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艦載電磁炮已測試成功?可發展電磁炮版本的戰列艦!
原標題:中國艦載電磁炮已測試成功?可發展電磁炮版本的戰列艦!
近日媒體集中報道了馬偉明院士創新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海軍工程大學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張曉的先進事迹,有網友就根據報道中提到的一些關鍵詞分析出中國的電磁炮疑似取得了艦載測試成功的消息。電磁炮作為一種電磁能武器,一旦成功應用到實際作戰中將改變現代戰爭規則,或許剛剛消失的戰列艦又要回來了。
戰列艦是由於艦隊作戰時要與旗艦保持一線陣列而得名,最早的戰列艦出現在16世紀,這一時期的戰列艦主要為木質,而且戰列艦主要靠滑膛炮近距離炮擊和撞擊戰術摧毀敵人艦船。後來隨著蒸汽輪機的出現戰列艦逐步演變為了鐵甲艦,而且開始依靠大口徑遠程火炮進行射擊,在射程之內就足以摧毀敵軍艦船,所以撞擊戰術也慢慢消亡了。甲午海戰時致遠艦在最後關頭就是想利用其撞角撞擊敵船而不幸中彈沉沒。
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戰列艦逐步成為了大國海上角逐的利器,英國在1906年造出的無畏級戰列艦打開了現代化戰列艦的序幕,隨後世界各個海軍強國一一效仿。一戰期間戰列艦的噸位越來越大,火炮口徑也越來越大,直到一戰後簽署了限制戰列艦發展的條約才暫時壓制住了戰列艦發展的勢頭。不過在二戰開始前限制條約到期後各國都在加緊發展大噸位的戰列艦備戰。
二戰期間戰列艦的發展達到了頂峰,英國建造了5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德國建造了2艘俾斯麥級戰列艦;美國建造了2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4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4艘衣阿華級戰列艦;日本則建造了2艘大和級戰列艦,也是有史以來噸位最大的戰列艦。這些戰列艦在二戰期間參與了多次的重大海戰,雖然航空母艦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戰列艦的風頭,但戰列艦在二戰時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就連日本投降簽字儀式都是在衣阿華級戰列艦的4號艦密蘇里號上進行的。
二戰後由於導彈和航空母艦的發展,這種依靠火炮為主要打擊武器的戰列艦能夠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1955年朝鮮戰爭結束後密蘇里號戰列艦被封存,直到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後對其加裝了戰斧巡航導彈和魚叉導彈的發射器後昔日的海上巨頭才重新煥發了生機。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密蘇里號還開赴波斯灣參加了對伊拉克的海上封鎖行動,隨後便在1992年再次退役,戰列艦徹底消失在歷史舞台了。
不過戰列艦雖然退出了歷史舞台但對地火力支援和打擊任務卻一直都有,導彈精度高成本也很高,所以只能打擊一些高價值、遠距離的目標,近距離的岸上目標只能靠艦炮去打擊。但是艦炮打擊範圍也很難超過上百公里,過於靠近海岸又容易被對方的岸艦導彈攻擊,所以即便擁有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現代戰爭中如何進行對岸的火力打擊依然是個很大的問題,這是因為傳統火炮射程、精度和成本的發展陷入了矛盾。
電磁炮的出現則可能打破這一僵局,使用電磁炮將彈丸打出幾百公里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電磁炮的發射成本肯定沒有精確制導的導彈高,更重要的是電磁炮的打擊效果還是很可觀的。尤其是能夠解決艦炮發展遇到的瓶頸,使得監聽對岸上目標進行火力打擊時不僅面臨的威脅程度更低、打擊效果更好、打擊成本也會更低。
所以未來一旦電磁炮技術成熟並大規模應用很可能會出現專業的電磁炮版本的戰列艦,用於對岸火力打擊併兼具一定的防空能力。試想一下幾門電磁炮同時開炮的場景也是很刺激的哈!
本文由火器營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路)
※不只因為技術問題,載人飛船和太空梭中國選擇前者是最好的!
※初生牛犢不怕虎:中國L15教練機擊敗兩位老將成功出口烏拉圭!
TAG:火器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