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運營里程碑!Uber無人駕駛貨車上路

運營里程碑!Uber無人駕駛貨車上路

關注訂閱號「電商大世界」,海量電商資訊文章打包閱讀

以下文章數據,由電商大世界 "AI-貝貝",採集、分揀,由編輯 北風整理髮布。

【文章目錄】

1.運營里程碑!Uber無人駕駛貨車上路

2.網約車安全保障引關注 平台服務漏洞多

3.滴滴外賣首批上線城市曝光 四城或成與美團交火中心

4.抵押求生的ofo 面臨著滴滴與阿里的雙重困境

5.共享單車藍海不死 行業首份全球報告稱潛力仍巨大

【標題】:運營里程碑!Uber無人駕駛貨車上路

【關鍵字】:Uber,貨車,無人駕駛,送貨,駕駛,自動,運營,亞利桑那州

【摘要】:在亞利桑那州,Uber現在已經在使用自動駕駛貨車為其商業客戶運送貨物在2016年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Otto並上線Uber Freight應用前,Uber就開始了其無人駕駛貨車計劃,還為此與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打官司,最終於上個月以Uber賠付2.

【正文】

(原標題:Uber自動駕駛貨車開始運營:只上高速路 裡面有司機)

2018年3月7日消息,美國打車應用Uber的無人駕駛汽車計劃不僅包括無人駕駛計程車項目,該公司還打算將無人駕駛技術應用於貨物運輸業務。

在亞利桑那州,Uber現在已經在使用自動駕駛貨車為其商業客戶運送貨物。據《紐約時報》報道,這些自動駕駛貨車已經開始拉貨好幾個月了,其消費者通過於去年5月份上線的Uber Freight應用下訂單。

該送貨服務使用類似於Uber已有的打車模式來運營,稍有不同的點在於其提供了提前指定送貨日期的功能。在2016年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Otto並上線Uber Freight應用前,Uber就開始了其無人駕駛貨車計劃,還為此與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打官司,最終於上個月以Uber賠付2.45億美元結束了這場官司。

雖然歷經波折,自收購Otto以來Uber的無人駕駛貨車還是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最近於亞利桑那州上線的送貨服務實現了一個由自動駕駛汽車和人類輔助運送貨物的商業模型。

當有消費者下單時,一名貨車司機被指派去取貨地點拿貨並送到一處中轉站。隨後,該貨物被存放在一台Uber自動駕駛貨車內,經過長距離的高速公路運輸後最終到達離送貨點較近的另一處中轉站。最後,再由一名貨車司機將這件貨物運送到指定的送貨點。

Uber將其自動駕駛貨車限制在高速公路上,是因為就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來說,還不足以應對城市中的複雜路況。另外,做為輔助措施,在旅途中還有一名人類司機乘坐在貨車內,用來處理可能出現的導航系統故障的情況。

現在Uber正在亞利桑那州進行的無人駕駛貨車嘗試無疑將成為最終實現全美範圍內運營道路上的一塊里程碑。這個7260億美元的貨運市場對於Uber這家打車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但是建立一個可靠的、具備大範圍運營能力的無人駕駛送貨系統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標題】:網約車安全保障引關注 平台服務漏洞多

【關鍵字】:網約車,平台,乘客,司機,非法,樊芸,網約,人大代表

【摘要】:對此,人大代表樊芸提議,各部門應堅決打擊非法營運網約車,對於違規的網約車平台應視為嚴重失信納入企業徵信檔案,多次違規的網約車平台,必要時應暫停運營和派單除網約車非法營運難止外,乘客乘坐網約車時也難有相應保障服務

【正文】

2018年3月7日消息,網約車監管問題在兩會期間受到了多位人大代表的關注,並就相關問題上交了提案。據人大代表樊芸表示,網約車新政落地之後,在具體執行上仍存在較大不足,網約車亂象問題依舊難止。

對此,人大代表樊芸提議,各部門應堅決打擊非法營運網約車,對於違規的網約車平台應視為嚴重失信納入企業徵信檔案,多次違規的網約車平台,必要時應暫停運營和派單。此外,樊芸表示,應對網約車管理辦法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並向公眾開放結果。

