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趨勢下銀行卡業務創新研究
近年來,我國銀行卡市場規模穩步增長,應用領域持續擴大,銀行卡對擴大消費、方便生產生活、減少商業流通成本、發展普惠金融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日益顯著。隨著受理環境日趨成熟,金融IC卡與小額消費領域、社會公共服務和城市信息化建設的融合應用初具成效,交通、零售、校園、醫院等行業應用實踐方興未艾。銀行卡信息技術的快速變革、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日益豐富催生了銀行卡市場的新思維、新業態和新模式。
一、移動支付的發展及衝擊
移動互聯網使未來世界的一切被重新想像,國內外的產業巨頭正積極將業務領域由傳統產業、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擴展,傳統商務模式也在向移動互聯網遷移,以個人為中心、線上線下商業融合的大趨勢基本確立。「隨身」及「渠道」兩個特點,決定了移動互聯網與PC互聯網的根本差異。用戶日常行為因移動互聯網形成了幾個鮮明的特性。
(一)移動支付快速發展
移動支付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支付體驗,從線上到線下、從有卡到無卡、從遠程到近場,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支付體驗持續提升。目前,市場的支付方式已呈多元化趨勢,市場參與的主體不僅有銀行,還有第三方支付公司;業務展現的形式不僅有消費支付,還有智慧城市生活。可見,移動支付已經不僅是一種支付方式,更是「互聯網+」時代的重要標誌,已逐步成為時尚的代言,展現了消費者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一是用戶和商戶由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遷移。截至2016年6月末,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手機支付、手機網購、手機旅行預訂用戶規模增長迅速,持續向移動端遷移互聯網用戶向移動互聯網遷移已成定局,未來隨著手機智能終端佔比不斷提升,移動互聯網孕育著龐大的市場機會。
二是移動支付成為各類新型商業模式發展的基礎和推動力,迎來爆髮式增長。移動金融、移動商務、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等領域湧現了許多創新的商業模式,其中的支付環節完成了各種服務的交易閉環。同時,支付技術的演進又為移動互聯網創新服務,尤其是大數據服務,提供了基礎能力,並直接推動各類創新服務的發展,可以圍繞著支付向金融服務或數據增值服務延伸出生態系統。
三是金融IC卡的大力推廣,為移動支付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截至2015年末,全國金融IC卡累計發卡量為14.46億張,銀行卡支持非直接受理(即「閃付」)的POS終端已超過570萬台。金融IC卡同樣使用智能卡技術,為移動支付發展在受理環境、用戶教育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是用戶體驗成為移動支付產品競爭力、爭奪客戶黏性的關鍵。用戶體驗是移動支付產品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作為移動支付服務商,需要專註於自身核心服務和功能,將產品體驗做到極致,並以迭代開發的方式適應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和競爭環境,並利用用戶基本全天候手機不離身的特徵,充分挖掘、嵌入各類應用場景。
(二)移動支付帶來新的市場變化
對持卡人來說,移動支付的場景正日益豐富,無論是線下刷門票、刷地鐵、刷公交、在超市和商場用手機購物,還是刷二維碼支付計程車費用,以及用手機在網上購物,移動支付作為一種新興的應用正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持卡人開始快速接受並擁抱這種變化。首先是對支付產品流程/服務的信息化、電子化,用戶在手機上一鍵可以觸達,完成所有支付過程;其次是對產品用戶體驗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註冊、開通、使用的過程更簡單,快捷、安全;再次是支付功能不再作為用戶關注的核心,而是成為各種營銷、社交服務的附屬,使得持卡人在不經意間完成支付過程;最後是對場景結合支付的接受度更高,例如移動打車、訂餐應用等。
