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殲20和F22還要裝備機炮?擺脫不了近距格鬥是關鍵
最新
03-10
越戰時期,美軍盛行導彈制勝論,典型的作戰思路是帶著空空導彈的戰鬥機升空,在地面雷達的引導下去攔截蘇聯的轟炸機群,並未考慮與對方戰鬥機交手的情況,也未考慮導彈帶上去幾次卻沒有發射機會的可能,結果在越南這個悶熱潮濕的地方屢屢掉鏈子。再加上當時導彈性能的制約,美國不得不為部分已經從設計上就取消機炮的戰鬥機重新裝上機炮吊艙。
到了三代機時代,情況稍有好轉,一方面是中距彈的長足進步,比如AIM120和R77等先進中距彈的問世,取代了AIM7麻雀和R27這兩款性能令人頗為不滿的空空導彈。另一方面,大離軸角格鬥彈和瞄準頭盔的組合,也使得空中格鬥中導彈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有攻必有防,與導彈同步發展的,是現在的干擾技術,包括從ECM電磁干擾,到紅外激光壓制,再到各種誘餌彈和高級拖拽式誘餌,給各種空空導彈出了不小的難題。而且空空導彈還有最小射界的問題,剛發射的導彈在沒有起來速度的情況下是無法發揮其最大過載的,甚至為了安全可能連保險都未解除,這時候,可以完全不受干擾,出膛就有殺傷力的機炮依然顯示出了自身價值,在非洲之角這場以三代機為主角的空戰中依然得以露臉。
到了四代機時代,由於隱形技術的發展和戰術的改變,雙方四代機極有可能發現對方的時候已經處於目視範圍了,超機動能力使得雙方格鬥時的距離可能會更小,即使格鬥彈都可能無法發揮。於是就有人說,四代機之間的戰鬥就像兩個狙擊手在電話亭里遭遇一樣,只有拔刀了。
※中國殲20與FC31戰機能否同時上航母 可借鑒美軍經驗
※我國這次打出新牌,重要性不亞於殲20
TAG:殲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