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生節橫幅事件,誰錯了?

女生節橫幅事件,誰錯了?

作者| 蘇倫

事件描述:

2018年3月8日「女生節」當天,山東大學威海校區某學院某班級在校內張貼橫幅——「你們的孩子可以有 26 或 27 個乾爹」。橫幅內容引起校內三名女生不滿,她們手持「這是性騷擾」的標語,在橫幅下拍攝照片並發在朋友圈內。當天下午,女權主義者「@呂頻」發布了相關微博,並迅速引起廣泛傳播,網友圍繞女生節、女權、性騷擾等議題進行討論。3月8日晚,三名女生在微博發布聲明,對風波進行了回應。

3月7日,我看到了呂頻發的微博,當時還覺得母校以這種方式出名,有點太魔幻了。而今天當事的三位學妹做了回復,才讓我對整件事更加關注。

我注意到,現在輿論明顯分裂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對學校男生以及試圖人肉者的批評,一部分是對女權主義者的抨擊。後者發起了對女權主義者以及呂頻個人的人身攻擊,但這件事情的特殊性就在於,呂頻絕非是我們過往語境中所謂的「女權癌」,如果稍有了解,就會知道她是現今中國女權主義的代表人物,曾領導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女權運動。可以說,她對女權主義有著更深入、理性的認識,她的言行基本上代表中國女權主義的基本精神,而非反對者口中盲目、衝動、極端的女權主義者。

但是,我認為呂頻在這件事的處理上有問題的。

首先,在於橫幅是不是真正具有性騷擾的本意和效果的判斷上。其實我最初在網上看到這個標語,還費了腦筋琢磨到底是什麼含義,後來才理解。這正說明了這一橫幅的意義多元性,容易被多重解讀。互聯網是一個價值多元的場域,可能有一部分人比如呂頻會覺得這個橫幅涉嫌性騷擾,而一部分人認為完全沒有問題,這就極容易引起意見分裂。作為女權主義者代表,具有公眾身份的呂頻可能在這件事上缺少一定考慮。

其次,呂頻將這個標語掛在網上,實際上在無意識中對其進行了去語境化處理,將它從學校這個場域中剝離出來,由此直接導致了公眾的進一步誤讀。3.7女生節誕生於高校,之前我看到有批評說這個節日飽含性別歧視的意味,但其實在這種負面意涵正在不斷地凈化。除去一些刻板儀式和爭議性的標語,我覺得這個節日的本意正在變好。關鍵在於,橫幅貼在高校中,對其理解就要處於學校的語境,學生的心理似乎並不含有過多齷齪意味,男女學生間的關係似乎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複雜。但是,一旦將這個橫幅抽離語境,不同的社會人群會就其自己本意進行解讀,自然會使原始含義發生偏移,進而導致誤讀。

而呂頻在這件事上的這些不足,也直接體現出中國女權主義陷入困境的原因。

最近我在一直在關注女權主義被污名化的問題,收穫頗多。女權主義的一個邏輯源於福柯話語權力理論,即話語是被建構出來的,話語是權力的體現。比如,她們會認為一些女性願意接受現狀是父權制度長期壓制的結果。因此,她們鬥爭的對象是整個父權制度,而非某些個人,而父權制度的受害者不僅僅有女性,更有男性。就這個層面來看,女權邏輯有一定合理性,其目的和存在都具備有益性。

但是,女權主義現在正遭遇理論和實踐上的困境。

在理論領域,女權主義已經轉向較為溫和的「後女權主義」,而現實中卻存在著諸多女權主義者的極端活動,這體現了理論與現實的斷裂。另外,中國女權主義是在借鑒西方女權主義與結合本土經驗中逐步發展起來。但問題在於,中國女權主義在理論方面還十分薄弱,基於本土實踐的著作很少,更未形成一種成熟完整的本土化理論體系。理論基礎和學科地位薄弱導致民眾對中國女權主義正統性和合理性產生質疑。還有一個問題是,普通民眾甚至是一些女權主義者都對女權主義理論知之甚少,在很多情況下,不能用理論進行辯駁,而只能以極端言行取而代之,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正是由於女權主義在中國不受重視,有時候是要採取比較激進的言行,以引人注意。比如當年的「佔領男廁」運動,再比如這次將「橫幅」掛在網上的行為,能體現出女權主義存在缺少判斷,以及去語境化解讀某些事件等等不足。而正是這些不足在非女權主義者那裡形成了激進、武斷甚至極端等情印象,這導致了後者對女權主義的誤解,並引發社會對其的污名。而且,最初往往是小部分人採取極端行為,但在網路碎片化的傳播中,卻出現了「暈輪效應」,公眾的誤讀由小部分女權者延伸到女權主義整體。

但是,是不是如一些人所說,女權主義是矯枉過正,社會再需要女權主義了?我認為這是不合理的。在我們目所能及以及目所不能及的地方,仍然有許多女性正在遭受著不公正的待遇和不應有的歧視,因此,爭取女性權利的運動仍需要繼續。不僅僅是女權主義者,我,你,以及每個普通人也都應該為維護女性權益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後,想對一些學弟學妹們說一句,熱愛自己的母校並不是出現問題就一定要藏著掖著,正如當事的學妹在回應中所說,「學校的聲譽,沒那麼容易被破壞,如果想保護學校的聲譽,也應該首先從反思和自律做起」。問題出現了,各界都在關注,此時更應該平和交流,而非面對批評就消極抵抗。更有甚者,想要對當事人發動人肉威脅,這傷害的是自己的校友,而且是更加詆毀學校聲譽的行為。

我們都愛自己的母校,也都希望她變得更好。不是嗎?

「 正經研究歷史文章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經研究 的精彩文章:

TAG:正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