全國人大代表李書福指出,目前網約車存在的問題主要源於平台有法不依。在市場競爭逐漸激烈化下,不少平台為搶奪司機資源,在司機招聘與認證上存在很大漏洞,使不少不符合網約車司機規範的司機進入到了網約車服務行業,對乘客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隱患。

此外,對於非法營運問題,一旦被相關部門處罰,平台甚至提供處罰金額報銷服務,這對網約車監管造成了極大的困難。據南京交通部門數據顯示,2017年南京交通部門查處非法網約車高達1094輛非法網約車,其中滴滴平台1012輛,佔比92.5%,美團平台74輛,佔比6.8%,且外牌非法網約車現象依舊履治不改。

除網約車非法營運難止外,乘客乘坐網約車時也難有相應保障服務。據證券時報3月5日報道,乘客在乘坐網約順風車時存在難找保險購買入口的問題,此外,車主擅自改變私家車運營性質從事網約車服務,並不列入保險公司的賠償範圍。因此,乘客乘坐網約車的後續服務沒有相應保障,一旦發生事故,往往追責無門。

如今的網約車市場充斥著價格戰與司機端補貼戰,但是關於乘客的後續保障服務一直未有明顯跟進。此外,由於網約車平台的技術漏洞問題,司機截單後可自由「終止合同」,致使很多乘客被「放鴿子」,儘管監管部門已對相關平台進行約談,但類似問題依舊頻繁發生,約談對平台的約束力甚微。

隨著網約車入局者較多,平台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其中嘀嗒出行曾兩次在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直指滴滴出行逼迫司機「二選一」,滴滴出行隨後均予以否認。不過,通過這件事充分折射出,目前網約車平台之間的競爭存在著較多的不合理性,理性競爭時代尚未到來。

【標題】:滴滴外賣首批上線城市曝光 四城或成與美團交火中心

【關鍵字】:滴滴,美團,外賣,打車,騎手,財經,上線,點評

【摘要】:滴滴和美團的戰爭始於2017年2月,美團點評在南京突然上線了打車業務滴滴外賣隸屬於滴滴新成立的R-Lab部門從他們要擴張的城市可以看到,滴滴外賣和美團打車不約而同選擇了成都、福州、廈門、溫州滴滴外賣和美團打車擴張在即,這意味著,備受矚目的滴滴和美團之戰將進入實戰階段,兩家小巨頭

【正文】

(原標題:滴滴外賣計划進入全國9大城市 外賣市場巷戰一觸即發)

2018年3月7日消息,中國互聯網的小巨頭們互相把手伸進對方的碗里,這種趨勢不再停留在紙面或口頭上,而是即將展開實戰。

在內部潛水了五個月的滴滴外賣揭開面紗。《財經》近日獨家獲悉,滴滴將進入全國九大城市,包括無錫、南京、長沙、福州、濟南、寧波、溫州、成都和廈門。這是滴滴外賣的首批上線城市,商戶招募已同步啟動,但《財經》尚未獲悉其具體上線時間。據了解,滴滴外賣將通過降低抽佣和獎勵來獲得首批商家和用戶。

五天前,滴滴發布「騎手招募令」:滴滴外賣騎手為「忠誠騎手」和「自由騎手」,「忠誠騎手」需要每周在線大於48小時,月保底10000元;「自由騎手」可自由上線接單,訂單收入翻倍。據悉,此時招募狀態僅支持無錫。

而去年12月20日,《財經》獨家報道在南京測試了10個月的美團打車將擴張至全國七個城市——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受牌照問題的影響,美團打車的擴張進展一度停滯,但一位美團點評相關人士向《財經》透露,美團打車最早將在3月開展新城市業務。