對商戶來說,移動支付進一步拉近了商戶和持卡人的距離,特別是讓人們的消費習慣變得「有據可循」。用戶的每一次消費都會產生數據,包括商家信息、商品信息、消費地點、消費時間等。藉助大數據分析工具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可了解用戶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喜好,幫助商家適時給用戶推薦更合適的商品,大幅提高交易達成率。商戶通常會要求產品的學習成本低、開通流程簡便;除基礎支付功能外,還能滿足營銷、引流、數據統計的需求;三是線上大商戶熱衷於直接提供金融支付業務,完成整個交易的閉環;線下商戶也開始積極投入資源,向線上拓展,適應持卡人全面的支付受理需求。
對銀行等機構來說,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性,消費者移動支付習慣的逐漸養成使傳統金融支付業務透明度和用戶參與度大幅提升,資金信息中介功能得到強化,金融中介門檻降低。這必將對銀行支付業務形成替代效應,弱化銀行的支付功能,進而改變銀行與客戶的關係和支付、信用體系。為此,機構業務經營也在開始向「移動」化轉變,打造全新的「輕經營」模式,不再是物理網點和人員的擴張,而是藉助移動互聯網開展金融服務,真正變成「您身邊的銀行」。發卡機構要求能適應互聯網發展節奏,提高發卡效率,方便拓展和留住客戶,同時還能兼容現有受理市場。收單機構希望提供能夠與第三方競爭的收單產品,提供簡化商戶入網手續,便於疊加銀行自有應用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希望在風控、規則、差錯層面得到支持。
(三)移動支付引發新的市場競爭
2013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進入爆髮式增長階段,總體交易規模突破13010億元,同比增長率高達800.3%。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新型移動支付,如手機錢包客戶端、應用內支付、手機刷卡器、二維碼支付、NFC近場支付等新型的移動支付方式發展迅速。國內主要的互聯網公司紛紛進軍移動支付領域,市場主體增加,移動支付市場競爭更趨激烈。在移動支付領域,遠程支付市場已牢牢被支付寶、財付通等互聯網公司佔據。從2014年開始,支付寶和微信開始積極拓展移動支付線下使用場景,大力布局線上線下一體化的O2O模式。
表1 銀行卡移動支付業務競品分析
在產品的用戶體驗和使用場景這兩個關鍵點上,銀行卡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產品對比如下:銀行卡產品無論是在場景的豐富性還是產品的用戶體驗方面都與支付寶和微信存在差距。在線上支付領域,支付寶和微信基本只需要指紋驗證一步就能夠完成支付,反觀銀行卡的產品需要輸入的要素眾多,原因是因為銀行的通道和業務規則限制了產品的設計空間,與銀行緊密合作的優勢不但沒有得到體現,反而對銀行卡移動支付產品發展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對照支付寶、微信,可以發現:
一是互聯網公司挖掘場景甚至創造場景的能力值得借鑒,善於抓住細分場景的用戶痛點,針對日常生活中人與商家、人與人之間資金流轉需求,經過挖掘包裝,形成了轉賬、繳費、當面付、親密付、紅包等有吸引力的產品。
二是支付寶從基礎支付向小額貸款、理財、徵信等其他金融業務領域延伸,充分運用風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已經構建出一個價值鏈條完備有序的產業生態。
三是支付寶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其很多創新都是對傳統規則、既有模式的衝撞或突破,並屢獲成功。從這一點來看,銀行卡的產品創新機制有必要嘗試進一步突破。
二、銀行卡移動支付產品的創新模式構建
針對移動支付的市場需求痛點,銀行卡組織不斷保持對移動互聯網產品和服務趨勢跟蹤,以持卡人為中心,從銀行、收單機構、商戶等多角度積極分析,尋找產品和服務的機會,立足銀行卡自身優勢和銀行卡支付產業的特點,持續進行自身技術與產品的創新完善,創新研發線上線下一體的隨身支付工具,在發卡端建設了TSM平台、HCE雲端支付平台,用戶端採用了NFC全手機、NFC-SIM卡、HCE+Token等產品形態,逐步形成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融合統一的產品系列。
總的來看,正逐步形成以金融IC卡揮卡閃付為起點和基礎、以全手機產品為載體、以二維碼支付等為補充,以可穿戴產品為特色的,較為完整的移動支付產品創新體系與模式。
(一)以金融IC卡揮卡閃付為創新基礎
金融IC卡又稱為晶元銀行卡,是以晶元作為介質的銀行卡。晶元卡容量大,可以存儲密鑰、數字證書、指紋等信息,其工作原理類似於微型計算機,能夠同時處理多種功能,為持卡人提供一卡多用的便利。自2009年至2015年,伴隨著金融IC卡政策推動和受理環境不斷完善,金融IC卡自推行以來,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IC卡多應用在醫療衛生、公共交通、文化教育等領域形成規模,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和完善,金融IC卡和現代金融的融合也給支付產品各方創造新的發展機遇。目前,人民銀行正在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推動,促進移動金融與金融IC卡的融合。在繼承現有金融IC卡行業多應用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移動金融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特點,積極探索手機信貸、電子現金、醫療健康、公共交通等移動金融應用,推動多行業、跨部門的信息共享。移動金融服務轉變為以金融IC卡晶元的有卡交易方式,將使現有的線上金融從純客戶端加密模式向基於硬體加密模式轉變,提升線上移動金融應用的安全性。
