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與古籍的因緣際會

我與古籍的因緣際會

我與古籍的因緣際會

我與古籍的因緣際會

為什麼會愛上古籍,自己都不明所以。仔細推敲起來,應該是潛藏在心中深處的愛書因子,被那古老的紙味墨香熏陶感染而形成的嗜古情懷吧!

在那個星期六還需要上半天班的年代,中午下班後最好打發時間的方式,就是逛逛台北光華橋下的舊書攤。台北早期最有名的舊書街是牯嶺街,不過那個時候我還沒有養成逛舊書攤的習慣,後來牯嶺街的舊書攤遷移到光華橋下,離我上班的地點不遠,那裡除了舊書攤以外,還有古董店、電子產品店等等,類似一個綜合商場,自然而然地就成為閑逛的最佳去處。

我通常逛完橋下的舊書攤,還會走進橋旁的「新光華商場」,這裡是有名的販賣光碟的地方,但也是最具有古書味的地方,因為這裡有一家頗具知名度的古書店——百城堂,它的書櫃里總是擺著一函又一函的線裝古籍,有時候連地上也成堆放著剛買進來的書。我當時對古籍一無所知,但就喜歡在這裡流連摩挲,書店主人林漢章君雖然不苟言笑,但待我不錯,常常跟我漫談古籍版本及收藏掌故,久而久之,那股嗜古情懷就被熏染成形了,每當看著古籍書頁上泛黃的紙、版印的字、木刻的圖,那愉悅的心情就油然興起。

「古籍」的定義,隨著時代的推演會有不同的說法,現在一般是以辛亥革命(1911)為界線,但作為一位古籍愛好者,我覺得那個界定不需要太硬性,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比較簡單,凡是線裝書籍,直到民國早年的刊本、寫本、稿本、拓本,甚至於石印本、珂羅版本都可以稱為「古籍」,而且我認為線裝的裝幀方式很重要,因為那是一種味道,當然還有其他如包背裝、蝴蝶裝等裝幀方式,雖較少見,也不排除。這裡我沒有提到西洋古籍的定義,那是因為受限於我對書籍的偏好所致,這偏好歸納成八個字,就是「厚古薄今,傾中排洋」。通常我是以這樣的條件來覓書,而有買賣這種線裝古籍的舊書店,我都視之為古書店。

一般說來,台灣古書買賣的情況並不熱烈,甚至有點寂寞,因為古書來源較少、書價相對較高,喜好人口自然不會多。清末民初,台灣受日本統治五十年,中國文化典籍在台灣的流傳自然受到限制;1949年,國民黨退居台灣,大量軍民從大陸遷移台灣,除了圖書館及博物館的圖書典藏外,民間也帶來了一部分中國典籍,但隨著時間的過往,當時來台人口逐漸凋零,這些書籍逐漸散去之後,古書來源隨之匱乏。

所以台灣的古書店並不多,以我粗陋的認知,大多都在台北,而且是以光華商場為中心。百城堂開設於1986年12月15日,位於新光華商場的地下室,我幾乎每星期去一次。我記得我的第一部古籍就是在百城堂買的,一部明版的五色套印本《文心雕龍》,花了我約一個月的薪水,當時價格不菲,現在來看卻又十分值得。從此以後,百城堂就成為我尋覓古籍的首選之地,例如萬曆版《泊如齋重修宣和博古圖錄》、《欣賞編及續編》、道光年間六色套印本《杜工部集》、同治版《淡水廳志》等等,都購自此處。每當在百城堂一函函解套、一本本翻閱,和林君談論古籍版本的情境,都讓我勾勒成民初的琉璃廠,心想鄭振鐸等人和書店主人們論交談書的氛圍,是否如是一般?百城堂於2006年初搬離新光華商場,遷至離原址不遠的八德路一段82巷內的一處二樓,店面寬敞許多,線裝古籍卻日見稀少。

百城堂對門是另一家古書店「妙章書局」,主人蔡建塗君。其本店設於南昌街上,此地是分店,其經營主要以日據時期中日文舊書為主,也有一些中國木刻版及石印版書,不過數量不多,我在這家店只買過嘉慶版《關聖帝君聖跡圖志全集》及和刻本文祿三年《遊仙窟鈔》等幾部書。妙章書局分店於1999年中結束營業,搬回南昌街本店,而蔡君也不幸於幾年前過世了。

同在這地下室的另一端,還有一家名為「琉璃廠」的書店,主人吳仁和君。書店裡新舊雜陳,線裝古書不多,我曾在這裡看過一部照曠閣《紀效新書》,雖然有圖,但是品相不佳,書頁殘破,當時雖有一點心動卻沒下手,不久即為他人買去,琉璃廠書店也在1999年11月從新光華商場搬離了。

