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片言折獄的子路,在戰亂中被人剁成了肉醬

片言折獄的子路,在戰亂中被人剁成了肉醬

子路在孔子的學生中,是極富個性的人。他性格剛猛、是非分明,具有過人的軍政才能。他敢於當面質問老師;而孔子呢,也還耐心給他以解釋。子路比老師小了九歲;在孔子的學生當中,他和老師的年齡是比較接近的,基本算是同一代的人。子路和孔子,更像是一對朋友。所以兩人說話,別有一番意趣。

諸弟子侍坐的時候,孔子最喜歡讓弟子們「各言爾志」。小子們,都說說你們的志向吧。

這次是顏淵和季路侍坐,孔子的老問題來了。子路說:日常所用,我願意和朋友們共同使用,就是朋友用壞了,也沒啥大不了的。子路心體寬宏,由此可見一斑。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這次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說:我雖然年長一些,但你們也不要拘束。你們經常說沒有人懂你們,假如有人懂你們,你們能做什麼呢?言外之意是:你們有什麼值得讓人知道的能耐呢?

子路呢,他「率爾而對」,有點搶著說的意思。所以夫子聽了之後「哂之」,老人家微笑了一下。為什麼笑呢?老師既喜歡子路的才志,又覺得他「其言不讓」,就是不知道謙讓。

子路說了什麼呢?他說:假設一個有一千兩兵車的國家,正當內憂外患之時,若讓我去治理,只需三年時間,就可以讓人民群眾變得勇敢,並且懂得道義。

子路對自己的政治才能,是非常自信的。

(諸弟子侍坐)……子路率爾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有一天,大概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孔子由子路、子貢、顏淵陪著,一路向北遊覽。到了農山這個地方,感覺累了,坐下來休息。這時候,孔子的老問題又來了。

子路觀賞了美景、呼吸了新鮮空氣,精氣神比往日更足。老師一問,他就「進曰」,趨前一步說:我希望有這樣一個機會,白色的指揮旗像月亮、紅色的戰旗像太陽,戰鼓聲直衝霄漢、旌旗隨風飄舞。我帶著一堆人馬沖入敵陣,定能奪取鬼子的地盤,拔下鬼子的戰旗、割下鬼子的耳朵。這樣的事只有我能做到。讓子貢和顏淵跟著我干吧!

這就是子路,率性而自信、直言而不諱。

孔子北游於農山,子路、子貢、顏淵侍坐。使二三子各言其志。子路進曰:由願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鐘鼓之音上震於天,旍旗繽紛下蟠於地。由當一隊而敵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執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從我焉。

子路的政治軍事才能,還真不是蓋的。他在蒲地當一把手三年的時候,孔子因事經過這個地方,進入城中,看了看城中的氣象,就三贊其政:恭敬以信、忠信而寬、明察以斷。並且說:「雖三稱其善,庸盡其美矣」。雖然我三次稱讚子路的善政,但也不能道盡子路的優點啊!夫子對子路政治才能的讚美,可算是達到極致了。

就是這樣一個子路,對於老師的言行,他自己覺得不盡合適的,就給老師扯袖子。

孔子曾為魯國的司寇,代理宰相職責,看起來很得意的樣子。子路覺得這樣子不好,就問老師:我聽說一個君子,有災禍不害怕、有喜事也不會得意。可是現在老師您得到了重要的位置,流露出了歡喜的神色,這是為什麼呢?孔子說:對呀,是有這樣的話。但不是還有「顯貴了仍舊以謙恭待人為樂事」的說法嗎?

孔子的這個回答,顯然是答非所問、不著正題,只能算矇混而已。

孔子為魯司寇,攝行相事,有喜色。仲由問曰:由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樂以貴下人乎?」

有一天,子路和老師聊天。子路問老師:假如衛君重用您來主政,您老先從哪裡著手呢?孔子說:首先必須要正名吧?子路聽了之後說:老師您還真是這樣迂腐呀!這又從哪裡開始正名呢?

