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以食為天,中國美食的爆發期,舌尖上的宋朝

民以食為天,中國美食的爆發期,舌尖上的宋朝

在中國飲食的歷史上,兩宋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期,中國人的食物從這個時代開始從匱乏走向豐盛。良種水稻的引進以及深耕細作技術的推廣,讓人們從大自然獲得了更豐厚的饋贈,老百姓的飲食習慣也是在這個時期才從二餐制變成三餐制。東坡肉、火鍋、火腿、刺身等美食都起源於宋代,這到底是怎樣的機緣巧合呢?

隨著農作物品種的豐富和耕作技術的發展,宋朝的人們擺脫了飢餓的威脅。所謂「飽暖思淫慾」,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人們有更閑適的時間和更從容的心思來研究飲食之道。今天中餐主流的烹、燒、烤、炒、爆、溜、煮、燉、鹵、蒸、臘、蜜、蔥拔等烹飪技術都成熟於宋朝。

如果在宋朝人中選擇一個影響力最大的「吃貨」,那一定非蘇軾莫屬,而與蘇軾相關、最著名的食物無疑就是「東坡肉」了。蘇軾還專門寫過一首《食豬肉詩》來說明烹制東坡肉的關鍵: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充分證明了「不會做飯的書法家不是好詩人」。

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湖北黃州時,黃州還是一個「蠻荒之地」。但蘇軾豁達的心胸讓他沒有自暴自棄,他正是在這裡發明了「東坡肉」。不過在蘇軾看來,不會烹制豬肉的黃州人簡直有些「暴殄天物」,他曾這樣寫道:「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字裡行間充滿了惋惜之情。

火腿是另一種取材於豬肉的中式美味,相傳也是蘇軾發明的,但沒有確鑿證據。不過「火腿」一詞確實產生於北宋,而蘇軾也製作過火腿。通過火腿就可以看出,宋朝時,人們已經掌握了這種通過微生物發酵將食物變得更加美味的技術,這類食物在宋朝被統一稱為「鮓」。除了火腿之外,魚、蝦蟹、雞鴨等食材都可腌製成鮓。

比蘇軾小一百多歲的南宋人林洪是宋朝另外一位美食家,他的《山家清供》收錄了各種以山野菜、菌類、水果、動物等為原料的食物及其烹飪方法。將兔肉切片,用筷子夾著在沸水中一蘸,肉稍變色便配上作料直接食用,這種方法被稱為「撥霞供」。傳入市井後,這種方法被一個「涮」字高度概括,成為今天火鍋的雛形。

林洪還在《山家清供》中記錄了豆芽的製法,除了豆芽之外,宋人的菜譜中,黃豆、綠豆、豌豆等豆類均可製成豆芽食用。從豆漿到豆腐,從腐乳到腐竹,中國人對豆類食品的研究絕對天下無雙。中國的船員很少像西方船員那樣動不動就壞血病泛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船隊攜帶的綠豆芽富含充足的維生素C。

「南稻北麥」的現象在中國由來已久,到了宋朝時,以都城汴梁為代表的北方開始將麥面開發成各種風味小吃。宋朝人將麵粉做成的食物統稱為「餅」,燒餅、湯餅、蒸餅,還有武大郎的炊餅……而把面炸著吃真的是宋朝人的原創,將象徵奸臣秦檜及其妻子王氏的兩根麵條下油鍋炸,這種食物被稱為「油炸檜」,也就是今天的油條。

——以上內容均轉載自鵝說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鵝說APP 的精彩文章:

維基解密跟維基百科什麼關係?為什麼有人趨之如騖,有人畏之如虎
是什麼讓歐洲帝國集體沒落,讓美國、日本等國家開始崛起

TAG:鵝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