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到底是誰在醜化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如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到底是誰在醜化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如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今天早上在群里看到一則信息,整個人都變的不好了。起因於看到有人在小學家長群里發出關於兩則神化的討論。

由張翰墨編著,由中國少兒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神話故事》中有兩篇文章引起比較大反響——《女媧和伏羲》、《嫦娥奔月》。

其中在《女媧和伏羲》這則神化裡面,作者寫道:

時光如箭,一晃兒兩個孩子都長大成人了。這一天,哥哥向妹妹求婚。他們成了親,變成了夫妻。

婚後不久,妻子生下一個肉球。他們兩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很好奇,就用刀切開來看,結果直到把肉球切成碎片,也沒有搞明白到底是什麼東西。他們於是用一片大樹葉把這堆東西包好,攀上了天梯,想去天庭去問個明白。哪知走到一半的時候,突然一陣風吹來,把那包肉吹散了。吹散的肉末一落到地上就變成了人。打那以後,世界上的人類就開始繁衍開來,一直到今天。

伏羲和女媧,因此成了人類的始祖。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則神化,一定會感覺三觀全毀!

在這篇文章里有兩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

第一,女媧和伏羲是兄妹,而且他們成婚了,這是亂倫!

第二,人類是由肉沫產生的!

我想這兩點刷新了我們大多數人的三觀,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家長都覺得毛骨悚然!

那麼,這篇文中所說的到有沒有那麼回事呢?

我們先說第一點:伏羲和女媧是兄妹嗎?

這點至少是有據可查的。

古代傳說伏羲、女媧既是兄妹關係, 又是夫妻關係。 例如,《風俗通義》雲:「女媧,伏希(羲)之妹。」 《春秋世譜》雲:「華胥生男子為伏羲,女子為女媧。」盧仝《玉川子集·與馬異結交詩》雲:「女媧本是伏羲婦。」都說明了這個問題。

第二點:人類真是肉末產生的嗎?

這個就要接到上面的故事了,伏羲和女媧到底是如何成婚的?

唐朝的李冗在《獨異志》中有了完整的敘述:

從前宇宙初開時,天地之間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崙山下,而天下未有別的人民。相議想為夫妻,又自覺羞恥。兄即與妹上昆崙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請將天上的雲都合起來一團,要不就把雲散了吧。"於是天上的雲立即合起來,兄妹倆就成了夫妻 。中華民族都是倆人的子孫後代。

也就是說,這本書里說的兩則內容都是有據可查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這則書里的內容和我們大多數人知道的是不一樣的呢?這個李冗又是誰?《獨異志》到底又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我們大多數人所熟悉的「女媧造人」是這樣的:

民間傳說,天地開闢之初,大地上並沒有人類,是女媧把黃土捏成團造了人。她幹得又忙又累,竭盡全力干還趕不上供應。於是她就拿了繩子把它投入泥漿中,舉起繩子一甩,泥漿灑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一個個人。後人說,富貴的人是女媧親手摶黃土造的,而貧賤的人只是女媧用繩沾泥漿,把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的。

為什麼產生這兩種不同的神化?

這些傳說是反映母系社會過渡父系社會,男性權力的增大與對社會的掌控,越來越多的人不能接受人類的造物主與至高神為女性的說法,即女神中心神話向男神中心神話轉換,最後以男神權力取代女神為終結。

這些東西對於孩子來說:太過深奧了!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經常有一句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什麼叫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其實很簡單,與現世價值相符的,我們要宣傳,與現世價值不相符的,我們也去掉!

很顯然,女媧和伏羲是兄妹,並成婚,這個已經不符合現世文化。我們承認,這些具有歷史和文化的研究價值,但是卻不值得大肆宣傳,至少我們不能把這些當成知識向孩子灌輸!而李冗的《獨異志》中「肉沫成人」的故事太過恐怖,也不適合孩子看!

更何況李冗的《獨異志》,書名已經很明顯的表達了其意思:唯獨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記錄!

我們更可以把它當成是一部《聊齋志異》,就像今天有人杜撰的一部鬼怪小說——這樣的內容很顯然不適合給孩子讀!

