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跳出思維怪圈,從痛苦之身中解脫?

如何跳出思維怪圈,從痛苦之身中解脫?

新浪微博:許諾愛說話

來源:許諾讀書會

書目:《當下的力量》 埃克哈特·托利

?

一個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個陌生人經過他身邊的時候,乞丐說:「給點兒吧。」陌生人說:「我沒有任何東西給你。」然後問:「你坐著的是什麼?」乞丐說:「什麼都沒有,只是一個舊箱子而已,自從我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讓乞丐打開箱子,沒想到,箱子里裝滿了金子。

0 1

開悟的最大障礙

人為什麼會痛苦?痛苦的根源是什麼?

靈性導師埃克哈特·托利認為:人痛苦的根源是思維和時間,我們受控于思維而不自知。而思維創造了小我,小我賴以生存的土壤卻是來自外界的身外之物,比如社會地位、財富、名聲等,過去的一切造就了小我,小我意味著對當下的抗拒、不寬容、衝突、矛盾等消極的一面,這也是小我能存在的根基。

時間分為過去、當下和未來,無論你是沉溺於過去還是幻想一個美好或者糟糕的未來,都會帶來痛苦,只有活在當下才是擺脫痛苦的唯一途徑。

其實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反倒成為思維的奴隸,成為自己「強迫性思維」的受害者。

比如,現在是半夜三點,你在溫暖的被窩中,可是你氣得睡不著。引發你的怒氣的人早已安然入夢,那件事情其實也已經過去了。但是你的思維卻不放過你,一再地用它舊有的看事情的模式來解釋那個人多對不起你,那件事會讓你多危險、多丟臉、多麻煩、多……想不完的!這就是病態的思維,停止不住的大腦思考,是讓我們受苦的主要原因。

我們都知道ABC理論,A是引發你情緒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對事情的詮釋,C就是結果,即你的負面情緒。通常,當人們不喜歡C的時候,都會去找A的碴,尤其是與創造A有關的人。所以我們每天疲於奔命,一直在處理、阻止、緩和、溝通、協調A以及與A相關的人、事、物。 可是我們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變的因素,而且引發C的不是A,而是B。同樣一件事,幾家歡樂幾家愁。為什麼?就是對事情的詮釋角度不同罷了。與其去改變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變我們自己的內心來得省事省力。而你會發現,當你轉變了內心的狀態之後,環境也會隨之轉變,這就是所謂的「境由心轉」!

就好像一開始我說到的乞丐,即使他們有很多物質財富,卻內心空虛,四處尋找成就、安全感或愛情帶來的歡樂和滿足。但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擁有這些東西,而且擁有比這更珍貴的東西。這就需要達到「開悟」的狀態。

什麼叫開悟?對本體的覺知的失而復得,並保持這種覺知狀態就是開悟。

很多人認為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是人有思維,會思考。哲學家笛卡爾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埃克哈特·托利認為笛卡爾犯了一個基本的錯誤:將思考視為存在並且認同於思考。

很多人認為人類的思考很有用,人們利用自己的大腦創造完成了很多事。但其實,你能解答一個填字遊戲或製造一顆原子彈,並不能說明你利用了大腦,大腦就像狗喜歡啃骨頭一樣喜歡思考問題,你或許根本對這些活動不感興趣。一個有力的證據是:思考不是你說停就停止的,你身上沒有哪個按鈕可以按一下,就停止思考了。

很難停止思考的原因是因為你從思考的內容和活動中獲取自我的感覺,你認為,如果停止思考,你就不復存在。你以自己的思考在腦海中勾勒出自己的形象,這個虛幻的自我稱為小我,即錯誤的自我,它是由思維活動組成,只有不斷地進行思考它才存在,是我們無意識地認同於思維而產生的。

無法停止思考就無法達到內心的寧靜。開悟不僅是痛苦和身心內外衝突的終結,也是思考的終結。

終結思考的第一步是意識到你不是思考問題的實體——思考者,而是觀察者,在你開始觀察思考者時,停止思考的按鈕就被激活了。

0 2

跳出思維的怪圈

在大街上,你可能會遇到喃喃自語的「瘋子」,他在不停地評論、比較、抱怨等,這個聲音可能與當下無關,有可能是關於過去或者他正在幻想未來,有時這種聲音可能還會伴隨著一些視覺意象或者「心理電影」。其實,這些「瘋子」跟大多數人區別不大,只是我們沒有把心裡的聲音說出來。

這些聲音是人類自己最大的敵人,越糾結的人聽到的聲音越多,因此備受折磨,甚至精神分裂。這就是數不清的災難、痛苦以及疾病產生的原因。

唯一的解脫方式是:從你的思維中解放出來,創造思維空白,作者提出了兩種方式:

第一,傾聽你腦袋中的聲音並作為一個觀察者的臨在。當你傾聽你腦海中的聲音時,不要做任何判斷,因為這樣又會產生另外一種聲音。比如說,聽一場講座,你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於是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一種聲音。你很快就認識到:那裡有一種聲音,我在這裡傾聽它,觀察它。這是強迫性思維終結的開始,你會體驗到一種短暫思維空白。當這種空白出現時,你在內心會感到一種靜止和寧靜的狀態,多練習,這種平和寧靜的感覺會加深。隨著你進一步深入這種「無念」的狀態,你會認識到一種純意識的狀態,進入無我的狀態。

