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悅讀│那些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悅讀筆記

悅讀│那些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悅讀筆記

前言: 高三複習時,要講一些與熱點相關的英語作文題,這一段時間準備的是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資料,比如說京劇,比如說唐詩等等。講材料的同時,我或多或少也會給學生們講一些我自己的感受,當然無法講到語文老師那個程度,只是分享。這些年,我也寫過一些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悅讀筆記,今天,把它們歸納在一些,算是一個總結,也算是一個紀念貼,紀念這個公眾號開播一周年。謝謝每一位關注這個公眾號的好朋友,更知感大家這一年來隨同我悅游或悅讀,感謝!

2006年:《與唐詩一起遊走長江》(教學筆記)

臨近期末,整理這個學期《港口與航線》的教學筆記,才發現在講解長江沿岸的港口時,與學生們一起複習了和長江以及長江沿岸風光有關的詩和詞,其中唐詩佔了絕大部分。將唐詩的優美意境與長江的旖旎風光融合在一起,在風雅的詩韻中,沿著長江一路向東,把中國文學中的瑰寶與大好河山一起介紹給學生們,我覺得這種詩情畫意的教學手段或許能讓他們一舉兩得。而我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更加喜愛上唐詩和地理。

一直以來,就很羨慕唐代的那些大詩人,他們能夠雲走四方,閱盡天下美景,又能用寥寥幾筆把那樣的意境白描似的留給我們,讓人徒生感嘆。每次讀那樣的文字,我就覺得自己是立在江南的煙雨中,那麼幽雅,帶著氤氳的水氣,心裡就會有一種淡淡的溫柔。而這一次,隨著唐詩一起遊走長江,才發現長江在唐詩里的地位,也才發現那些江南的風光在詩人的眼裡是多麼的美麗,也才明白為什麼那些長江沿岸的港口會一直是商賈之地,因為繁華是它們骨子裡天生的榮耀,那樣的美景是沒法不讓人留戀的。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武漢三鎮的悠悠白雲,長江上的煙霧朦朧,叫人如何不思念?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在九江附近的廬山,因為有了那樣的一場電影,更多了浪漫;「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那樣的江南有淡淡的哀愁;「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萬重山」;「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六朝古都的大氣和沉靜,隔著歲月,還是那樣的人文;「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那樣的煙花三月,江南的草長鶯飛,友情如長江水一樣源源流長;「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那樣的長江三峽風光,是怎麼也看不夠的。這樣的唐詩不勝枚舉,而我和我的學生們在北方漸漸寒冷的日子裡,偶爾還會有雪花滿天,去意想那樣的長江,隔著時間,隔著空間,卻是樂此不疲。

在唐詩的華彩樂章中,看長江上那些耀眼的音符,是那樣的讓人神往,就讓我們帶上唐詩這張地圖出發吧!

2010年攝於周庄

2007年:《伶人往事》(書)

在家鄉的那個遼南小鎮里,有許多的回族人都是京劇的愛好者。而在我的家裡,則更是如此,原因是老伯是教京劇花臉的,大姑曾經是縣裡評劇團的演員,所以幾乎家裡的每一個人都會唱一兩句。有時,在家裡的聚會上就能聽到諸如《空城計》、《四郎探母》等劇目中的名段。成長在這樣環境中的我,卻很遺憾,不會唱京劇,不過也很喜歡京劇,並且對京劇有所了解,熟悉一些名家名角名段,它們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我的生活。

所以我讀章詒和的《伶人往事》時,對於那些名家們的名字並不是特別的陌生,但是對於他們的故事,我卻了解的很少,尤其是他們這一生的遭遇、事業、氣節以及為人等等,則真的是通過章老的筆有了更深的了解。章老特殊的身份,使其知道許多他人不知道的關於這些伶人的故事,特別是在那個特別的時期,這些人所遇到的事,讓人讀來有一種悲傷。這些給了他人美的享受的伶人們,卻沒能得到他們應有的回報。章詒和在寫他們的時候,我想也或許是有一種同情,更或許是想要寫出自己的那份壓抑吧?

