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禁書極簡史+4種禁書英譯本

中國古代禁書極簡史+4種禁書英譯本

今天本帖向大家介紹幾種中國古代禁書的英譯本或選本,僅作導讀,感興趣的可前往亞馬遜了解更多。同時,輔以綜述性的「中國古代禁書」史筆鉤沉,轉自雒啟坤、王德明編《中國歷代禁書》,彙編了本書的序言和弁言,特此聲明。

提起「禁書」,人們並不陌生。從秦始皇「焚書坑儒」以來,作為人類文明載體的書便受到歷代統治者過多的「關爰」。書可以記載歷史、文化和科學知識,可以為統治者所用,以宣揚其政教,鞏固其統治;書也可以記載統治者不喜歡甚至憎恨的東西,表達作者的意願,宣揚反叛意識。因此,以書為載體的文化領域一直是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關注並嚴格控制的。我們難以準確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多少種圖書被封建統者所查禁,但我們知道,越是「禁」書,想讀此書的人就越多,也就越禁不住。像滿清王朝一樣屢興文字獄,也並沒有達到目的。

中國的禁書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戰國時代。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文化學術的一個繁榮昌盛的黃金時期,所謂「百家爭鳴」就是產生於這個時期,禁書的歷史也由此開端。不過,首次禁書的範圍很小,僅僅局限於西秦偏隅之地。令人深思的是,禁書的始作俑者秦國偏偏就是統一中國的國家。這次禁書時間雖然不是很長,卻為不久後的大規模禁書開了個惡例。此惡例之後即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它是我國文化史上的第一個浩劫。緊接著的漢王朝,吸取了秦的教訓,在西漢前期的幾十年間,對人民的統治較為寬鬆,漢惠帝時廢除了秦代延續下來的「挾書律」,文化政策也比較開明。漢武帝雖然罷黜百家,獨尊儒學,卻並未禁止百家的著作。根據現有的資料,重新下令禁書,是在西晉,但由於歷史文化和觀念的原因,所禁圖書都是天文圖讖,而且天文書也沒有根本禁絕,只是禁止民間收藏和學習。自東晉至整個南北朝期間,南方沿襲了西晉的禁令,沒有再予擴大;北方則在有的地區和有些時期,將《老子》和《莊子》以及佛經、道書也分別列為禁書,但所涉時間和地域都不是很大。就總體來看,從西晉至南北朝,在文化方面的禁錮雖有所加強,然而卻還不算嚴酷。隋唐基本也沿續了這一格局。

從宋代開始,禁書的範圍擴大了。不僅禁兵書,就連蘇軾、黃庭堅等人的文集,南宋後期江湖派詩人的《江湖集》,私人所著的記述宋代史事的書籍,乃至一些學術著作都曾在一段時期里遭到查禁。這些現象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印刷技術的發展,私人印書日盛,私人著作影響越來越廣,統治者為了加強其統治,在思想、文化上的控制遠比唐代更嚴厲了。

元代是少數民族掌握政權的朝代,其政治統治非常殘暴,而對於文化沒有很高的認識。特別是科舉制度基本上處於停頓的狀態,漢族知識分子無緣晉陞,對於思想的禁錮也就不那麼酷烈了。在元代,除了禁止與人民的造反可能發生直接關係的「妖書」和前朝就已禁止的天文讖緯之書,當時所發生的大規模的禁書事件是禁毀「偽道經」事件,那只是佛道之爭。

明代自朱元璋起就大大殺戮了一大批被懷疑與他離心離德的士大夫。他的兒子朱棣「父承子業」,也殺了很多反對黨。被殺人的書,雖沒有明令禁止,但無人敢刊印、收藏,與禁無異。朱家的後繼者,雖沒有大肆殺戮,但對於不合統治的書仍是嚴加禁止,特別是李贄的《焚書》、《藏書》、《卓吾大德》等書,僅僅是因為著作的思想有「問題」,作者便慘遭橫禍。

到了清代,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在清代前期不斷發生文字獄,許多人被無辜處死,甚至有的禍及家屬。而統治者借著編纂《四庫全書》,將當時流行的圖書幾乎審查一遍,被禁者達幾千種,不啻是又一次文化浩劫!

統觀禁書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到,統治者所禁之書的內容,皆為他們統治的最薄弱之處,可以說,禁書是封建統治者的一塊心病。

縱觀中國歷代王朝的禁書史,其禁書原因大約不外兩種:一是政治原因,一是思想原因,其中政治原因又佔主要地位。歷代統治者無不希望天下的百姓都成為順民,永遠做奴才,任自己為所欲為。對於一般的下層百姓,實現這一點比較容易。對於有文化的知識分子,實現這一點卻不容易,因為他們有文化,因此有思想,更進一步,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意識,不會輕易為人所左右。於是,除了那些為向上爬而忠實於朝廷的知識分子以及大部分受蒙蔽者,還有許多心裡明白卻又不敢言說者之外,那些敢於言說的,甚而形諸文字、散佈於民間者,自然就成了打擊的對象。但正是這些政治或思想上的「異己」者才有才能創造出新的文化成果,為社會和文化帶來進步和繁榮。扼殺他們的著作,實際便是扼殺文化和一個民族的生機。但歷代統治者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統治利益。為了自己的利益,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以及百姓利益可以被他們輕易地背棄或扔在一邊,同時還要要求百姓對他們忠貞無限,這種要求本身是滑天下之大稽,是人世間最最無恥的,卻在中國歷史上屢屢發生,這實在是中華民族的悲劇。關於「禁書」的思想方面的原因卻比較容易理解,也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像《肉蒲團》之類的淫穢小說,那是連封建統治者都要下大力氣查禁的,儘管到今天還沒有禁絕。荀子認為人性本惡,其屢禁不絕的原因大概在此。人類自然的本能和獸性不根除,這類東西便永遠禁不絕。

從歷代所禁圖書的內容和過程來看,禁書的歷史也是一部中國文化政策的更迭演變史,還是一部文化發展史。文化越發達,被禁之書就越多,思想越超前,被禁的書也就越多;文化就在禁一一弛一禁的起伏過程中發展。禁書的嚴格與鬆弛,往往又反映了各自的時代和統治者自我信心的消長興衰。禁書少的時代,往往是思想禁錮較少,思想意識較為自由寬鬆的時代,因而也往往是思想文化光輝秈爛的偉大時代,像漢代和唐代;禁書多的時代,往往是思想禁網嚴密,文化少有建樹的時代,同時也是統治者嚴重缺乏自信心的時代,像南宋和清代。這似乎是一條不變的規律。

中國歷史上被禁毀的圖書,現今所知者有幾千種,大部分都因被禁和其自身價值不高而失傳,但其中的精華卻依然保存了下來。了解這些禁書,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這些被禁圖書本身,更可以讓我們了解被禁圖書的時代和文化,加深我們對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的了解。

文章來源:典籍英譯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翻譯教學與研究 的精彩文章:

語言學告訴你18歲和30歲到底有什麼區別?
現象學與語言分析

TAG:翻譯教學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