當時的衛國,太子蒯聵與南子不和,出逃。衛國人立蒯聵的兒子蒯輒為君,以子拒父。子路就當時的情況問老師,老師以理回答學生。但子路覺得以當時的情勢,實在難以正名。雖難以正名,但正名之重要,子路怕還不是很明白。

孔子聽了學生「子之迂也」的感嘆後,說:子路你這個小子,真是粗鄙呀!你怎麼能這麼粗鄙呢?然後給他講了一通道理。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之名言,蓋由此出。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話說衛靈公的夫人南子,非常漂亮,大概是很迷人吧。但是她呢,行為不檢點,衛靈公也不怎麼約束他。非但不約束,還為南子見情人提供方便。總之,漂亮女人南子的口碑,是很差的。南子想見孔子,孔子只得去拜見。即便口碑再差,她還是國君的夫人呀,所以孔子沒辦法。

子路為這事很不高興。孔子其實也是不願見南子的,子路的態度,撓著了孔子的無奈處。他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指天發誓:如果我見南子這件事,有不合禮法的地方,就讓老天厭棄我吧,就讓老天厭棄我吧!孔子的委屈和無奈之神情,可謂栩栩如生。

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就是南子的老公,這個給老婆以無限自由的衛靈公,有一天想和孔子討論一下武備事宜。孔子拒絕和他討論,並且說:禮樂之事,我也算是聽說過一些;至於武備方面,我是全然不懂的。

孔子主張禮樂治國,不大同意什麼事都用槍杆子解決。更何況衛靈公無道,使用槍杆子,也無益於解決問題,徒增亂因而已。所以呢,孔子第二天就離開衛國了。到了陳國的時候,斷了糧,跟隨他的人都餓病了,爬在床上起都起不來。

子路覺得非常窩囊,內心的不高興都帶在臉上了,對老師說:一個君子,也有窮的時候嗎?孔子聽了之後,顯得很淡定的樣子:君子固然有窮的時候;但是小人窮的時候,就毫無原則可言了。

這裡的窮,說的是處境困窘,並不一定是物質的匱乏,雖然當時是連吃的都沒有了。孔子心系道而身體力行之,不意竟也有困窘之時。爽直的子路對此有點想不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子路性格剛猛勇直,心有疑即問,疑師亦問,那個直接,完全不講「技巧」、不懂「含蓄」,直來直去,一點都不知道拐彎。可是如果拐彎了,也就不是子路了。

某一天,子路突然興起,穿起了軍裝,跑來見他的老師,還拔出隨身佩帶的長劍,在老師面前舞了起來,邊舞邊問老師:古代的君子,是用劍來自衛的嗎?師生二人的這幅畫面,活脫脫一出精彩短劇。子路性格的另一個側面,顯露凈盡。

孔子當然不認為君子是以劍自衛的,於是給他講忠講仁,忠以為質、仁以為衛,說得子路心服口服,只能說「請攝齊以受教」,提起衣襟上堂接受教導。古人穿長袍,提起衣襟,一為禮貌,一為方便。

子路戎服見於孔子,拔劍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劍自衛乎?

孔子對自己的高弟,是充分了解的。他深深了解子路,知道子路的性格,也許會給他帶來災難。因為子路過於剛猛,也不大懂得變通。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也一直在抑子路過於剛直的性格。性命性命,性者命也,是很難改變的。對此,孔子其實是有預感的,說子路「不得其死然」。

不出所料,後來子路死於衛國蒯聵之難,被人剁成了肉醬,死得過於悲慘。孔子知道子路的死訊後,在中庭的大堂上就哭了起來,悲痛之情,無以言表,亦只能如此罷了。

明決以至於「片言可以折獄者」的子路,信篤以至於「無宿諾」的子路,「不畏強御、不侮矜寡」的子路,「其言循性」的子路,「行行如也」的子路,他的落幕劇不幸被孔子言中。子路死後,惡言是否入於孔子之耳,亦無從知曉了。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見是美的 的精彩文章:

TAG:遇見是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