如果沒有那個特別的時期,我想伶人們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因為對於美的追求,使得他們可能對於美有不同與他人的看法,舞台上那些或是鏗鏹有力、或是婉轉悠揚的聲音總會讓人浮想聯翩,那是一種別樣的優雅,只是有時這優雅讓人感覺太過於美,而當它失去時,就是一種傷感,一種寂寥。書上有一章是寫馬連良的,當他遽然離世時,章有這樣一句話:「那樣一個曾經散發過絢爛光澤與激情的生命,歸於寂滅。」讀著讀著,便淚落衣襟。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只是伶人們的故事依舊,而京劇離我們卻越來越遠了。

2010年攝於世博會中國館

2008年:《崑曲六百年》(紀錄片)

初夏,窗外梧桐樹紫色的花朵漸被綠色的樹葉代替,這是一個鬱鬱蔥蔥的季節,綠的樹,青的水,還有暖暖的風,總會讓人有一種微醺的感覺。這樣的夜晚,我常常會捧著本子,看《崑曲六百年》,江南水墨畫般的風景,伴著婉轉優雅的崑曲,是那樣的悠然,這才明白為什麼崑曲起源於江南,我想或許是因為唯有那樣自在悠閑的生活狀態下才會有那樣旖旎的傳世之音。

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到這個十集紀錄片當中的一集,其豐富的內容,娓娓道來的歷史,還有美崙美煥的畫面,一下子吸引了我。知道一點點崑曲的我,這才發現原來崑曲的背後有著如此不同尋常的故事,也才明白為什麼它會成為人類的文化遺產,六百年啊,漫長的歷史中,是它的魅力,讓它穿越滄桑,依然以一種優雅的曼妙在這盛世里悅耳悅人。這樣的人文之美應該是古老文化的一種傳承,或許不會被大多數人接受,但至少還有一些人在關注著它,在極力挖掘著它幾百年來的精髓,比如說白先勇,以及他青春版的《牡丹亭》。

崑曲中的許多佳作是中國古典文學裡的明珠,如《牡丹亭》、《桃花扇》、《長生殿》等等。我想那是中國戲劇長河中璀璨的一頁。這些佳作通過崑曲的演繹,更讓我們對其有更深地理解,它們相形益彰。當崑曲又一次成為許多報刊雜誌關注的熱點時,這些著作也隨著熱了起來。只是我偶爾會和看過這部紀錄片的朋友們談起崑曲時,大家都認同一個觀點,崑曲還是屬於少數人的經典,因為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無法悠閑地坐在那兒,將自己的全身心交給那樣的優雅,因為我們的心不靜。

然而,崑曲不會因為這樣而曲高和寡,必竟它是一種天作之美。

2010年攝於蘇州拙政園

2008年:粉墨春秋(紀錄片)

是在一位朋友家看到這個光碟的,喜歡京劇的她對我說:這是部不錯的介紹京劇的片子,不妨看看。其實對於京劇,我並不是特別的陌生,這一點我曾經在以往的文章中寫過。但的確這是第一次看這樣系統的介紹京劇的片子,著實也過了一把學習的癮。

從京劇的起源,到它的鼎盛時期,再到那些大家們,娓娓道來的不僅僅是時間的過往與歷史的滄桑,更是京劇作為國粹的無法比擬的韻味。那些由生、旦、凈、末、丑帶來的抑揚頓挫,是一個民族的藝術之魂。儘管京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是崑曲的「徒弟」,歷史也沒有崑曲長,但我想,或許因為它多鏗鏘之音而比崑曲的多柔軟之音而更讓我們看到一種生的力量,所以它在北方有著更廣闊的市場。這也許是許多人喜歡京劇的原因吧,比如說我,就很喜歡花臉那種鏗鏘有力的聲音,每每聽的時候,無論是激揚的、還是悲愴的,都會給我一種無形的力量,我也說不出箇中原因,但我明白,這是一種藝術上的享受。

