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找讓我們驕傲的年輕醫生—張震:被「捏」出來的心臟醫生

尋找讓我們驕傲的年輕醫生—張震:被「捏」出來的心臟醫生

張震愛笑,一笑眼睛就眯起來,怎麼看都像個鄰家大男孩。這個80後年輕醫生是個十足的暖男,病人跟他聊會兒天,病都好像輕了些。他是個年輕的高年資主治醫師,已經擁有了一批粉絲,技術是一個方面,「暖」為他贏得了病人的信任。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內科,有一批優秀的年輕醫生,張震是其中之一。心內科是市三醫院的一塊金字招牌,這裡也是年輕醫生成長的沃土,正是寬嚴並濟的管理策略,讓張震這樣的醫生得以快速生長。

但優秀的人,其背後往往有一個值得梳理的內在邏輯。張震不是從小立志從醫的人,當他在接收命運安排成為一名醫生的過程中,是那幾雙改變他的手一步步將他「捏」成現在的樣子。

成長中的那幾雙推手

張震老家在湖南瀏陽,這裡出過譚嗣同、王震以及北大校長周其鳳等名人,鎮子上還有個出了多名博士的「博士村」,鄉間刮來的風似乎都有種文化味。他從小就浸潤在這樣的環境里。

外公是名博學而受人尊重的中醫,在當地很有名氣,對家裡的小孩也很嚴格,他有很多規矩:吃飯不能說話,看到地上有字的紙不能踩,必須撿起來,更不能用來擦屁股……外公的行為處處體現著禮儀的規範和對文化的尊重,「小時候最怕見他,一見面就問成績,還問語文考的啥、作文如何寫的、應該怎麼寫,弄得人很緊張。」

即便怕外公,但外公卻是人生中影響張震的第一人,學習特別賣力,從小學到高中就一直是名學霸。儘管外公是當地有名的中醫、自己的姐姐和表姐都是學醫的,家裡人也希望張震也能學醫,但他卻不願意,想從事航空航天的研究。但在高考的時候,他卻被調劑到了醫學院學臨床。

在整個本科階段,張震似乎都沒有表現出對學醫的愛好,「熱衷於去搞學生會那些事,因為學習能力很強,成績還是過關。」真正愛上醫療,是從他研究生階段開始的,而且,是被導師「逼」出來的。

他2005年讀研,考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導師是全國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汪道文,他是一個在做學問上嚴謹而苛刻的人,要求學生「做學術就要沉下心來」。但張震有些沉不下來,「本科時做學生會工作,有領導組織能力,意氣風發,好像處處受認可,但後來發現人會很『飄』,難以靜下來。」在讀研不久,他的這種狀態在嚴苛的導師面前遭遇兜頭一棒。

那是2006年初的一天,汪道文要求他和其他同學彙報實驗進展:實驗做到哪一步?什麼內容?什麼結果?如果沒出結果,什麼時候出?什麼時間?「我那會兒實驗其實還沒做,就隨便說,結果要凌晨2點出來,本想找個借口推遲點時間,不想他凌晨2點準時打電話來問。」在沒有得到答案後,導師竟親自跑實驗室來了,「我正在拿量杯做實驗,我需要取10毫升液體,應該就用10毫升的量杯,這樣更準確,但我拿的是50毫升的量杯去取10毫升液體。」導師見狀,立即喝斥:「吃飯是該用飯勺還是用糞勺?」 接著對他一陣猛批,眾目睽睽之下讓他抬不起頭。

導師的嚴苛與其說是「逼」人,不如說是樹人,多年以後,張震明白,自己從事的是和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打交道的職業,不能有絲毫的大意,嚴謹認真必須擺在第一位。

「折磨」出來的受益者

還有一件事情讓張震至今記憶猶新。導師汪道文就讓他和同學去做一個心血管病研究項目的病人隨訪,但有部分參與項目的患者家因拆遷不知所蹤,有的則換了電話,無法隨訪,「如果失訪患者太多,臨床試驗的數據就會不準確,像我導師這種嚴謹且追求完美的人,他是不可能在數據使用上隨意的。」於是,導師發動所有學生騎自行車在武漢滿大街找,通過鄰里、社區、街道等,跑遍了整個武漢城,硬將絕大部分失訪者找到並進行了隨訪,「共同參與項目的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的專家對此刮目相看,在那種情況下,誰能做到失訪率不足5%啊!」