在光華橋下有一家「古文堂」書店,主人曾學興君,主要以販賣簡體字新書為主,新印古籍及石印版書也有一些,木刻版書較少,我在這裡買了不少與古籍版本有關的新書,做為研讀參考之用,也曾買過榮寶齋印的《十竹齋箋譜》、《北京箋譜》及一本光緒木刻版《大悲神咒》。古文堂在光華橋拆除後,短暫安置在臨時商場,而後搬到八德路四段389巷繼續營業。

離開光華商場周遭,有一家「舊香居」在金華街,主人吳輝康君,經營舊書字畫,當時線裝古籍並不多,我在這裡買過一些舊箋紙。舊香居經過幾次遷移後,落腳在龍泉街,交由其女公子吳雅慧掌柜,經營藝術文史舊書,由於經營得法,近來頗受追捧,2012年6月又在新生南路三段開設台大店,則以經營古書業務為主。

誠品書店的四次古書拍賣會

誠品書店是台灣有名的連鎖書店,成立於1989年,由吳清友所創辦。於1999年首創二十四小時營業不打烊,成為全球首創的新經營模式,也成為許多觀光客來台觀光時必須親身體驗的地方。

當年在誠品書店敦化南路旗艦店裡面,附設有一間古書店,店裡有中文、英文、日文等古籍,還專賣藏書票,我到誠品去,看古書總比看新書多。

誠品古書店除了買賣古書之外,當年還有一項創舉,就是它舉辦了四次「古書拍賣會」,為台灣的古書業界留下些許回憶,可惜這些值得回憶的點點滴滴,隨著「誠品古書店」於1997年結束營業而無法繼續累積。

誠品的四次拍賣會分別為:

「第一屆台北古書拍賣會」於1992年10月4日舉辦,在拍賣目錄前言中敘述了誠品舉辦古書拍賣的原因:「台北自詡為國際性大都會,民眾的購買力早已讓歐美各國稱羨,唯獨在古書業,並未隨著經濟起飛而發展,反而日趨沒落,甚至不能跟它蓬勃的出版業相提並論,無疑是此地文化界的一大缺陷……,第一屆台北古書拍賣會只是個開端,我們不但要作點燈人,更希望作燃燈人,讓古書的光輝繼續照耀文化界。」

這次拍賣以中外文限定本、珍本書、絕版書、善本書及期刊為主,共有92種拍賣品,其中中文24種、日文15種、英文53種;另外有20世紀中葉以前的出版品128種同時在現場展售。「第二屆台北古書拍賣會」於1993年11月14日舉辦,拍賣品共90種,包括中文37種、日文2種、英文51種,除中文古籍外,都為19世紀末及20世紀出版品。

另外有現場展售品265種,包括中外文書籍、期刊、地圖和畫片等,這一年拍賣會目錄附有索引,並專制一張藏書票。

「第三屆台北古書拍賣會」於1994年11月13日舉辦,此次雖名為拍賣會,但未舉行現場拍賣,而是在展示期間,由買方針對拍賣品填寫標單投標,展示結束後視投標金額高低決定物歸誰家。

此次共有拍賣品91種、僅供展示之非賣品2種、現場展售品132種;包括中文181種、外文44種。

「台北古書拍賣暨展售會」於1996年11月10日舉辦,此次拍賣品172種、展售品424種;包括中文199種、日文141種、英文256種。

此次拍賣較前一次相隔兩年,也沒有稱為「第四屆」,可能古書店的營運不易已出現徵兆。但這次拍賣中,日據時代在台出版的台灣關係書拍得非常好,幾乎全部拍出,值得一記。我在這次拍賣會,拍得宣統元年葉德輝復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及仿武英殿本《墨法集要》二部書。

1997年6月,誠品決定結束古書店的營運,這項消息讓許多古書愛好者感到惋惜,以誠品書店的規模,要維持一間古書店的經營都如此不易,台灣古書買賣的前景可見一斑。

誠品將其古書店的庫存,包括自己使用的工具書在內,做了一次清倉減價展售,我得到消息後,趕忙前去,看到柜子里、桌子上一堆堆的書都重新標了價錢,的確比原價便宜許多,我挑了乾隆年間書業堂刊《芥子園畫傳二集》、嘉慶年間水心齋刊《徐霞客遊記》、道光年間信古齋刊《人譜類記》、長蘆鹽運使如山重刊《御纂詩義折中》及民國十年段祺瑞影印《佛祖統系道影》等書,另外也挑了二十幾本工具書,作為查詢資料之用,誠品古書店的結束,我總算沒有缺席。