任何事情都有鼎盛的時期,但必然也會有衰落的時候,而這常常會以一種令我們心酸的形式出現,聽著那些大家們的聲音終於成為一種歷史的記憶,那些唱片里已不再是清揚委婉,卻只是嘶啞暗淡時,真的是有一種「大音希聲」的滄桑之感,但終究會以一種亘古的韻味留在人世。

我想這部紀錄片少了一些關於京劇劇本的描述,我以為,那些京劇劇本也應該是與唐詩宋詞以及元曲媲美的文學作品,沒有它們,再好的聲音也不會有滋味的,它們承載著這份文化遺產,熠熠光輝永耀華夏。

忽然想起那天在一位老人家裡看到的一張大連市京劇年會的門票,花旦那顧盼生輝的美目,流光溢彩的臉龐,映襯著那些經典曲目的唱詞,就是一種傳統的美麗。只是,這種傳統的美麗或許更多的被老人們所欣賞,我們這些年青的,又有多少能夠真正欣賞這種美麗呢?

2012年攝於北京天壇

2010:唐之韻(紀錄片)

回老家的汽車上,午後的陽光透過車窗灑在身上,溫暖安靜,窗外是遼南一望無際的冬日的田園大地,蒼白寂靜。兩個小時的路程,該怎麼打發呢?望著窗外那一棵棵退後的樹,不知怎麼忽然想起這幾天在看的紀錄片《唐之韻》中每集結尾的那首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噫,這下給自己找到活兒了,背唐詩。於是,一邊看著車窗外的風景,一邊開始在腦子裡搜索《唐之韻》當中出現的那些經典名句。

可是要從哪兒背起呢?腦子裡竟一下子湧出許多,但我知道,那是左一句,右一句,雜亂無章的。不如就按照《唐之韻》的順序,從引篇到「吳中四士」、到「邊塞詩人」、到「山水詩人」、到「一代詩仙」、到「千秋詩聖」、到「大曆詩人」、到「韓孟詩派」、到「江州司馬」、到「一代詩豪」、到「風流才子」直到「朦朧詩人」,每一篇章里的每個詩人選一兩句,再加上想著紀錄片里在談及詩人以及他們的作品時所選取的各色自然風景或是歷史古迹的影像,這兩個小時的路程,我也算是在自己的腦子裡做了一次聲光色影的旅行。

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和氤氳著綠意的空氣帶來的是「吳中四士」之一的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以及另一位——張若虛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正如紀錄片里所說的那樣「他們的詩如同小夜曲,聽來也別有一番滋味」;

壯闊的草原、寬廣的沙漠、挺立的雪山、綿延的長城和激流的黃河帶來的是邊塞詩人——王昌齡的「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之渙的「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李頎的「白日登山望峰火,黃昏飲馬傍交河」,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些應該算是唐詩中的進行曲了吧?

悠揚的鳥鳴、柔柔的細雨、繁花的田園、淙淙的流水和蔥鬱的綠林帶來的是田園詩人——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孟浩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是古箏曲的清靜;

古樸的「太白堂」、寬廣的長江、雲海中的黃山和壯闊的黃河等眾多的自然風光是「一代詩仙」——李白的詩篇的影像,「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他那些壯麗的詩篇怕是我再有十個兩個小時也背不盡,所以想聽交響樂,沒有時間的付出怎麼可以?

翠綠的竹林、「草堂」的幽靜、偉岸的泰山和秋風中的蘆葦伴隨著的是「千秋詩聖」——杜甫的「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這個歷經磨難的詩人所創作出來的詩篇,也是無法一時間背完的,我倒是想一邊聽《命運交響曲》,一邊背誦,不知道是什麼感覺?

