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貿易戰的可能性及中國應對之道

全球貿易戰的可能性及中國應對之道

特朗普在解決美國和其他國家間的貿易不平衡問題時,主要辦法是向中國等有關國家不斷施加壓力。圖為當地時間3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令,對鋼和鋁進口分別徵收25%和10%的全球關稅。視覺中國 圖

北京時間3月9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正式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將對進口鋼鐵課徵25%的關稅,對進口鋁材課徵10%的關稅,這一新的關稅政策暫時豁免了加拿大和墨西哥。特朗普表示,對鋼和鋁徵稅是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因為「鋼和鋁的生產危機已經威脅到我們國家的安全,也對我們的經濟和就業不利」。這一行政命令將於15天內生效。

特朗普總統上任以來,美國對全球各國發起的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迅速增加,截至2018年2月已高達102起。2017年,美國對進口洗衣機和光伏產品發起了「201」調查,對中國的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政策啟動了「301」調查,對進口的鋼鐵和鋁產品實施了「232」調查。此外,美國總統特朗普2017年11月訪華受到高規格接待並滿載大單而歸之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卻通知世界貿易組織(WTO),反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在這些調查和姿態的基礎上,美國於2018年1月宣布將對進口至美國的洗衣機和光伏產品增加保護性關稅;至3月,特朗普又宣布將對進口鋼材及鋁製品徵收重稅,強烈反對此舉的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加里?科恩(Gary Cohn)已為此辭職。一時間,全球貿易戰的陰雲密布,市場恐慌情緒四處漫延,各種政策反思和批評層出不窮。

為避免戰略誤判和過度反應,我們應冷靜分析和密切觀察特朗普後續的國際經貿政策走向,做好政策儲備的同時暫時按兵不動,且讓子彈再飛一會。

美國自身貿易失衡不斷加劇

促使特朗普採取加征關稅措施的最直接動因是2017年美國對外貿易數據的公布以及中期選舉的壓力。根據美國商務部2月份發布的數據,2017年美國全年貿易逆差為5660億美元,其中對華貿易逆差為3752億美元,均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

此外,美國對歐盟、墨西哥和日本的貿易逆差分別達到1514億、711億和688億美元。與貿易逆差超過100億美元的國家與地區還包括德國(643億)、愛爾蘭(381億)、義大利(316億)、馬來西亞(246億)、印度(229億)、韓國(229億)、泰國(204億)、加拿大(176億)、中國台灣(167億)、法國(153億)、瑞士(143億)、印尼(133億)和石油輸出國組織(130億)。這給一直致力於兌現競選承諾的特朗普總統很大壓力,因此不得不做出解決問題的姿態。

美國的貿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國內的經濟結構與宏觀經濟政策所導致的。當前美國的經濟結構仍舊是在服務業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一直推行的製造業迴流政策並未取得顯著成效。大量美國公司仍基於成本的考慮,在中國、墨西哥、印度和東南亞國家使用代工廠商,然後再將產品從這些國家出口至美國。這是美國對這些國家貿易逆差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美國國內的經濟政策有效刺激了國內需求,其國內經濟強勁復甦的一個重要表徵也是進口增加,而且美國在出口上的諸多限制也導致其對貿易逆差國家出口增長有限。

在上述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美國的貿易逆差持續擴大。

特朗普的壓力策略

要舒緩美國不斷加劇的貿易逆差,最根本的還是要調整美國國內的經濟結構並且逐步放寬出口限制。但調整國內經濟結構牽動多方利益,需要較大力度的改革,短時間內很難見到成效;美國眼下即將面臨中期改選,因此加征關稅、將貿易逆差歸罪為貿易夥伴國,變成爭取選票最為直接簡便的手法。但是這一辦法對解決貿易逆差問題本身來說,無異於抱薪救火,如引發貿易戰,將進一步加劇美國的貿易失衡問題,而且美國民眾還會因為進口產品價格提高而蒙受福利損失。

實際上,和當前美國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策略如出一轍,特朗普在解決美國和其他國家間的貿易不平衡問題時,主要辦法就是向中國等有關國家不斷施加壓力。公開喊話也好,「雙反」調查和宣布徵稅也罷,美國不過是希望通過逐步施壓讓對手方做出有利於自己的讓步,而這種讓步是否會傷及對方和其他人,則不在己方考慮範圍內。這也是所謂「美國優先」原則的實質,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兵法中「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圖謀。

