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指同患難卻不能共富貴!知乎富了,大V用戶卻被清出局?

被指同患難卻不能共富貴!知乎富了,大V用戶卻被清出局?

知乎3月2日被以「管理不嚴、傳播違法違規信息」為由,要求在各應用商店下架七天,3月9日就要恢復了。

這期間大多數媒體都對這一信息進行了報道轉載,卻很少有人關注到,知乎APP下架的背後,一大批知乎大V也被以「違反知乎社區管理規定」為由被處罰,或禁言7天或封號。

據不完全統計,這次有大約100個知乎賬號被同時處罰,其中有關注者在1萬左右的小V,更不乏關注者幾十萬的大V,包括知乎一手扶持起來的頭號大V張佳瑋。

(此次被處罰的部分知乎大V名單)

此次大規模禁言、封號事件引起了知乎大V們的強烈不滿和恐慌。

一方面,被處罰的真實原因不明,被封賬號甚至沒有收到知乎管理員的任何通知,就發現自己的知乎首頁顯示「禁言中」。

排除某些不可抗力,有網友認為,知乎這次還藉機封掉了很多「不受平台喜歡」的「無辜賬號」。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把我封掉,只說我敏感,最近小半年的那些問題我半個字都不敢提,可能知乎真的是看不慣我吧。」小約翰在微信公號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另一方面,此次大規模處罰,有的被「禁言7天」,有的則被「永久禁言」,比如知乎大V張佳瑋被禁言7天,小約翰則被永久禁言。沒有明確處罰原因,卻有不同的處罰力度,如此差別對待,讓一眾大V寒了心。

由於知乎官方沒有給出明確公告,不同的處罰力度,是依靠什麼來評判,恐怕只有知乎小管家知道。

這也暴露了,知乎在社區內容管理監督上,一直以來的規則不透明、隨心所欲的弊端。

而最讓一眾知乎大V們感到恐慌的,是連知乎一手扶持的頭號大V張佳瑋,這次也被禁言7天。張佳瑋對知乎社區的內容貢獻,這些年有目共睹,然而也未能倖免。更何況那些平常只專註於寫內容、而沒有「後台」的答主們呢?

「在知乎寫了這麼多年內容,不但沒有得到收益,還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拿來擋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V說。

可見,早年為知乎社區免費貢獻大量優質內容的大V,可能只是在為知乎鋪路,知乎不會保護那些為自己創造過流量的大V,哪怕他們沒有從知乎賺走過一分錢。

眼看著知乎一輪輪融資、商業變現,大V們還沒來得及享受流量紅利,賬號卻說沒就沒了。只能說:共患難易,同富貴難。

知乎跟大V的不和諧,由來已久

分答搶完微博搶,微博搶完頭條搶,近兩年隨著知識付費、內容變現的風潮,知乎大V成為各大平台爭相搶奪的對象。

在中文互聯網圈,知乎大V一直是「矜貴」的存在,對於普通網民來說,他們是知識精英、文化極客,甚至互聯網話語權的象徵;對於互聯網平台來說,則象徵著優質的內容源。

但隨著知乎一輪輪的融資以及商業化探索,大V的利益在自己稱之為「家」的知乎上,卻被邊緣化了。

「知乎的歷次改版和傾向,對內容輸出者的保護,並不算出色,」知乎的頭號大V張佳瑋在知乎一個問答中寫道,身邊至少有兩位跟他念叨過,「沒錢,至少給點成就感吧,現在連這都沒法保證了。」

創作版權被侵犯得不到平台保護、流量分配讓自己的內容消失在粉絲的Timeline上、沒有「合法有效」的變現渠道、遮遮掩掩寫軟文要被刪帖甚至封號……

與此同時,依靠大V們這麼多年的免費輸出內容,獲得用戶、流量和「逼格」的知乎官方,卻大大方方走上了貼banner、側邊欄廣告的商業化之路。

這些早期被邀請加入知乎、給平台貢獻幾十上百萬字回答的大V們,在以「高逼格」為榮、擁抱知乎時,大概不會想到,若干年後,那些籠罩在頭頂的光環會漸漸褪去,而自己,可能只是平台的「搬磚工」,還是沒有「工錢」的那種。

