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魏晉風骨——孫文佳書法藝術欣賞

魏晉風骨——孫文佳書法藝術欣賞

孫文佳,男,漢族,1970年5月出生於黑龍江省雞西市,中共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首屆書法研究生班,師從著名書法家、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博士生導師張榮慶先生。先後30餘次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展覽。

2006年曾任北京書法學校專職書法教師。2007年任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北方書畫院客座教授,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專職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翰墨薪傳工程」首批專家團成員,「翰墨薪傳工程」系列教材編寫委員會成員,故宮博物院書畫考級考官,人力資源部中國人才研究會書畫專家委員會成員,文化部藝術人才庫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楷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參與編寫了中國書法家協會《「翰墨薪傳工程」中小學書法師資培訓項目教學指導方案》《楷書教學指導》《書法教學法指導》小楷系列教程:《小楷技法、臨習與創作指南》《歷代小楷經典作品技法解析》《小楷心經書寫指南》等專業書籍。執教29年來,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書法藝術人才。

尋晉閣隨筆

一、淺說書法「氣象」與「氣勢」

明人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學書有三要。第一要清整,第二要溫潤,第三要閑雅。這三條說的都是「氣象」。康有為說得更為直接:「作書須筆墨雍容,以安靜簡穆為上,雄渾雅健次之,若有意作氣勢便是傖父」。觀《經石峪》及《太祖文皇帝神道》有曰:「若有道之士,微妙圓通,有天下而不與,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氣韻穆穆,低眉合掌,自然高絕,豈暇為金剛怒目邪?」「氣韻穆穆」、「自然高絕」,直指其自身審美特質的自然流露方是書之妙境,「故作氣勢」是可鄙的病態。

書法品位之高下純由「氣象」之有無來決定。氣象「高華」的作品,就像大智若愚的哲人往往不以單純的儀錶為重,若八大山人、弘一法師、謝無量等人的作品,天真舒朗,哪有一絲一毫的扭捏做作姿態,哪有一縷傲慢的煙霞瀰漫紙間……

「氣象」是內心哲學的快照,近天性;「氣勢」是筆下技巧的展示,是習學。「氣象」講究的是「風度高雅」;「氣勢」追逐的是酣暢淋漓。一動一靜,誰優誰劣?

我以為,作品一味地以氣勢為尚,而不講風韻,未免失之霸悍。歷史上黃庭堅就曾批評過米南宮:「米之章書,如快劍入陣,強弩射千里,所當穿徹,書家筆勢亦窮如此,然亦似仲由未見孔子時風氣」。暗指米元章字的缺點就是任性恣肆,不知節制收斂,如子路未拜孔子為師時的狂顛一模一樣。清人梁巘也批評過王鐸:「王鐸執筆得法,書學米南宮,畫雖蒼健,楷字少而行草多,且未免見怪,此其所以只得為名家也」。

古人講氣象,也講氣勢。因為爭學問道德涵養功夫,所以推「氣象」為第一標準。今人則不看學問道德,大多都猛追現實之功力;有的沒讀半車書,卻處處顯示自己很有文化,然而,有文化未必就有修養,書讀的再多,未必你的字就有文氣,有了文氣未必就有書卷氣,君不知文氣和書卷氣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有些人寫的字,外表看似很「簡靜」,然因學問、道德及書之功夫不足,徒具「淡雅「之形,而終乏「雅靜」之神。

啟功先生的字,得氣象之明凈,攬之如置身新林滿月之下,碧水明沙之隈。時人不知氣象為何物,遂詆之為「館閣體」。

沈尹默先生的字,得氣象之清淑,有君子揖讓謙和之態,得嘉卉幽雅秀淑之姿。時人既少有他精熟的功力,也沒有他詩人慕敬般的襟抱,亦詆之為「缺乏創新」。

白蕉先生的字妙得魏晉風度之氣象,蘊藉著無盡的蕭散風流,可謂幾百年來少有天纔此君,然依舊有人奉詆為「匍匐在」「二王」筆下。

書法之要是什麼?我以為全在適意,是自然的流露中形成的一種高雅的氣質。創新是創製這種氛圍的手段,復古也是手段,復古不成,尚全六法舊制,而創新不成,則可能畫虎不成反成類犬。