這就好比多人同處一室,一人手握炸彈做投擲狀,但這人也深知炸彈如果真炸了,自己也難全身而退,因此絕不會輕易引爆。特朗普總統在推特上說貿易戰「容易打贏」,也是其壓力策略的一部分。

就特朗普剛剛簽署的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關稅的決定而言,其決定暫時將加拿大和墨西哥排除在外,實質是要給正在參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談判的這兩個國家施加壓力。特朗普此次的徵稅決定對中國的即期影響較小,而且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中國的去產能計劃,但對歐盟、韓國和日本等國家的鋼鐵和鋁出口影響較大。

目前,特朗普的貿易戰姿態已經引發了國內和全球市場的恐慌,在國際社會以及美國兩黨內部、媒體、企業界和學術界都遭遇到強烈的批評,這對特朗普壓力策略的持久性構成一定的壓力。

全球性有限貿易戰爆發的可能性

全球化發展至今日,中美兩國的利益均已深深嵌入至全球經濟中,而一旦特朗普方面引發全球性貿易戰,美國將遭遇國際社會的口誅筆伐以及報復性的貿易懲罰措施。即便美國在貿易戰中的損失可能相對小,但美國的民主選舉體制決定了美國民眾和企業對這種損失的容忍度非常有限,從而有可能推高反對特朗普的聲浪,對特朗普的連任計劃也可能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總統對這樣的潛在損失一定高度敏感。這也是過去一年多時間裡,為什麼美國在貿易問題上雷聲大、雨點小的重要原因。

儘管「雙反」調查和加征關稅只是美國的壓力策略,但一場有限貿易戰的可能性仍不可低估。這裡的「有限戰」指的是涉及的國家有限,針對的產品種類有限,加征關稅的幅度有限,實施懲罰和報復性措施的時間也有限。作為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對象,中國在這場可能的有限貿易戰中無疑首當其衝,歐盟、日本、墨西哥和加拿大等也很可能受到較大影響。有限貿易戰不擴大的前提是美國和中國等有關國家保持順暢的溝通談判渠道,並且雙方通過雙邊協定或共同聲明做出適當妥協,共同努力管控好分歧。

中國不必怕開戰,但要備戰

史學家錢穆先生說,中華民族能維持幾千年,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外交和國防上長期保持一種「強性的和平」,即將理智用於勝利時,情感用於挫折時,勝不驕敗不餒,不怕開戰但也積極備戰。筆者認為,這種強性的和平是中國寶貴的戰略經驗,也是目前中國應對美國的壓力策略和有限貿易戰的一種最佳姿態。

中國在可能爆發的中美貿易衝突中應堅持「近身打法」,加強應對性和報復性措施的預研,確保提出的反制辦法能夠形成有效的威懾和壓力。要直面問題和衝突,積極使用WTO等通行的國際規則與訴訟手段,認真評估在WTO等國際經貿框架內的磋商或救濟辦法。如果美國發起的有限貿易戰有違反國際規則之嫌,中國應該聯合有關國家向WTO等國際組織提起訴訟,在訴訟規定的時間內先進行磋商談判,磋商不成再尋求專家組裁決。

如果美國不談判或不服裁決,中國則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再根據WTO規則提出報復性措施,將會贏得國內和國際的廣泛支持,有利於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從近期來看,中國當堅持「化危為機」的積極思維,將壓力變動力。中國要努力在2018年加快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談判完成,抓住時機推動中日韓自貿區協定的談判。與此同時,認真討論和研究中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展協定(CPTPP)的可能性,以此作為對沖美國貿易單邊主義以及擴大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維護和提升中國在多邊經貿體制中的地位與角色。

另一方面,積極與在有限貿易戰中受到傷害的國家加強合作,抓住機會商談或推動有關的自貿區協定,特別是促進與加拿大、墨西哥、日本以及歐洲等國的雙多邊經貿關係。

從短中期來看,中國應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方針。要繼續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提振內需、去產能和高質量發展減弱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同時也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以及產品的差異化來提升應對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的能力。在對外開放領域,要通過縮減負面清單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准入,改善和提升營商環境,去除各種軟壁壘,不斷提高中國吸引和利用外資的能力與水平。要按照合理的節奏加強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加快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與自由港的研究與建設。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使得中國的國際拓展更好服務於國內經濟發展。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單位及其上級單位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美重啟海基核巡航導彈之爭:砝碼還是套路?
特朗普再向「政治導師」基辛格取經,談中國、朝鮮和中東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