(二)以手機pay類產品為創新載體
1、不斷開發基於SE的TSM移動支付產品
基於SE(安全單元)的TSM產品,是市場非常關注、認可度很高的移動支付產品。銀行卡TSM(可信服務管理)平台在基於智能卡的移動支付場景中,為智能卡空中發卡及多應用管理提供業務、技術和安全保障,實現卡片發行方、應用提供方和TSM服務方互聯互信。依託發卡端TSM平台的能力,通過聯合銀行卡發卡行、手機廠商、移動通信運營商,共同發展基於eSE(嵌入式安全單元)和SWP-SIM卡等多種方式的手機支付產品。在銀行合作方面,銀行卡TSM平台的合作銀行已經超過100家。
2、加快研製HCE雲端支付產品
一直以來,NFC移動支付都面臨產業鏈過長,不同產業互相制約的問題。Google從Android4.4版本開始支持的HCE技術(HostedCardEmulation,即主機卡模擬技術)允許非接終端直接訪問內置在NFC手機的手機銀行、數字錢包等客戶端中支付應用,使支付應用的發行擺脫安全載體的制約。經過對HCE技術的研究,結合HCE和Token技術研發的銀行卡「雲端支付」產品,幫助發卡行推出可快速實施、快速發展用戶的移動支付服務,為用戶提供便捷、安全的申卡服務和支付體驗。銀行卡雲端支付平台為發卡行提供雲端支付卡的發行、卡片生命周期管理、交易憑證發行與更新等服務,通過接入銀行卡雲端支付平台,發卡行可降低開發成本,縮短實施周期,加快移動支付業務的落地。
(三)以二維碼掃碼支付產品為創新補充
2014年初,支付寶在經過前期條碼收銀、條碼支付、聲波支付的探索後開始大力發展二維碼支付,並聚焦於連鎖超市和便利店、自動售貨機、計程車等小額便民領域,用戶的移動APP及掃碼使用習慣逐漸得到培養,商戶對掃碼支付的接受程度經歷了可要可不要→不要白不要(費用減免、營銷補貼)→必須要的幾個階段。
為了抓住二維碼掃碼這一創新支付產品市場,利用銀行卡轉接清算的基礎服務功能,組織各銀行在移動創新支付領域形成新的同盟格局,銀行卡二維碼支付於2016年7月全面啟動。目前,全國先後有30餘家銀行採用銀行卡標準發碼,並將於2017年第二季度前相繼投產;全國大小商戶累計200餘萬家已經支持受理銀行卡二維碼主掃、被掃雙向模式交易。預計年內將有不少於9000萬客戶加入到該產品的積極用戶隊伍當中。
銀行卡自有APP(如銀行卡錢包或銀行卡雲閃付APP)是發展銀行卡二維碼支付的重要參與力量,其發展策略及用戶體驗相對可控,未來有較大完善空間。銀行卡在產品建設初期充分利用自有APP,與積分、優惠等增值服務綁定,形成服務疊加效果,通過營銷等手段儘快形成一定用戶規模,並逐步改進產品體驗。
由於二維碼支付目前在國內市場有微信、支付寶等強有力競爭對手,銀行卡二維碼產品屬於後來進入者,為了順利進入市場,並儘快提升份額,銀行卡在產品設計中,除了基本的支付功能,還在APP中,與合作銀行進行資源捆綁和組裝,如嵌入轉賬、繳費、充值、還款、代付、代收、票務等,同時配套退貨、統計等服務功能,創造和滿足各種場景,促使銀行卡二維碼成為持卡客戶常用的首要APP用戶,並培養其習慣性消費。
面對銀行卡市場開放和轉型發展的重要機遇,中國銀行業應主動適應市場發展新常態,推動建立統一透明、有序規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提升支付的安全與便捷為目標,以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準繩,進一步提升銀行卡對便利社會支付、拉動消費、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
身處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時代浪潮中,中國銀行卡應當創新發展,加快電子信息渠道建設,全面推廣金融IC卡應用,不斷拓展無卡支付的技術實現方式、業務功能和商業模式,特別是基於移動支付的無卡應用,加快對新技術的標準化研究和探索實施。
要以客戶為中心開展業務創新,在保障安全的同時最大化滿足客戶需求,立足客戶角度提升操作便捷性和細節服務質量,不斷增強客戶體驗。同時,隨著支付服務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有關各方要積極尋找「藍海」市場,基於細分領域和專業分工培養自身核心競爭力,形成優勢互補、分層競爭的市場格局。
(來源:專業銀行諮詢機構)
※銀行「入雲」:雲計算體系架構在銀行如何落地
※2018年金融行業人工智慧十大應用趨勢
TAG:金融時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