啟功和沈尹默先生的字能寫到這一層,已屬不易,我們既沒有二位老人深厚而廣博的學養,也沒有他們如佛海菩提般的道德襟懷,更沒有他們精熟的筆墨功力,去世多年,今天依舊有不少人在身後嘰嘰咕咕,說長道短,這就是不朽的「氣象」。最可怕的是,生前聲名顯赫,而死後無聞,像灰塵一樣吹彈即去,更不知那些渾身充滿「傲氣狂氣」和「江湖氣息」的名公巨子,國手大筆,有幾人能預測一下自己的身後「氣象」?

古人云:「首重人品,品節既優,不但人人重其筆墨,更欽仰其人。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古人論書亦云:「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是書之法,學者習之,固當熟之於手,必先修諸德以熟之於身,德而熟之於身,書之於手,如是而為書焉。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風節著者,代不乏人,論世者,慕其人,益重其書,書人遂並不朽於千古。」

看來,要想修得書之「高雅」氣象,還真不那麼容易。我個人覺得,學書一途不僅要修鍊好自身的看家本領,還要修鍊滿襟的學問,同時,做人還要特別好,不知道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人和學習書法的意義了。

二、散談「學書」

清楊守敬《學書邇言》謂學書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此定論也。我認為初學者應以多寫為主。又常見臨摹古人,諳合規矩而不能自名一家,則學力之疏也。而余又增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一要學富,胸羅萬象,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古之大家,莫不如此,斷沒有胸無點墨而能超軼等倫者也。」楊守敬的這幾句話可謂道盡了書法的真諦。書法,是一個人功力、學養、見識、才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單純的書寫技巧的再現。

學藝要」痴情」,學書亦然。無痴情則書不能「醉人」,更不會直入「化境」。書法有它特有的載體——筆墨技巧,要表現出書法之「道」,必然依賴於技巧。沒有技巧,只是慾望,往往眼高手低,有時徒具「淡雅」之形,而終乏「淡雅」之神。

關於書法技巧,即書法的基本法則,然不論何種書體,他們的基本法則都是一致的。歸結起來無外乎四個方面:一是用筆法則,二是結字法則,三是章法法則,四是墨法法則。倘若能在你專攻的書體上琢磨明白,吃透這些法則,玩起書法來可謂事半功倍,自然也就學會了變通,學會了「頓悟」。

學書以悟為貴。我認為,悟應該有它的層次性。學書應漸次地悟:悟點畫的運行「軌跡」,悟運筆的「鋒變」,悟形的「奇巧」,悟氣的「貫通」,悟韻的「瀰漫」,悟神採的「飛揚」,悟道的「化境」等。

作書需要激情亦需要靜思,同時更需要懷抱。真正的書家創作注重的是自己的「心跡」如何表露,這樣才會隨意,才會真實,即所謂的意在筆先也。

作書貴自然,忌雕飾,天真爛漫,一任自然,功夫在詩外,作書也如此。作書素重學識,除點畫結構精微,章法布局和暢外,更須見神采。神采來源於個人的靈性,來源於品德的高尚,來源於學識的淵博。正所謂「飽讀書,遠行路,開眼界,拓胸襟,悟書道,啟靈扉,自可醫俗去陋,任筆作書,自然不疾不厲,落落大方。

「有意用功,無意成功」乃學書之心跡。聰敏者善於將自己放置在一層厚厚而堅硬的「殼」里進行漫長的「孵化」待時機成熟後立即「破」殼而出,經技、道雙修,方可自由翱翔。

教會的是技術,教不會的是「藝術」。這句話揭示了書法教學和精神培育的差異:書法的表現語言——筆法、結字、章法、墨法皆可以通過科學的訓練程序獲得;而書法所表現的精神內涵——境界,氣格一外因則必須通過外因起作用。