長安城外的古迹、拾階而上的林間小路、俊俏的桃花和江南的春雨迷濛帶來的是「大曆詩人」——劉長卿的「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韋應物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崔護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李益的「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該也算是舒緩的間奏吧?

中原的古街,春雨中的亭台、青石上的水流和莫高窟里的壁畫帶來的是「韓孟詩派」——韓愈的「死生哀樂兩相棄,是非得失付閑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對於韓愈的詩,有人讚揚有人貶低,都是以自己的喜好品味來定義吧?

洛陽的古祠,古城的灰牆,雪後的枯枝和春日的細花引出「江州司馬」——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只是那首《琵琶行》,卻怎麼也想不出幾句了,倒是想他的詩或許可以算是琵琶曲,「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清晰吧?

紙窗外的紅葉、長江岸邊的縴夫、都江堰的雄偉和冬雪中的徽南民居帶來「一代詩豪」——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和「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他的詩偶爾會有嗩吶的悲鳴;

秦淮河的槳櫓、古牆外的夕陽、江南的清明雨和蘇州的園林帶來的是「風流才子」——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只是該用什麼樣的曲子還附和這風流?

古居里的青花瓷、紫色花上的紅蝴蝶、藍田山上的綠草和天上的一輪明月引來的是「朦朧詩人」——李商隱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研究詩的人對他的詩里到底寫的是不是愛情頗有爭議,但我想大多數的我們寧可相信那寫的是愛情,所以不妨偶爾用小提琴的婉轉伴一下吧。

就這樣一首接著一首的背著這些經典名作,想著那些風景,再加上偶爾想起的某些曲子,我這兩個小時的路程其實也變得很短了,只是回家的興奮忘記了那些屬於鄉愁的詩。

2012年攝於西安大唐芙蓉園的詩谷

2011年:老馬瞎侃詩——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曾相逢,才會再相逢。再相逢,偏偏又是江南的落花時節。

在背過的古詩當中,不知為什麼,最喜歡的竟是這首詩當中的「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每每想到,不是落花的傷感,卻是再相逢的喜悅。雲淡風清,湖光山色,落英繽紛,與君再相逢,那些過往的歲月,在滿天飛揚的花瓣中,悠悠而來。那就坐下來,喝兩杯吧,聊聊這別後的時光,明日帶著些許的這相逢後的醉意再上路,經年後,再相逢,再憶起,人生之有情有意,足矣!

或許對於杜甫而言,這首二十八個字的詩,就是這樣的一篇回憶錄。正當盛年時,與同是風華正茂的李龜年相識,在岐王府里、崔九堂前,他們或許談天說地,或許吟詩歌唱,在盛世華年中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但之後,各自飄零,在暮年,在江南的落花時節偶相逢,感慨萬端。也許,是傷感的。可是,誰又能知道他沒有再相逢的喜悅呢?

在新浪博客里很偶然的見到了大學時好朋友的博客,在她去澳大利亞之後,我們就斷了聯繫。這一次的偶然,讓我又驚又喜,終於又再相逢了!腦子裡突然就冒出了這句詩。「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我們,正是經歷了這樣的過程——相識時的感動,相知時的感激,相離時的感念——才會有再相逢時的感知。

2011年:老馬瞎侃詩——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細雨,繁花,美好的季節,生機盎然。枕著微雨輕輕敲打窗欞的聲音,在春夜沉沉睡去,明早,定是滿城綠意伴花紅。

每每讀到這首詩,心裡總會有一幅溫暖的春雨圖。不是初春季節的那種暖,是快要到暮春初夏時的那種暖。或許與這首詩所說的時間相差一些,但我還是固執地認定自己心裡的那幅圖。黃昏,空氣暖暖得,雨淅淅落落地飄著,也是暖暖得,丁香花濃郁的香氣在雨中更加讓人沉迷,不想快步地走回家,儘管沒帶傘,因為這美好的一切,如果不淋點雨,就沒有那種「詩」意的感覺了。