第二,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當下這一刻,創造思維空白。比如洗手時,關注與洗手有關的所有感覺:水聲、手的動作和肥皂的香味等,覺察到那個寧靜且強有力的臨在,你越沉浸於當下,越能感受到寧靜。

所以,邁向開悟之途最為關鍵的一步是:超越你的思維

在佛教中,禪宗大師為了測試弟子們的臨在程度,會悄悄從背後突然用棍子敲打他們,如果弟子處於臨在中,就能感受到大師悄悄走近,就可以阻止大師或者躲避到一邊。但是一旦被敲中,說明該弟子沉浸于思維之中,心不在焉,處於無意識狀態。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臨在,會幫助你完全進入自己的內在,經常將注意力集中在你身體的內在能量場上,從內在感受你的身體,能幫助你平靜地處於當下時刻。

很多人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悲憤、傷心,會受到情緒的控制而做出非理性的事情,除非你有足夠的臨在意識。這時,你應該學會觀察你自己的情緒,學會這樣問自己:「此刻,我內在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不要進行分析,只觀察就可以了。

我特別喜歡的電影《一念無明》最後,出現這樣一句話:「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0 3

如何從痛苦之身中解脫

痛苦之身是我們內在的一個能量場,它是我們過去未被合理地表達和適當地釋放, 而累積下來的負面情緒能量場。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人,會突然變了一個人,出現言語或肢體的暴力行為。或是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一件小事情會引起情緒上的軒然大波。這就是痛苦之身被喚醒的結果。

當下所產生的痛苦都是對現狀的抗拒,思維會批判當下的現狀,人就產生負面情緒,從而痛苦。痛苦的程度取決於你對當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對思維的認同程度。你對思維的認同程度越高,你就會越痛苦,你對當下接受得越多,受苦就越少,對小我的認同也越小。

為什麼思維要抗拒當下呢?因為在沒有時間(過去和未來)的情況下,思維就無法發揮自己的作用並對你進行控制。比如,在動物和植物的世界裡,是沒有時間概念的,它們也不會像人類這樣思考。人類生活是需要時間和大腦的,當人類被時間和大腦控制時,痛苦就產生了。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也累積了很多過去殘餘的痛苦。

除非你擁有當下的力量,否則每個人都有一個痛苦之身,這些痛苦是你過去所遭遇的痛苦的余痛,包括童年的無意識的創傷。這些痛苦累積起來在你的大腦和身體中形成一個消極的能量場。

痛苦之身想要在你體內生存,就像其他實體一樣,需要食物,而它的食物就是憤怒、沮喪、怨恨、暴力、感情衝突甚至疾病。當你表現出這些情緒時,你就被痛苦之身無意識地控制了。一旦被控制,你會更加痛苦,成為迫害者或者受害者。你可能會說你不要遭受痛苦,但實際上你的行為和思想都在不斷地製造痛苦。

那麼如何讓痛苦消失?

從痛苦之身獲得解脫的起步,就是要先了解到你有一個痛苦之身

然後,更重要的是,在你的能力範圍內,盡量保持足夠的臨在和警覺,能夠在痛苦之身被觸動的時候,覺察到它是一群蜂擁而至的負面情緒。當痛苦之身被認出來以後,它就不能再假裝是你,經由你而活出和更新它自己了。

當你不再認同它的時候,痛苦之身就不會再控制你的思考,因此也無法經由餵養你的思想而繼續更新自己。

每一個人都會散發出一個與內在狀態相應的能量場,而大多數人都能感受到,即使只是下意識地感受到別人散發的能量。這就是說,他們不知道自己感受到了,但是這種感受會相當程度地影響他們對那個人的感覺,還有回應的方式。

當你知道痛苦之身會無意識地尋找更多痛苦,也就是說,會期待壞事的發生,那你就會知道,很多交通事故都是在駕駛人痛苦之身正活躍的時候發生的。當兩個痛苦之身都正活躍的駕駛人,同一時間到達一個交通路口的時候,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就會變得很高。

在全世界法院開庭的時候,你都會聽到辯護律師說:「這是完全偏離本性的行為。」而被告會說:「我不知道我怎麼了!」就我所知,還沒有辯護律師會對法官說——也許這一天不遠了——「這是限定責任能力的案例。

當事人的痛苦之身被激發了,他不知道他自己在做什麼。事實上,不是他做的,是他的痛苦之身做的。」這是否意味著:當人們被痛苦之身掌控的時候,就無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呢?

直接觀察你的痛苦之身並認清它。當你觀察它,感受到它在你體內的能量場並關注它時,認同就被打破,一種更高級的意識狀態就產生了,埃克哈特·托利稱之為「臨在」。觀察它意味著接納它成為當下時刻事實的一部分。

持久而有意識的關注切斷了痛苦之身和思維之間的橋樑,它會帶來轉換,比如我們常說的「化悲痛為力量」,將痛苦轉化為意識。

總結一下這個過程就是:當你感到痛苦時,將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內心感受上,了解到這就是痛苦之身並接受它的存在,別去想它,別讓你的感受變成了大腦和思維,不要去判斷或分析它,保持臨在,繼續觀察你的內在,不但覺知到你情緒上的痛苦,更要覺察那個沉默的觀察者。

這就是當下的力量。

成為一個臨在的觀察者,這將是你最強有力的擺脫痛苦的轉化工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不諾 的精彩文章:

安全感,最終是自己給的

TAG:許不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