2009年7月,我從服務機關提前退休,利用空閑時間開始整理所收藏的一小櫥古籍,以前欣賞它的版刻、它的紙墨、它的裝幀,當成藝術品來看待,現在則是翻閱研讀它的內容,從中找出一些趣味心得,寫成短文放在部落格「故紙堆蠹魚」里,和愛書同好分享。

藏書的真義不在「藏」,而在「分享」,古書能得之於己確是一種機緣,但不應將其密鎖深櫃,使其永不見天日,而應適時與人共享,以發揮圖書原來所具備的傳布知識的功能,我撰寫心得就是基於這種理念,而參與第二十屆台北書展也是基於這種理念。

古籍,回溯傳統的遞嬗

第二十屆台北書展於2012年2月舉辦,書展的主題是「綠色閱讀」,以時間為軸線,關照閱讀行為的傳統、現在與未來,並依這三種時序展出情調各異的書本對象,以呈現文化遞嬗的過程。

書展基金會當初在規劃這個展覽的時候,輾轉找到我,希望能共襄盛舉。我覺得今年的主題規劃甚具巧思,將綿延四百多年的閱讀行為聚集在一塊,讓參觀者一眼即能關照橫跨四百餘年的閱讀歷史,非常有意義,所以樂意略盡個人綿薄之力。

我覺得如果這些古籍的展出,能夠讓參觀者在視覺上將現代出版品與四百多年前的出版品相連結、相比較,進而引發對於古代雕版印刷藝術及古籍出版事業的研究興趣,同時也讓來台參展的海外出版商有機會一睹四百多年前的中國古籍風采,對我們老祖宗的版刻技藝由衷感到讚賞敬佩,那就是參展的最大意義了。

在「傳統」時區,展出明版古籍43部,其中28部由「台北國家圖書館」提供,另外15部由我提供一起展出,其中有4部,包括《程氏墨苑》、《方氏墨譜》、《樂律全書》及《牡丹亭還魂記》,「台北國家圖書館」和我各提供不同的版本參展,讓參觀者可以相互比對不同版本的特色。這個展區命名為「悠遊天下-明代文人的樂活方式」,因為明代有自覺的文人,都不汲汲營營於功名,而多追求山水庭園、飲食起居、甚至於家居擺設等閑逸生活,當時許多圖書出版都反應了當代的文人風采,因此這次書展將展示的古籍分為人文雅趣、戲曲文學、養生意境及自然觀察四個類別。

「人文雅趣」類展出:《十竹齋書畫譜》、《十竹齋箋譜》、《方氏墨譜》、《黃氏八種畫譜》、《素園石譜》、《蝶幾譜》、《仙機武庫》、《太古遺音》等。

「戲曲文學」類展出:《牡丹亭還魂記》、《樂律全書》、《新刻出像增補搜神記》、《吳騷集》、《白雪齋選訂樂府吳騷合編》、《詞林逸響》等。

「養生意境」類展出:《食物本草》、《易牙遺意》、《性命雙修萬神圭旨》、《養生膚語》、《飲食須知》、《石山醫案》、《文公家禮儀節》、《雅尚齋遵生八箋》。

「自然觀察」類展出:《金石昆蟲草木狀》、《獸經》、《華夷花木鳥獸珍玩考》、《野菜譜》、《禽蟲述》、《山居雜誌》、《異魚圖贊箋》、《西湖志類鈔》等。

這次展覽的古籍數量雖然不很多,但具體而微的呈現了明代文人的品味生活,以及明代精湛的版刻藝術,尤其台北「國家圖書館」的珍貴館藏能夠出館參展,多麼不容易,確實是一項很難得的展覽。展覽期間迴響甚多,尤其是從來沒有機會親眼目睹原版古籍的人,很難相信這些展品已經有四百多年的壽命,都驚艷於那精湛的雕版藝術與古意盎然的紙香墨味,很多人在展櫃之前流連不去,這種與人分享的感受備覺溫馨而有意義。

如今隨著大陸古籍拍賣市場的火熱,連台灣的古籍書價也愈來愈高漲,我已經沒有能力再添加藏書了,只能好好善待那因緣際會來到我手上的一小櫥古籍,能以不同的方式多與人分享,化一為百,讓古籍傳布知識的功能充分發揮,也就不枉今生我與這些古籍相遇的機緣了。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抗戰時期古籍是怎樣被保護的
《聊復集-怪症彙纂》四種未刊稿本價值概述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