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問題,為什麼別人總能一針見血,而你總是感覺沒帶腦子?

看問題,為什麼別人總能一針見血,而你總是感覺沒帶腦子?

當別人問你,胖好還是瘦好?很顯然,這是一道主觀題,並無高下之別。但是將其置於一個語境中,這個問題就有優劣之分了,譬如在唐朝視豐滿為美,在漢朝以纖瘦為佳。所以來說,語境或場景,是我們評判事物的一個基礎,一旦脫離了這個基礎,很多見解都會浮於表面,抑或是情緒發泄亂糟糟一鍋粥。

前一段時間,有個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就是高鐵堵車門,視頻一經傳出,四下罵聲紛至沓來,大多數人都在唾罵這位女教師,理由是什麼呢,基本是只顧著自己的利益,公然藐視法規法則,絲毫不為別人考慮,是個典型的利己主義者。

仔細分析一下這個罵人理由,不難看出這個罵人理由,是建立在這個女的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並故意破壞規則之上的。我覺得並不是,通過當時的情景和那個女教師的背景來看,最本質的原因我認為是無意識,對於一個鮮少乘高鐵的人來說,在她的意識中高鐵可能跟熟悉的巴士車差不多,晚開幾分鐘並沒什麼關係,在火車行進過程中加速一下就可以了。從她個人生活的空間評判,與其說她素質低下,倒不如說她無知更恰當。

任何事件,脫離了當時的語境去評判,都是沒有意義的,這也是有時候,我們總是抓不住事情的本質或要害。譬如,之前讓我一度不能理解的是方孝孺滅十族慘案,一個明朝的翰林院的博士,拒絕為逆反坐上皇位的朱棣寫詔書,被皇帝迫害,在聽到被誅九族之時慷慨激昂地說滅我十足又如何!朱棣橫下一條心,把方孝孺的朋友門生也列作一族,連同宗族合為「十族」,總計873人全部凌遲處死!

我查了一下,明清兩代對方孝孺的氣節和視死如歸給予很高的評價,對於本該幸免於難的他的學生未置一詞可惜之意。方孝孺踩著自己的十族性命登上了受人尊崇的神殿,當時雖然知道古人推崇國大於家,一切以國家為重的理念,但是我還是無法理解。直至讀到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才深刻明白其中的道理。黃仁宇先生認為,明朝是一個將道德代替法制的思想演繹到極致的朝代,這也是為什麼方孝孺的行為被後人理解了,因為那時的百姓和朝臣都被道德綁架,無一倖免。

從今天看古代,甚至是近現代,都有很多事情不能理解。因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思想,不站在當時的語境中去看,是不能洞見出緣由的。從這點出發審視自己遇到的衝突事件,大多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看別人,因為理解不了就來一頓罵,等到別人解釋了再搔一鼻子灰,oh,原來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強悍的皇帝,面對藩屬國的背叛,一舉把它打到亡國為止
明朝末期的「三不知」,這三不知是什麼?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