從他們要擴張的城市可以看到,滴滴外賣和美團打車不約而同選擇了成都、福州、廈門、溫州。這四個城市或許成為雙方交戰的火力中心。

滴滴外賣和美團打車擴張在即,這意味著,備受矚目的滴滴和美團之戰將進入實戰階段,兩家小巨頭(估值分別為560億美元和300億美元)圍繞出行和外賣的巷戰一觸即發。

滴滴和美團的戰爭始於2017年2月,美團點評在南京突然上線了打車業務。此後,滴滴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出優享,重啟補貼戰,進行快捷事業群的組織融合。而其最後一攻是深入美團主營業務的腹地。「爾要戰,便戰。」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在接受《財經》採訪時說。

滴滴外賣隸屬於滴滴新成立的R-Lab部門。《財經》記者曾獲得一封其內部招聘的資料,顯示,R-Lab是一級部門,負責探索滴滴邊界、孵化創新產品(R意為Rebuild),目前已孵化了小巴等新業務。招聘材料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標題——「滴滴R-Lab團隊『低調起飛』召集令」。

除了自己做,滴滴曾考慮「加持」美團外賣最大的競爭對手餓了么,雙方在去年中旬有短暫接觸,但之後不了了之。滴滴早在2015年底對餓了么進行過一輪戰略投資,擁有餓了么董事會一席。(最新消息是阿里將全資收購餓了么)。因此,不排除滴滴和阿里、餓了么聯合圍攻美團點評的可能性。

「我早就猜到他們要幹了。」一位美團點評相關人士對《財經》說,他認為相比打車,外賣更重運營因而門檻更高,這就相當於「開礦」,有些業務是地表礦,有些需要打洞鑽很深才能開採,後者所需的成本和資源投入更多。

滴滴不認同美團的看法,其CTO張博曾在接受《財經》採訪時說,網約車的壁壘是技術和規模效應,一旦先發優勢形成,後來者難以構成威脅。

一位餓了么人士則評價稱,相對打車,外賣更重運營,不是滴滴擅長的技術驅動型業務,滴滴在這方面需要升維。同時,也需要找到合適的掌舵者。有消息說,其負責人是滴滴第一個產品經理羅文。

現在判斷兩家公司勝負為時過早,滴滴和美團分別需要在重度運營和技術上進一步提升,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這是一場巨大的資金消耗戰。

據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向《財經》測算,美團此役估計需要花費20億-30億美元(今日資本重倉美團點評)。而據《財經》2017年11月報道,美團外賣每個月燒3億元人民幣,餓了么每月7億-8億元人民幣。

滴滴和美團之戰不能單純從業務思維或者競爭思維去考慮,他們的互相蠶食背後掩藏著更大的野心——對平台、生態、入口的爭奪。

當兩個超級平台(Super Platform)形成,勢必會互相蠶食對方的領域,特別是中國企業大部分缺乏國際化的基因。徐新說:「高頻的、剛需的,只要跟交易有關美團都應該做。你不做就有一個空檔給了別人。」滴滴早期投資人王剛重申,今天美團和滴滴的競爭不僅僅是出行的競爭、外賣的競爭,而是BAT之後「次級流量入口」的爭奪。

【標題】:抵押求生的ofo 面臨著滴滴與阿里的雙重困境

【關鍵字】:ofo,滴滴,阿里,戴威,單車,投資人,融資,企業家

【摘要】:多位投資人認為,滴滴和ofo的關係如何演變,取決於阿里和滴滴、ofo達成怎樣的協議試想一下,如果ofo沒有達到和阿里的對賭要求,也沒有收穫新一輪融資,ofo將沒有能力償還欠款,如果借款不轉為ofo的股份,作為抵押物的自行車就會被阿里收走滴滴內部人士的說法是,對於阿里投資ofo,滴

【正文】

(原標題:誰能拯救ofo?)

2018年3月7日消息,自被爆陷入資金困境以來,關於ofo的融資一直沒有得到肯定的消息,這個春節,戴威過得並不安生。

他掌控下的ofo深陷資本旋渦,以至於在春節前兩次通過動產抵押換取阿里17.7億元借款,時間分別是2月5日和2月12日。

為什麼是借款,而不是融資?

