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了爭軍費,美國三軍差點打起來

為了爭軍費,美國三軍差點打起來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繼續給大家連載20年前解放軍出版社的專著《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管理出效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狗還得有個像樣的棍子,否則你就感到心裡沒底。軍事裝備在國防建設中處於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國防現代化的核心和標誌,是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重要因素之一。

軍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其交換形式主要分兩種類型:一是計劃體制型,即買方和賣方都各是一家,買方是軍隊,賣方是國營的軍工部門。軍工部門生產出來你就得要,因為別無選擇,我們通常管這種自行研製、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的方式自豪地稱之為「自力更生」,「肥水不流外(國)人田」是這種方式的最好解釋。

二是公平自由競爭型。買主是一家,即軍隊,賣方可能是幾家、幾十家、幾百家。無論是坦克、飛機、還是艦艇,只要軍方說聲要,軍工企業就打破頭,軍隊用不著給他們預先投資,這些公司都會主動地把競標合同準備得好好的。

戰略規劃計劃

競爭分「紙上競爭」和「樣機競爭」等多種類型。方案論證、設計和研製屬於紙上競爭,原型坦克、原型飛機等則屬於樣機競爭。有的飛機好幾家公司爭項目,軍隊說你們誰願意造就先造幾架出來比試比試,結果不少公司就投資去研製和製造(有時軍隊會支付一點試製費),全都自覺自愿地拚命提高質量、更新技術、降低造價、縮短工期,目的是想最終把項目拿到手。

競爭的結果可能只有一家公司中標,別的公司為此而花費上千萬、甚至上億美元後,結果肯定是打了水漂,公司只好自認倒霉,和軍隊無關,因為軍隊沒有要求你來投標,你是自願的。當然,國家政府也沒有人為這些軍工企業去做什麼計劃、管理和協調工作,各家都會按照價格競爭的市場原則和有關經濟法規去辦事。這種競爭機制使部隊能夠用最少的錢買到效費比最高的武器裝備,始終能夠保持軍事裝備的優勢。

戰略規劃中的節點控制

戰略規劃中的方法步驟

軍事理論研究常用的方法是歸納法和演繹法。歸納需要收集大量具體的事例,從中找出共性的東西;演繹則是從一般的規律出發,推出具體的東西來。前者是戰術性的,習慣於自下而上;後者是戰略性的,習慣於從上而下。設計師和建築師往往是從上向下解決問題:先在大腦中設想一個學校、商店和商業區的輪廓,然後開始考慮每個區內有那些建築,再決定哪種風格的房子最好。其思維方式是先從空間和外形進行總體構思和設計,最後才細化到結構和磚頭瓦塊之類的材料。從大到小、從上到下、從高到低、從宏觀到微觀,這是戰略家的風範。

磚瓦工就不是這樣,他們沿著相反的思路,即自下而上的思考:他們手裡拿著工具和磚頭,一門心思想的就是怎樣砌磚,但並不知道如何將磚和其他材料結合起來,不知道一堵牆、一棟房子與其他結構和房子之間是什麼關係,當然更不知道整個城市的總體規劃。

武器裝備的管理

武器裝備管理程序

有些專業技術人員搞論證往往也是這樣,他是搞船總體的,往往就容易重視船機電而忽視電子和武器的作用,很少考慮船總體與全船武器系統的關係,當然也很少考慮與編隊、甚至艦隊和海軍兵力結構的關係。結果往往形成這樣的悲劇,潛艇艇長出身的人就認為應該發展潛艇,飛行員出身的人就認為戰鬥機最重要,如果大家都是按照各自熟悉的專業領域從單架飛機、單艘艦艇、單枚武器來考慮問題,其實就是在干磚瓦工或壯工的活,而不是在搞總體論證,不是在搞總體設計,所以也就不可能形成戰略思考,也就沒有辦法出現什麼大的系統。

武器裝備一體化管理

武器裝備的配套

50年代的美軍是最混亂的一個時期,三軍各自為政,分庭抗禮,不顧國家整體利益,為爭奪經費撕破臉皮。什麼項目能多拿到錢就上什麼項目,為了自己軍種能上項目,千方百計貶低別人,試圖在有限的蛋糕中多分得一塊。全軍沒有一個統一的戰略指導,各軍種也沒有自己的戰略,陸軍準備打持久消耗戰,海軍準備打全球性兩棲戰,空軍則準備打短期核戰爭。在武器裝備發展和管理上更是五花八門,軍隊想要的武器研製不出來,研製過關的武器又難以安排生產,好不容易裝備部隊後有些還無法使用。

航空母艦的建造

空軍堅持發展戰略轟炸機,海軍積極推動航空母艦的建造,而陸軍則認為戰術核武器最有用。結果,空軍佔了上風,海軍已經開工建造的美國號航母被迫下馬,氣得海軍將領們集體造反辭職。陸軍為了爭奪軍費,急於使自己適應新戰略的需求,所以未經深入論證就倉促研製了一批戰術核武器,像核炮彈、短程核火箭彈和戰術導彈核彈頭等戰術核武器曾經大量生產和裝備並一支保留到90年代初才被全部銷毀。有些戰術核武器則十分荒謬,比如可裝核彈頭的無后座力步槍和防空導彈的核彈頭等,步槍射程有限,射手在殺傷敵人的同時也殺傷了自己。裝有核彈頭的防空導彈就更危險,如果在城市上空爆炸,雖然能夠擊毀來襲的飛機,但更能夠殺傷無數的城市居民。這種愚蠢的決策還有許多。

——本文摘自《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第五部:走向未來。第23章:鍛造利器。P564

截稿至:1998年10月。 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次印刷

局座召忠

微信號:zhangzhaozhong4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召忠 的精彩文章:

網友評選出我的世界最奇葩的五個世界,最後一個根本沒人敢去!
把中國列為「危險」的競爭對手,特朗普首次國情咨文為強化核武找借口!

TAG:張召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