三、略說「時代書風」

書法藝術是以漢字為載體,毛筆為書寫工具的藝術,是中華文化古老文明的象徵。書法一向被中外人士公認為是最善於微妙地表現人類高尚品質和時代精神的高級藝術。其博大精深的藝術韶光也隨著歷史的沿革在不同的時代節點曜溢出不同的風貌。追溯可分:「先秦古樸」「漢魏雄強」「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清人尚質」。前二者和後者從字面上很好理解。

所謂「韻」,是指人物超然於世俗之外的節操、氣概以及由此而顯現出來的神采和風度。王羲之一變漢魏質樸書風,開創流美妍麗的新體,代表了晉人以韻取勝的新風貌。

所謂「法」,是指用筆、結字的內部客觀規律,亦有章可循。

所謂「意」,是指書家呈現出來的審美追求,是流露在作品中的一種精神境界,深厚的文藝修養是再現其高雅意境的基礎。

所謂「態」,即姿態、勢態,比較側重書法藝術的形式美。

當前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約而同地走到了「稚拙而怪誕」的道路上,一味地追求「展覽體」的新風尚,強求外在形式,直追奇縱、詭異的時髦書風;有的狂追「新奇」故意誇張變形,有的崇尚「視覺效果」刻意對筆畫或字形結構採取移位、傾斜、增長、縮小等手法,使作品的格調風采盡顯「庸俗化」「程式化」和「製作化」;有的苦心追摹「殘碑斷碣」「支簡寧銅」獨辟行徑而創造出新。

我在想:他們中間隔著「中和」「淡雅」「清新」;他們之間隔著遠離世俗的,十分可貴的「文人氣息」和「書卷氣」;更遠隔著令人神往的「晉韻風流」。

令人欣慰的是:就有很多大通之人堅守著「取法乎上」的「慧」理,他們深諳「中和之美」的高格,醉心其里上下求索,他們「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定地走向通往高雅藝術殿堂的「哲」岸的大道。或許,他們才是中國書法藝術真正的「薪火相傳」者!

是的,條條大路通羅馬,究竟哪條道路對呢?今人又崇尚什麼呢?我看,這個問題你我都說的不算,還是留給後人或歷史來評判吧!

四、「淺說用筆之「內擫」與「外拓」

張懷瓘《書斷》云:「筆法不外乎兩種,或是方,或是圓」。「圓筆是從篆書來,方筆是從隸書出」,這是鄭誦先先生在《書法藝術的創造性》一文中對筆法的闡述以及對方圓筆淵源的詮釋。方圓筆即外拓、內擫筆,此兩者是用筆的根本。

「內擫」筆筆畫圓勁清秀,多轉換而不斷,不露筋骨稜角。

「外拓」筆筆畫方整,多轉多折,斷而後起,骨力向外開張。

單從筆意方面看,內擫緊斂渾勁,外拓開張雄強。明代書家豐坊《書訣》中提及二王稍變鍾繇楷法時說「右軍用筆內擫,正鋒居多,故法度森嚴而入神,敬用筆外拓,側鋒居多,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羲之書法剛勁中直,精美流韻;獻之書法則放情縱逸,痛快淋漓,由此可見書法創作中內擫與外拓的運用或恬淡雍容,內涵筋骨;或折槎枿,外曜鋒芒。

五、學習書法四個最重要的能力培養

(一)讀帖過程中「數字解剖「能力的培養如:王羲之《得示帖》1.動靜關係:全篇31個字,其中:動態字23個,靜態字8個。2.字體關係:其中:行書17個字,草書14個字。3.節奏關係:其中:單字為10個,連字為21個,相連處共8個。4.大小關係5.輕重關係6.疏密關係7.收放關係8.虛實關係(二)臨帖過程中「精細」與「精準」能力的培養(三)臨帖與創作轉換過程中「化帖」與「背帖」能力的培養(四)創作過程中「藝術語言整合」及「審美高度」能力的培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著名素人畫家臧瑾油畫集《兩年》出版發行
獨特的和服傳承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