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愛因斯坦,魯迅,越孤獨的人越接近天才?
大家可以回顧很多名人事迹,你會發現他們很多人,其實都非常的孤獨。
前段時間大熱的電影《至暗時刻》,講述了政治偉人丘吉爾的果斷決策,但這些光環的背後,鮮有人知道丘吉爾是一個非常孤獨的人,但的確,他也是非常幽默的人。
一次,蕭伯納給丘吉爾寄去兩張戲票,並附上一張字條:「來看我的戲吧,帶上一個朋友,如果您有一個朋友的話。」丘吉爾當時非常孤立,但他知道蕭伯納的某些戲只上演過一場,便回復道:「我很忙,不能去看首場,但我將去看第二場,如果你的戲會演第二場的話。」
可見,當時的丘吉爾孤獨到沒有朋友。
再來看看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的人生在我們今天看來稱得上是輝煌的,但他卻是孤獨的,他一輩子生活在深深的孤獨感中。他說:「我實在是個孤獨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屬於我的國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親近的親人。在所有這些關係面前,我總是感到一定距離並且需要保持孤獨。」
魯迅同樣逃不過孤獨的命運。魯迅的終生是落寞的,特別晚年作為雜文家、思想家的他,完全是一個嚴肅的、尖銳的甚至無情的「孤傲」的批判家、「獨行俠」。這些魯迅先生也未嘗否認,反而在自傳中多次提到自己的孤獨。
這些偉大的人,為什麼會變得如此的孤獨?
一般來說,高智商的天才常常會伴有抑鬱和固執情緒的存在,也是天才人群比常人容易孤獨的原因。天才們還有著超乎常人的專註度,這種專註度可能會讓其本人遺忘所有的事宜。
另外,接近天才的人通常在年紀小的時候就已經發展處抽象思維,內心的自我意識與價值觀很高,也是與同齡人格格不入的,很容易使天才們導致孤獨。
接近天才的人內心普遍較為敏感,能感應到人們交往中的不正直和不誠實,與此同時接近天才的人有著明顯和強烈的自尊,因此他們往往不屑與人交往。
古人云:「萬人諾諾,一人諤諤。」真理永遠在少數人手中,而這些少數人,常常孤獨。
※酒量能通過多喝酒練出來嗎?
※從亮處到暗處時為什麼會「短暫失明」?
TAG:螞蟻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