周源的「城市」和大V們的「磚」

知乎創始人周源,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到一本書——《大城市的死與生》。

他將知乎比作一個城市,「早期,解決基礎建設問題,把大部分精力花在治理衛生、修護窗戶上。第二階段,則需要繁榮。」

照此類比,大V即是知乎這座「城市」居住者,也是早期添磚加瓦的建設者。他們一個個碼字回答問題,奠定「城市」的根基和城牆。

「那個時候知乎的環境很純粹,講究的是『理中客』,通常為了寫一個答案,要提前查看大量資料,有時候睡前看到感興趣的問題,會用手機打出一兩千字。」知乎大V漢尼拔回憶早期的知乎。

所以那時候在知乎上可以看到很多答案,最後會寫著「以上回答手機敲出來的,暫時先答到這裡,有空電腦上再完善」。

2013年,這家以邀請制起家的知識問答社區開放了註冊,用戶數量在兩年時間內增長了40倍。後來者很多被被統稱為「小白」,這個社區吸引他們的,就是早期邀請進來的「知乎大神」,以及由他們寫的各個領域的優質問答。

很長一段時間,知乎就代表著高逼格。但它作為城市,並不能好好保護大V們生產的「磚」。

先是內容侵權不斷,最嚴重的就是微博上的「知乎大神說」,原封不動將知乎上的內容生成圖片在微博上傳播。

其次是不明所以的演算法推薦,不明規則的流量分配。

知乎大V情何以甚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一篇文章同時發在知乎專欄、微博和公眾號上,觀察三個平台的反饋情況。

一個小時後,公眾號500閱讀27贊,微博3轉發10評論25贊,知乎看不到閱讀數,贊數是2。

「而我的公眾號許久不更新是8000粉,微博才9000多關注。在知乎我感受不到作為一個認真的原創內容輸出者,在這一畝三分地上耕耘許久,所應該收穫到的成就感。就好像我寫了那麼久的文章,累計的那幾十萬讀者,只是一個空洞的數據。」

在知乎上擁16萬關注者的張亮,是互聯網運營暢銷書《從0開始學運營》的作者,也早早發現了這個問題。

所以2014年當百度閱讀的產品經理找到他簽約獨家寫作內容時,他當即就答應了

「雖然百度閱讀的體量當時很小,但是他問了我兩個問題,一下子抓到知乎的痛點:1、你想知道寫的東西有多少人看?能影響多少人么?2、你希望檢驗你的電子書能帶來多大價值么?」

張亮同意了與百度閱讀簽約後,便在知乎上停更,轉而就出版了《從0開始學運營》這本暢銷書。

張亮在知乎的一條問答中寫道:「如果當初沒有百度閱讀,我並不知道我知乎專欄里加起來的點贊,還不如我書賣出去的零頭,這就是價值呈現,非常直接。」

磚是同一塊磚,但放在不同地方,體現出的價值高下立見。知乎的確應該好好反思,對大V們創作的內容,是否給予足夠的尊重。

V接軟廣,搶了知乎官方的「金主」?

除了在知乎寫文章沒有價值感,變現困難,是平台與大V之間更深刻的矛盾。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乎大V說:「寫作是要靠熱情,但是不能永遠依靠熱情,如果大V在(知乎)平台上寫東西,獲得的成就感越來越小,同時沒有其他利益刺激,動力肯定越來越小,這是沒辦法避免的。」

這兩年隨著知識付費、網紅經濟等興盛,人人都意識到流量的價值,縱觀各內容平台,創作者的變現方式,無非就是兩種:知識付費、軟文廣告。

知乎的態度很明確,不歡迎用戶出賣自己的點贊按鈕,不歡迎有著利益交換或者夾帶私貨的答案。它只歡迎C端用戶自發為知識買單。

所以,知乎推出知乎Live、值乎、專欄讚賞、出版電子書等方式,希望讓用戶能「體面」地變現。

然而,真正能從這些渠道獲益的人只是少數。拿紅極一時、曾被寄予厚望的知乎Live來說,雖然知乎對外宣傳Live主時薪過萬,但考慮到準備一場Live的時長,這個收益是要打折扣的。而且寫跟講,是兩種能力,並不是所有能寫的大V,都能通過講課獲得收益。