想來杜甫是滿懷著喜悅之情寫得這首詩,字裡行間透露出如同耕作之人遇到春雨時的那種快樂,想到這春夜喜雨後,要種植莊稼,一年的好收成的希望就在這雨中慢慢升騰起來。而詩人可能對雨除了有助耕作之喜外,更多了一份可以雨夜讀閑書的心境之喜。掩卷,推開窗戶,黑黑的夜色中,唯有江邊的船上還有跳動的火苗,在這靜默的雨夜裡,閃動著希望的光芒。明日,或許是又一程的旅途,但想到會是一路繁花相伴,不由得充滿了喜悅。

微雨春夜,靜靜地,讀書的間隙,偶爾會聽到窗外雨落葉動的聲音。執卷而立,看雨中這個燈火輝煌的城市和偶爾疾馳而過的車,忽然想到明天一早的清新和那瀰漫的花香,竟有一種春夜靜好的感覺。這春夜的雨啊,帶來的是又一年的「花重錦官城」。

2012年攝於西安大唐芙蓉園內的詩谷,杜甫的另外一首詩

2011年:《空靈》(書)

記不得是怎麼知道了這本書,也記不得和幾個書友說過它,只記得在這個微寒的春天裡,我在上下班的途中,在公共汽車內的喧囂中,沉浸於它的散淡。我這樣一個在現代交通工具里的旅人,倒也隨著簡媜的文字,在每一首山水詩中邂逅或許和我一樣行在人生途中的旅人。我與他們「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在簡媜為我們用二十七首詩詞曲所鋪設的場景中,「把酒話桑麻」。而掩卷之後,我們各自回到自己的旅程當中,追尋各自的歸宿,或許便要「相忘於江湖」了。

我們初識於「空山靈雨」中,「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背後的山只是靜默,榮枯的故事,都在它的心裡。我知道,空山最險,但我也知道「我應該空曠自己的心,象了無獸跡的平灘,讓月輝沾染心岸上的每一粒散沙」。這樣我才能明白他向我說的:「我的路在西風的袍袖裡中,在夕陽的咽喉里」,因為他看過「大漠孤煙」的美,作為一株行走的草,他懂得「詩酒趁年華」,怕是枯了之後,不會再有這獨自欣賞壯闊之美的閑情了。可是在塞北的粗獷里,偶爾會想起江南「輕舟剪水」的溫婉,腦海里總會浮現這樣的畫面:春雨後,「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一派綠意與迷濛,他在濕了的青石板路上走過,炊煙升起的人家,都有著怎樣的故事呢?那些行人恬靜的表情,是不是因為這水香,讓他們顯露一顆從容的心?他又該如何擁有這清純的心?

他看見水邊的山,看到高歌的樵夫背負薪柴從他面前路過,他想停住樵夫,問問何以如此快樂?這樵夫應該是看過「野鹿眠山草」的吧?但樵夫卻讓他去問問在水邊那位會「獨釣寒江雪」的漁夫。他沿著江邊找到了漁夫,漁夫眯著眼睛,輕呷幾口酒之後,告訴他「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風裡來,浪里去,一天得一次漁獲,回家後,喝兩杯,有魚有酒,足矣,這便是快樂。原來,快樂如此簡單,他想,或許自己太囿於過往的那些事情了,沒錯,過去的確永遠過去,但在他的記憶中,過去的風韻和余傷猶在,但願「潮打空城」,把一切都掏空吧。回復到起初的一切。再在簡陋的柴屋裡,在雪夜「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兮」,為那些同他一樣一路尋來的人,點亮一盞燈,說盡半部人間。

而明日,又將是踏上不同的旅人路。

2016年攝於烏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馬讀行 的精彩文章:

TAG:老馬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