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為什麼要讓三歲的兒子學英語?

我為什麼要讓三歲的兒子學英語?

Thank You

語言的能力

文|微藍

GIF

你再前進一小步 我們就有故事了

「他連中文都說不好,你還要讓他學英語?」

「現在外國人都在學中文了,你還要讓他學英語幹嘛?」

這是仔仔外公在聽到我打算讓仔仔學英語時的第一反應。

的確,仔仔的中文還有一些發音不清楚,但他的辭彙量已經足夠大,並不妨礙他學習另一門語言;

的確,中文已經成為一門足夠有分量的語言,但作為流通語言的英語,在世界範圍內普及多年,非母語國家的大多數人仍然無法流暢交流,要讓世界學會中文,需要多久?

在我們這代人的記憶里,學英語就是每天反覆讀李雷和韓梅梅,痛苦的背單詞、背例句,學習枯燥的音標、語法,和無休止的考試考級。

現在還能撿起當年所學英語,開口交流的少之又少,就算是說著一口流利英語的外企中產,也並未真正感受到英語帶來的快樂。

都知道英語重要,但是談到學英語,就如談虎色變。

我真正學會英語,是在泰國學習工作生活的幾年,身邊全英文的環境,讓我浸潤其中,辭彙量和表達能力都突飛猛進——我必須學會,才能與人交流,必須學好,才能清楚地向別人表達我的想法和意見。

因此,於我而言,英語不是一門學科,而更像是一項和游泳一樣的生存技能。

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的辭彙和語言表達,沒有痛苦的死記硬背,更像是自然生長進我的腦海里,不用刻意重複,卻也不會遺忘。總結而言,學習的過程就像嬰兒呀呀學語,浸潤在語言環境中。

因此,沒有錯誤的學習目的,只有錯誤的學習方法。

0-6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期和敏感期,過了這段時間,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會慢慢下降。

從仔仔1歲多開始,我會給他讀一些英文繪本,讓他聽到中文以外的發音。

英語啟蒙也可以運用點讀筆和書籍、英文動畫片,或者app,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選擇和渠道,即使英語基礎薄弱的父母,也不必過於擔心。

三歲這一年,除了在家的日常學習外,我還選擇了帶仔仔到國外的國際學校遊學,以及參加專業英語教育機構課程兩個方式,改變以往的單向輸入,變成輸入輸出同步。

兩周完全浸潤英語環境的遊學,讓幾乎零基礎的仔仔有了很大的進步。

比如他會主動看兒童視頻app里的英文動畫片,告訴我他要學英語;

對著我學恐龍叫,說自己是dinosaur;

告訴我elephant和monkey喜歡吃banana;

指著小蜘蛛跟我說他害怕spider;

可以區分school bus、fire truck、police car這些最愛的車車;

在機場幫我找值機的A區、D區,而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老師上課教的英文字母他竟然記住了;

陪我到學校給學生開班會,本來安靜地坐在旁邊,突然開始唱「ABCDEFG,滿天都是小星星」惹得全班大笑。

關於這次遊學的更多體驗和收穫,我之後會寫一篇詳細分享,這裡先說一說我對英語教育機構的選擇。

去年年底我帶仔仔體驗了一家美國教育機構的8節試學課,每周兩次課,四周完成,外教和中教結合。課程不錯,但坦白說上完後收效甚微。

我認為一周兩次的英語課課程設置並不太適合幼兒,幼兒學英語還是應該以環境浸潤的方式,與其每周兩次花錢上課,不如每天在家用半小時到一小時陪著孩子讀繪本,或者用點讀筆、英語app學習有意義。

而多數的雙語幼兒園和幼兒英語班,都是一周兩節英語課的課程設置,我認為意義不大,所以最終選擇了一所每周五全天入托的英語幼兒園,從早上入園到下午放學,全天的活動、作息安排和課程都是英文,等仔仔上一段時間後,我再根據他的情況彙報成效。

很多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但如果只是把教孩子學英語的任務寄託給教育機構,而無法在家為孩子營造一個學習英語的環境,讓孩子產生「英語只是上課用」的心態,下課就完全「拋諸腦後」,那麼上課的意義真不大。

語言一定要浸潤式的學習,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我的閨蜜Y,在孩子出生前報了成人英語口語班學習,孩子出生後,又參加了幼兒英語啟蒙的課程,自己學會後與寶寶英語交流,為孩子營造英語的氛圍,方法很值得借鑒。

我的教育觀念里,孩子可以不上早教,可以不參加很多興趣班,但是英語一定要學。

學一些英語,當他面對不同膚色的小朋友,至少不會像從前那樣害羞的躲在我的身後,而是大方地走過去加入他們的遊戲。

學一些英語,當他某天走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至少不會因為聽不懂、不會說對方的語言而怯懦。儘管面對不熟悉的一切,但至少會多一分安全感。

我希望能為孩子的未來,創造多一份鏈接的可能性,多一些選擇自己生活的能力。

有句話說:命運命運,父母給了命,孩子自己走完運。

父母只是孩子人生的領路人,走到分岔路口,把人生的鑰匙交給Ta,讓Ta自己打開一扇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去體會、去經歷、去感受短暫人生的多種可能。

本期作者

微藍:

教師 | 服裝設計師 | 百度寶寶知道特邀達人

一個懶癌晚期,拖延症患者,非常不著調的公眾號主,關注需謹慎。

- END -

圖片來源@網路

18本蒙特梭利育兒電子書

你可能錯過的一些原創

閑說

知道你過的也不好,我就放心了。

在中國,全職媽媽不符合國情和心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著調的文藝辣媽 的精彩文章:

TAG:不著調的文藝辣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