而在《嫦娥奔月》這則神化裡面,作者寫道:

終於飛進月宮,嫦娥剛想喘口氣,忽然感覺脖子迅速縮短,不但脖子和肩膀縮成一體,脊椎也迅速萎縮,同時肚子和兩肋向兩側鼓出去,她嚇一跳,剛想喊,發覺嘴巴也變得寬而扁平,她慌亂地想要快跑,逃出月宮,但發現漂亮的腿已經消失,胳膊已經變細,而且不能站立,只能手腳並用一蹦一跳地往前挪了。天哪!嫦娥意識到,自己變成了一隻癩蛤蟆。她下意識地摸一摸自己的身體,果然背上鼓起了一顆顆黃豆大的疙瘩。

這隻癩蛤蟆便是月神。

嫦娥升天的願望得到了滿足,但她變成了一隻蛤蟆!

原本嫦娥奔月是一個凄美、感人的故事,然而這則故事卻寫的極其的噁心!也難怪我們很多成人都無法接受!

我們普通人知道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是這樣的: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嫦娥奔月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王母給他一顆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

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退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可是如此凄美的故事,美麗、善良的嫦娥竟然變成了「癩蛤蟆」!

那麼嫦娥變成癩蛤蟆的傳說有沒有來源呢?

有的!

在東漢時期的張衡《靈憲》里:嫦娥對於奔月是有疑慮的,她找到巫師有黃。有黃占卜的結果是奔月乃是一件大好事,即使遇到"晦芒"也不要"驚恐",後來還是會"大昌"。這就堅定了嫦娥奔月的決心。有黃是個不折不扣的老法海,生生拆散了一對恩愛夫妻。有黃還是一個騙子,把嫦娥騙了,嫦娥在飛升中形體發生變化,最終成蟾!

當然除了這個版本外,還有另外的版本。比如:后羿是遠古時期有窮國的國王,力大無窮,勇武善射,但性格暴戾,濫施苛政,弄得民不聊生。但后羿也想長生不老,他恰好又從王母娘娘那裡搞來了可以成仙得道的靈藥。美麗善良的妻子嫦娥得知此事,為使百姓免受后羿長期的殘暴統治,就偷偷把仙藥吃了,化作仙女飄向月宮,成了月神。

可以說,很多的傳說都有很多的版本,但是我們大多數人知道的都是美好的那個版本,為什麼我們今天在小學生的教材里看到了不一樣的版本?而且還是醜陋的版本?

我認為無法幾點:

第一,很多所謂的作者為了顯示自己「高人一等」的學識,在所謂的歷史典籍的找出一些不為人知的傳說用來吸引眼球,達到自己的名或利的目的!

第二,現在社會競爭激烈,無數的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已經達到「不擇手段」的地步,各種正史、野史,真的、假的都不加甄別,這讓一些「奇異」的書籍有了市場!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呢?

我認為,主要包含以下三點:

第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其中也有糟粕。對於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把什麼文化都傳播下去!作為作者,更要以弘揚「真善美」為己任,不能為了名和利而不擇手段的「標新立異」!

第二,作為家長,我們不能讓孩子什麼書都去讀!要知道孩子還小,他們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知「真善美」的真正含義,也不知道「假惡丑」的概念,這個時候我們不能為了增加孩子的「知識量」,把什麼思想都隨意的灌輸給孩子!要知道,那很可能改變孩子們未來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一旦形成後,以後再想改變,那麼會極其的困難!

第三,作為出版機構,我們應該對出版物的內容加強審核,違背當今世界價值觀的書籍更要嚴格審核,尤其是青少年書籍的審核上,更需嚴之又嚴。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是世界的希望,傳統文化的弘揚,真善美的弘揚,需要我們全社會每個人都重視起來!

創作不易,支持哈!

關注公眾號,看愛國正能量文,記得轉發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熱點事件美文 的精彩文章:

地緣政治:白眼狼澳大利亞為何吃著中國的飯,卻在想著砸中國的鍋?

TAG:熱點事件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