此前坊間有說法稱,「滴滴拒絕在ofo和阿里的融資協議上簽字,行使一票否決權阻攔ofo融資」。正因如此,ofo的融資遲遲不能到位,所以戴威曲線救國,向阿里借錢。

但是據接近滴滴的人士透露,ofo抵押資產借款的行為不可能繞開大股東滴滴。春節前,滴滴方面也曾向《中國企業家》回應,滴滴從未在ofo融資方面行使過否決權。

業內人士分析推斷,動產抵押換錢的行為,很可能是阿里對ofo和滴滴的雙重施壓。

對於ofo和戴威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危險信號。一位匿名投資人對《中國企業家》分析稱,這是ofo走的一步險棋。

一方面,春節前甚囂塵上的「阿里將投資ofo10億美金」很可能已經成為泡影,而且《中國企業家》已經從接近ofo的人士處獲知這一說法;另一方面,該借款動作從側面印證了ofo的經濟狀況依然不容樂觀。資產抵押,對於一家創業公司來說可以說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把交易細節全部曝光,ofo必將陷入更艱難的境地,而且很有可能嚇退潛在投資人。

對滴滴而言,這將形成更為棘手的一個局面。試想一下,如果ofo沒有達到和阿里的對賭要求,也沒有收穫新一輪融資,ofo將沒有能力償還欠款,如果借款不轉為ofo的股份,作為抵押物的自行車就會被阿里收走。這種情況下,ofo就失去了大部分核心資產,滴滴持有的ofo股份價值大幅縮水,這是在逼迫滴滴未來接受阿里轉股。而且,一旦ofo的估值大跌,阿里很有可能通過轉股變成控股方。

而對於阿里來說,可以說這是一個穩賺不賠的交易。

此消息一出,「救命錢」的字眼多次出現在媒體的標題中。但是很顯然,這筆不到3億美金的現金並不足夠救ofo的命。在商業社會,也並不存在所謂的「白衣騎士」。那麼,究竟誰能拯救ofo?

阿里?

從目前流出的信息看,阿里似乎是最有可能拯救ofo的角色。但是,阿里的動作猶豫不決,似乎也缺少誠意。

去年下半年,阿里將投資ofo10億美金的消息多次引發熱議,卻遲遲未落地。據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稱,傳聞中的這一筆融資並未進行到簽字環節。實際上,對於這筆融資,各方訴求不一。

一位匿名投資人透露,阿里希望藉此機會吃下全部額度,並拿掉戴威的一票否決權,同時稀釋滴滴的股份(超過25%)。

ofo則希望引入阿里的融資拿掉滴滴的控制權,把它變成純財務投資人,董事會席位保留一個。

滴滴內部人士的說法是,對於阿里投資ofo,滴滴樂見其成,並且會和阿里在動作上保持一致。

春節前,曾有投資人告訴《中國企業家》,ofo接下來的命運走向要看他們和阿里怎麼談。這句話背後意味深長。簡單解釋就是,「阿里希望從ofo管理團隊拿走更多權益,顯然管理層不會輕易妥協。」

曾經發酵長達一年的單車合併案的流產,阿里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詳情參見中國企業家此前的封面文章《單車死結》)。從阿里的角度,並不能夠容許滴滴快的合併後的局面再次出現(騰訊股權大於阿里)。在ofo項目上,阿里進場較晚,拿到的股份也較低。為此,阿里想要控局未來的單車市場,就要通過投資或者其他方式獲得更大話語權。

為此,在去年12月,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以30億美金估值,將ofo的股份出售給阿里巴巴和滴滴。阿里拿了大部分額度,包括朱嘯虎手中的董事會席位和一票否決權,滴滴只拿了一小部分額度。接手朱嘯虎的股份後,阿里在ofo持股比例在10%左右。

一位投資人透露,金沙江退出後,在ofo董事會中,管理團隊有五個席位(戴威行使全部投票權),滴滴兩席,阿里一席,經緯一席。其中,戴威、滴滴、阿里、經緯都擁有一票否決權。

「阿里會再放多少錢,還是個問題。」有知情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阿里肯定不希望ofo死,目前哈羅單車還在二三線城市,ofo能在一線城市牽制摩拜。」

