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易雲音樂如何「比我女朋友還懂我」

網易雲音樂如何「比我女朋友還懂我」

近期,一檔《經典詠流傳》節目刷屏了很多人的朋友圈。當《將進酒》、《苔》、《梁祝》這些經典作品成為旋律悠揚的音樂,不少觀眾都為之深深感動。與此同時,這個中國首檔大型原創詩詞文化類音樂節目,也再一次讓音樂行業體會到「創新」的力量。有論者認為:節目在文化傳遞和音樂創新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美學高度。

對音樂節目而言,好的創新方式可以極大地提升其中音樂作品的美譽度與傳播性。而對於整個產業而言,創新則無疑是驅動整個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如何用創新驅動音樂產業發展?它需要的不僅是音樂內容層面的創意與創新,在數字音樂成為我國音樂產業主要引擎的當下,運用互聯網進行科技創新,在產業變革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當然,音樂產業的科技創新往往不體現為前沿技術的突破,而是體現在音樂產品的功能體驗之中。

首先,從需求側來看,互聯網科技創新能更好挖掘和滿足用戶的音樂需求。比如,用戶不僅有聽音樂的需求;更有發現、分享音樂等需求,但此前這些需求卻難以得到很好的滿足,也限制了產業發展。互聯網則為相關創新變革提供了可能。以2013年上線的數字音樂平台網易雲音樂為例,其創新性地使用歌單架構替代當時業界主流的曲庫架構,並上線獨具特色的評論功能,讓音樂產品天然具有社交屬性和UGC特點,將音樂的發現與分享嵌入產品內核之中;同時,充分利用最新的大數據技術,為用戶提供精準的個性化推薦服務。

網易雲音樂APP首頁,提供大量個性化發現音樂的功能

基於「音樂+社交」戰略,網易雲音樂進行了一系列產品創新,很好地滿足了個性化發現和分享音樂的需求,被用戶譽為「比我女朋友還懂我」的產品。公開信息顯示,網易雲音樂曲庫收聽率達80%左右,遠高於國內一般平台40%左右的平均水平。這些創新無疑助推了該音樂平台消費需求的增長。

其次,從供給側看,音樂產業的長遠發展,離不開產業源頭不斷湧現的音樂作品。在華語音樂造血功能阻滯的當前,互聯網科技創新對原創音樂的創作及傳播有不小促進作用。2016年11月,網易雲音樂推出「石頭計劃」,從推廣、原創作品錄製扶持、演出、讚賞、音樂人指數等七方面為原創音樂人提供全方位扶持。為音樂人開通讚賞,讓其有更多渠道獲得經濟收益;打造音樂人指數,為音樂人自身發展提供參考……這些扶持原創音樂的舉措,都離不開產品創新的賦能。

網易雲音樂「石頭計劃」為原創音樂人提供全方位扶持

去年11月,網易雲音樂與亞洲數字音樂領導品牌KKBOX達成戰略合作。其中雙方共同上線了「華語速爆新歌」歌單,這一基於歌單功能的創新嘗試同樣對優質華語原創音樂的傳播起到了推動作用。女歌手Julia Wu吳卓源的單曲《別哭了》經該歌單一天推廣曝光後,播放量從最初的幾百躍升到幾百萬。

據了解,目前,網易雲音樂用戶數超4億,是國內最大的音樂社交平台;同時,其入駐獨立音樂人超5萬,也是國內最大的獨立音樂人平台。平台在滿足用戶需求及助推原創音樂方面的眾多創新,是驅動這一產品自身發展的重要原因。未來,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理念進行科技創新,無疑將繼續驅動音樂產業的變革發展。

今年2月,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樂互授版權;3月6日,網易雲音樂又與阿里音樂宣布達成版權互授合作。版權開放共享成為行業共識,如何更進一步通過創新提升用戶體驗和產品競爭力,也成為音樂平台需要更多考量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早報 的精彩文章:

新浪新聞客戶端入選三大核心價值榜單
優酷構建的新生態「視界觀」

TAG:新聞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