不止一位大V向記者表示,知乎Live的內容現在太水,「有大量標價9.9元的課程,實際上是把百度百科轉化為文字,Live的運營人員對內容的把關能力太差勁。」這意味著,知乎大V通過Live變現的渠道被堵死了。

其實通過流量變現,普遍被接受的渠道,是軟文廣告。像微博官方有自己專業的商務團隊接這方面業務。

但知乎對此的態度很明確——抵制。且對很多用戶來說,知乎的封號刪帖規則從來都是個迷,但凡有一點營銷廣告嫌疑的,都可能會被官方不同程度的處以禁言、封號、刪文章的處罰。

「知乎之所以抵制大V私下接廣告,凈化社區環境只是官方說辭,究其根本,是大V接了廣告,就是搶了知乎官方的金主,跟平台的利益相衝突.」一位被封號過的大V向記者透露。

「知乎現在融資已經融資到D輪,也面臨商業化盈利變現壓力,所以推出banner、側邊欄等廣告位,如果允許大V接軟廣,誰還去找知乎官方投廣告呢?」

態度雖明確,但實施起來卻是十分模糊。一方面是軟文的標準難以界定,且交易通常發生在平台站外,監督、取證困難;更重要的是,軟文廣告雖然不合乎平台主張,卻是眾多大V在知乎平台基本上唯一的變現渠道,如果一律抵制封號,勢必影響知乎社區的內容,以及廣大用戶體驗。

由此,知乎對於軟文廣告上的處理規則就完全不透明了。知乎官方几次大規模處理封號,給出的公告都是「抱團點贊,違反社區運營邏輯」,實際上,背後的利益緣由不說自明。

大V們作為知乎這座「城市」的建設者,一開始是憑著熱情和情懷,未跟平台談及利益,甚至以談錢為恥。

但在一磚一瓦的搭建下,城市繁榮起來,平台開始收割自己利潤,卻始終沒辦法給當初那些熱情的建設者們,一個合理的回報,這些建設者們還隨時面臨被「清退」的風險。

內容輸出者不再輸出,離出走還遠么?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知乎大V在平台上寫作,都是為了變現。但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大V們的創作熱情相比最初那兩年,差太多。

一方面是知乎的討論環境變差了,灌水的太多,另一方面,如果不是專業從事寫作,能輸出的東西這幾年輸出的差不多了,而且沒有得到相應回報,也就沒有動力再寫了。

知乎上擁有12萬關注、38萬贊的體育健身大V柔王丸說,2013年他從微博轉移到知乎,是因為朋友都開始玩知乎,「而今當初那幫朋友,還在繼續寫的,越來越少,大家開始習慣了潛水。」

「官方無法給大V提供一個優質內容傳播的良好環境,這時候如果出現一個能夠取代知乎的平台,大家會立刻轉移,就像當初玩微博玩的很不開心的時候,知乎恰到時機的出現了。」

另一部分還在知乎「勤懇」寫答案的,更多的目的是給其他平台導流,比如在文章後貼二維碼。一旦導流的價值發揮完,這一批用戶也將加入潛水行列。

這有點像當年的雪球財經,因為聚集了很多理財專業人士,有一段時間非常火熱。但是隨著雪球對知識產權的忽視,越來越多人把雪球的粉絲引流到摩爾金融、微博、微信等地。

全球最熱門社交網站前十名的圖片社交網站Pinterest的早期投資人Sarah Tavel認為,線上社區的運營理念在於,設計出讓用戶「持續使用的收益」和「離開這裡的損失」同時遞增的機制。

對於知乎大V來說,這兩方面指數似乎都在下降。就連張佳瑋也說:在激發火焰這一點上,知乎做的很棒,但在保護和留下火焰(內容創作者)方面,知乎並不算很好。

大V們的停筆,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知乎這座「城市」,已經停止了加蓋。當初的建設者們,該何去何從?

本文轉載於直面傳媒,特約撰稿人:劉子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隨筆 的精彩文章:

王思聰周鴻禕撒幣炒火在線答題,看新玩家《哈趣沖頂》如何以小搏大

TAG:互聯網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