也有看法認為,局面沒有這麼樂觀。「滴滴控制ofo的同時,還會自己做單車,不會選擇退出。作為滴滴的大股東騰訊,怎麼會願意阿里把錢放到ofo里,從而控制ofo?」

17.7億元借款的發生,印證了以上多種說法,也透露了更多可能性。ofo和阿里的關係日趨緊張,滴滴不願主動退出ofo,ofo不肯交出更多權益,阿里用手中的資本步步緊逼。

阿里會是ofo最好的選擇嗎?曾有投資人擔心,阿里已經把哈羅單車當做炮台,就像現在的餓了么。如果ofo拿了阿里的融資,戴威很可能就是下一個張旭豪(餓了么CEO)。

滴滴?

此前有投資人認為,戴威就應該拿滴滴的錢,就算最後被收購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至於90後的戴威,還可以創業做新的項目,曾有多位投資人向《中國企業家》表示,滴滴曾經是ofo最好的選擇之一。還有人直言,「戴威做的最大錯事,就是和滴滴撕破臉。」

從業務屬性來看,單車這個單一業務領域難以支撐持續運營,這個行業的不確定因素更多,比如季節性變化帶來的影響,還有地域的管制。而單車業務對於滴滴的戰略意義不容小覷。一是巨大的訂單量;二是不管兩個輪子還是四個輪子,都是運載工具,未來都將被自動駕駛代替。滴滴一定不能容忍市場上存在一個比自己運力還大的平台。

多位投資人都認為,單車對於滴滴的戰略價值和其他家是不一樣的,只要單車業務不賠錢,或者賠很少的錢,滴滴能獲得一天幾千萬的流量。當天氣不適合騎車的時候,這些出行需求就會轉化成網約車訂單。

多位投資人認為,滴滴和ofo的關係如何演變,取決於阿里和滴滴、ofo達成怎樣的協議。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滴滴不會退出ofo。

「滴滴很可能一邊自己做,一邊壓制ofo。」在投資人看來,受到滴滴的限制,ofo不能做網約車或者汽車租賃業務,沒有新的故事可以講,財務投資人很難投錢。ofo只能找戰略投資人,例如美團或者阿里。」但是春節前已有傳聞稱,美團參與了摩拜的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此消息尚未得到確認。

目前,ofo依然是單車市場最大的變數,但當競爭對手摩拜已經將目光投向網約車和共享租車等新領地,留給戴威和ofo的時間越來越少。

【標題】:共享單車藍海不死 行業首份全球報告稱潛力仍巨大

【關鍵字】:單車,共享,全球,用戶,騎行,報告,行業,規模

【摘要】:在用戶規模方面,全球共享單車行業在2017年間的周活躍滲透率迅猛增長,最高漲幅達1258%,全球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已達2.27億

【正文】

2018年3月7日消息,全球移動數據研究機構Cheetah Lab發布了《共享單車全球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這也是共享單車行業里的首份全球報告。

在用戶規模方面,全球共享單車行業在2017年間的周活躍滲透率迅猛增長,最高漲幅達1258%,全球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已達2.27億。

《報告》預測,在未來兩年內,全球共享單車用戶規模仍將繼續保持增長,在2019年預計達到3.06億。其中,海外市場爆發增長空間潛力最大,海外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在未來兩年內,也還將有5-10倍的增長空間。

目前,全球自行車每年的需求量在1.1億輛左右,騎行人數約佔總人口的15%,總騎行人數超11億。而這些騎行人群,也都將是共享單車最直接的增量用戶。

在此之前,我國共享單車企業頻繁陷入倒閉潮,行業融資也隨之遇冷,加上監管部門對共享單車採取了一定的規範措施,共享單車行業迅速出現大規模退潮,市場上也持續存在著「共享單車是個好idea,但是用壞了」的聲音。

***本文部分數據來源於網路資料,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關注電商大世界,你要找的都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商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滴滴回應嘀嗒「二選一」指控 稱絕無該行為
海信收購東芝電視 全球戰略攬入重要一子

TAG:電商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