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早會 | 古代「秀才」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今天怎樣才算一個「秀才」?

早會 | 古代「秀才」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今天怎樣才算一個「秀才」?

原標題:早會 | 古代「秀才」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今天怎樣才算一個「秀才」?


古代「秀才」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今天怎樣才算一個「秀才」?


秀才又稱為「生員」。歷代的含金量並不一致。這裡用明清的生員為例來略加說明。

有人說秀才約等於本科,從學習年份來說或許差不多(也有十四五歲就中秀才的神童,姑且按一般人來算,從開蒙起算,十至十五年),但含金量就完全不同了。


2017年中國本科畢業生逼近800萬。而明清秀才有多少?據顧炎武的說法,每個縣的秀才大概是300名,全天下不過50萬名。到了清代乾隆年間,雖然疆土大大擴張,人口也增加不少,但秀才名額仍然只有50萬名上下。可見錄取率一直很穩定。


因為秀才是紳士群體的金字塔底層,全中國的行政資源是有限的,因此秀才的數量不可能大幅擴張。這一點跟現在很不一樣。


△ 電影《劉三姐》里的秀才們很典型,與農民對立,靠才華吃飯


中國古代社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層次。考中秀才,才真正進入「士」這一群體。


士這一群體享有哪些特權?


有經濟特權,比如免稅,免徭役;有禮儀特權,如平禮見官(不跪)、參加縣裡的各種典禮,還有法律特權:不受刑、免於聽審、更加受到法律保護,如《大清律》規定「吏卒罵舉人杖七十」,罵普通人則只打十下。這些特權,是從秀才就可以享受,越往上走特權越大。


清代的鄉紳沒有明代權力大,但仍然是基層重要的統治力量


而「士」的職能包括:公益活動、排解糾紛、興修公共工程、組織團練、幫助徵稅、弘揚主流價值觀念(學校、寺廟、宗祠、地方志)。他們是政權必不可少的傳遞者與補充者。說明清皇帝「與士共治天下」並非虛言,士紳集團完全可以獨立運轉,看明朝正德萬曆諸帝不理政事,朝廷仍然運轉良好,就可以明白這一點。


所以說古代的「秀才」實際上很大程度上兼任著基層公務員的職責。如果非要比擬,大概只有大學生村官可以跟古代秀才相提並論。



△ 大學生村官才是今之秀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早就說過 的精彩文章:

如何評價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TAG:早就說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