研究生3年,張震從導師的嚴謹、嚴肅、嚴厲中被「折磨」了出來成為受益者,他不再有過去那種做事很「飄」的感覺。2008年,當時的成都市衛生局帶領各市管公立醫院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招人,市三醫院相中了他出色的科研和臨床能力,覺得他是個好苗子,於是,他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當了一名心內科醫生。

市三醫院心內科是遠近聞名的科室,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就設在這裡,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這裡培養並走出了多名專家。張震之所以選擇到成都就業,正是基於心內科的影響力,他希望自己從這裡起步,成為一名優秀的心血管病專家。

他開始將從導師那裡學到的沉心、嚴謹的科研精神用在臨床。如果說小時候對他影響最大的人是外公、研究生影響他最大的人是導師汪道文,那麼,在走上工作崗位後,對他影響最大的人則是科主任蔡琳、專家劉漢雄、吳鏡等人,「我強烈地感受到這裡是寬嚴並濟的一個地方,寬是指氛圍,前輩專家會支持每個好的想法,並竭力配合你去做;嚴則是指制度管理和對科研的態度,這些方面有點瑕疵都會受到批評的。」

在剛來那年,張震發現,科室尚沒有對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進行篩查,「有部分高血壓是有原因的,比如腎上腺有瘤子,就會導致高血壓,這些有原因的高血壓在治療上與不明原因的高血壓是不同的,應該篩查出來實現精準治療。」他在作了周全的調查後,擬出了一個方案呈報給科內專家蔡琳和王偉,「她們非常支持我去做這事,而且立即報請院領導請求醫院相關科室配合。」在醫院的支持和科室的配合下,張震,這個當時的低年資醫生將篩查做得非常順利,病人一個個被篩查出來重新擬定治療方案,實現精準治療,而這一篩查,填補了該院空白。

張震是個特別能吃苦的人,2010年他開始從事介入治療,為了那些心梗、心律失常的病人,他可以通宵加班,直接住在醫院裡。一個醫生把事情做得好與否,不僅科室的人看得到,病人也看得到,漸漸地,張震用自己的勤奮和嚴謹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病人粉絲。

別給自己留遺憾

年輕的張震在各個成長的階段受到的歷練,使他在工作中得以快速成長,2015年,市三醫院託管阿壩州林業中心醫院,他被派往都江堰擔任林業醫院的院長助理。那時,阿壩州林業中心醫院需要的不僅僅是醫療專家,更需要能做事的人去協助理順醫院管理。他去了後不僅協助理順了醫療流程,更重要的是在院長的支持下做了全院的急救培訓,要求全院考試過關,此外他還用自己擅長的組織能力,開展各種職工活動,營造出一種凝聚、團結、積極向上的醫院氛圍。原本他的下派時間只有3個月,但因為他能做事、做好事,下派期滿後醫院一留再留,足足干滿一年才回到本院。

甘孜州得榮縣,是我省最偏遠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該縣人民醫院是市三醫院負責對口幫扶,2018年1月8日,張震又被派到這裡擔任副院長,他分管業務,具體負責落實「傳幫帶」。

幫助貧困地區脫貧,其中有一項硬性指標,就是要將當地醫院創建為二甲醫院。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張震和其他15名醫院派駐的專家團隊已經著手二甲的創建。春節回成都休假,他也沒閑著,回本院拜訪院感、藥房等等部門,學習經驗,而且還專門跑去位於都江堰的阿壩林業中心醫院,了解各個環節如何做,「相對於本院這所大型三甲醫院,林業中心醫院規模小,經驗更容易複製。」他於春節後返回得榮,和同事一起,立即開始結合當地實際植入經驗。

有人認為,短期派去的,最終要離開,工作過得去就行了。但張震不這麼認為,「我是一名醫生,這個職業的特點就是解決治病救人,既然去了,更應該用自己所學幫助那些貧困地區的人,別給自己留遺憾。當將來老了的時候,我還可以回憶起,哦,我當年去過那裡,還做了那麼多事;如果當地人將來也回憶起這個醫生當年為他們做過這些事,我可能會特別自豪。」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鄧曉洪 編輯 何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臟 的精彩文章:

魅藍S6的心臟 Exynos 7872是否比聯發科更給力?
速效救心丸是心臟救命葯,但醫生卻說這三類人一定不能用!

TAG:心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