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山水畫構圖前應思考的幾個問題

山水畫構圖前應思考的幾個問題

奔流山林

 傳奇樂坊蕭演奏曲

傳奇樂坊 

00:00/04:20

歷代畫家對構圖布局都十分重視,唐代張彥遠說:「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山水畫的構圖對於整幅畫面效果至關重要,不論是布景山水、全景山水、邊角山水還是界畫山水,主旨立意與形式須以構圖來完成。因此,山水畫的構圖應意在筆先,構圖前應先掌握中國畫的透視法、山水畫構圖的形式及原則。

趙春秋作品 《一帶寒林起雲煙》

一、山水畫構圖的透視

「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同樣,山水畫的構圖是完成一幅畫的起始,起到基石的作用。構圖對一幅山水畫影響很大,要想充分運用構圖的方法,使畫面的布局合理,首先應了解中國山水畫家對自然山水的觀察方法和中國畫的透視法。中國人有著「細細觀,面面看」「看得透,窺其穿」的習慣要求,觀察山要從山前、山後、山上、山下看,還要從山裡、山外看,盡覽大自然之山,領悟山林之意境。運用在構圖上,中國畫經營,是以靈活的方式打破時空的限制,因構圖需要,把處於不同時空中的物象移形換位,按照畫者對大自然的體驗和創作經驗重新布置,構建想要的畫面效果。依照畫家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創作的法則重新布置,構造出一種畫家心目中的時空境界。於是,風晴雨雪、四時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現在同一幅畫中。因此,在透視上它也不拘於焦點透視,而是採用多點、散點透視、無點透視,以上下或左右、前後移動的方式,觀物取景,經營構圖,具有極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

趙春秋作品 《前村訪梅圖》

二、山水畫構圖的形式及原則

五代至北宋時期一個很大的特色是「舒展為宏圖而無餘,消縮為小景而不少」。要做到這一點,不可能用平鋪直敘的、單純的對景寫生來達到,它需要運用東方的「型」的思維方式。所謂「千里之山,不能盡奇,萬里之水,豈能盡秀」,畫家對自然要有所選擇,這個選擇的原則是「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謂此佳處故也,故畫者當以此意造」。《林泉高致》對於布局上提出的「三遠」理論認為:山有三遠,自山上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觀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並且進一步指出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更強調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緲緲。其人物在三遠也,高遠者明了,深遠者細碎,平遠者沖澹。明了者不短,細碎者不長,沖澹者不大,此三遠也。這在全景式構圖中更為明顯。

全景式構圖在唐五代一直是山水畫的主流形式,在北宋也得到很大發展,走向成熟。如范寬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圖》體現了全景式構圖的形式和特點,畫中大山高聳正中而立,頂天立地,給人以飽滿充盈之感。元代王蒙的多幅作品採用的是全景式構圖,他以繁密的特點來布置千岩萬壑、房舍樹木;繁而有序,使整個畫面呈現豐富繁密之感,覽之不盡。

范寬 《溪山行旅圖》

在以後的山水畫發展中,它仍然在不斷發展和趨向成熟。而逐漸發展起來的邊角景構與全景式構圖不同,它有自己的獨立性。

邊角景構的特點是,主體形象少,畫面簡潔洗鍊,留白面積較大,多用「計白當黑」的手法,有效地利用邊角相互呼應,利用對角線保持平衡感,虛實對比強烈,它在提煉景物時,求勁求少,以很少的景物來襯托意境而不是直接用景物去「畫」意境。

南宋四家中,李唐最早在構圖上打破了北宋山水畫表現層巒疊翠的全景式構圖,塑造出優美的局部景觀,馬遠和夏圭把邊角構圖推向了一個高峰。邊角之景構圖在不斷發展中趨向成熟,且影響著現代人的審美生活。

馬遠 《曉雪山行圖》

三、山水畫構圖應意在筆先

「畫固首氣韻,然位置丘壑,亦和可不講?譬如屋宇堂奧,前後顛倒,雖文榱雕瓮,庸足道乎?固江上外史云:畫工有其形而氣韻不生,士夫得其意而位置不穩。惟神明於規矩者,自能變而通之。畫有四難:筆少畫多,一難也;境顯意深,二難也;險不入怪,平不類弱,三難也;經營慘淡,結構自然,四難也。」

位置經營在中國山水畫中異常重要,只掌握熟練的筆墨技巧,沒有巧妙的構圖,是畫不出好作品的,只能說是筆墨技法的演練,不能成為作品。在繪畫前要將目之所及、心之所感,經過琢磨、組織、取捨與提煉,從而把自然的美景加工成為優美的繪畫作品。為避免雜亂毫無章法,作畫之前,先將要入畫的景物,統一布局,突出表現物象,讓草木、山、石、水、雲都有合理的位置。還要注意留白的位置,以便表現空間。在胸有成竹後,再落筆作畫。這個周密思考最後定局的過程就是構圖。

趙春秋作品 《晴川春雪》

在構圖思考過程中,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立意。就是確定畫作的主題,將心中的情感經由周密思考而確定下來。沈周《廬山高圖》右上自題篆文「廬山高」並古體長詩一首,末署「成化丁亥端陽日,門生長洲沈周詩畫,敬為醒庵有道尊先生壽」。筆法縝密細秀,氣勢沉雄蒼茫。可見畫中有對師長仰望敬慕之意。

2.提煉取捨。說話要一語中的,切中要害,畫畫也一樣,主要景物是畫面的視覺重點,次要景物起鋪墊、烘托作用;從不同時空存在的景物中提煉取捨想畫的景物,再確定下來。

3.主題,就是表達作畫的意圖和傳達的思想感情,比如倪雲林的畫就表現出一種清幽、潔凈、靜謐、恬淡的美。

4.留白、虛實。畫面留白是營造空間和意境的一種手段。畫面黑白結合,同時在一幅畫的構圖中注重虛實對比,講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要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營造厚實中要空靈,景實而意虛的效果。

5.比例。高下相形,長短相絀。畫面中各部景物的大小,相互比較,大小、高矮、寬窄均要適當合理,同時還要兼顧畫的立意,如有一處失當,則會破壞全局。

6.造勢。聳峙山島、對出兩岸,清泉飛瀑、雨雪煙嵐總體畫面的走向延續,疏密與多少的變化關係,物象表態等,均能影響畫面的氣勢,要畫出氣派氣勢來就是造勢。

7.動靜。自然界是絕對的運動與相對的靜止兩種狀態的對立統一。運動富於變化而生氣,靜止顯得統一而安定。正如,山本靜也,水流則動;水本動也,入畫則靜。靜存乎心,動存乎手。心不靜,則乏領悟之神;手不動,則短活潑之機。動根乎靜,靜極則動,動斯活,活斯脫矣。在構圖的整個過程中始終注意氣的流動,動靜的結合。

8.明暗與輕重。自然界物象有遠有近、有明有暗,景物有強有弱、有清有濁,故而必然產生虛實變化,反映在構圖上從整體到局部必然有虛實、隱顯、明晦、藏露、濃淡這幾方面的考慮。

趙春秋作品 《寒溪聽雪》

(文字來源:孫玲 《藝術教育》2013年02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墨春秋 的精彩文章:

元宵節:賞讀十首絕美元夜古詩詞
天上地下,中國最神奇的兩個村子

TAG:翰墨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