沒有用的。這說食、數寶都是同一道理。

佛教的道理是最高無上的,所以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不容易遇,不是不容易遇,就是不容易行。遇,還比較容易,就行是很不容易的。「我今見聞得受持」,受持是行,就是修行。「願解如來真實意」,我願意明白佛這真實的道理。為什麼願意真明白?就因為要老老實實去修行,你真明白了才能老老實實去修行。

那麼〈凈行品〉,就是出家人所應該遵守的一種法規,出家人所不應忘的一種準繩,這是一定要遵守的;因為你遵守這種的方法,才能到彼岸,才能成佛。

所以從出家到覺悟成佛,都是要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那麼這部經前邊所講的信解,就是明白了;這一品就是要去修行,要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這是這一品的意思。

「行」就是你所行的;你所行的要清凈,不單一種的行要清凈,種種的行都要清凈,所以有一百多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法界佛教總會2018年新春祝福!
什麼叫糊塗事?我們為什麼做凡夫?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