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委員:中國航天進入空間站時代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中國載人空間站進展如何?後續工作如何開展?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委員就相關話題接受了解放軍報記者專訪。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中國航天進入空間站時代
——專訪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委員
本報記者 鄒維榮 柴 華
中國載人空間站進展如何?後續工作如何開展?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委員就相關話題接受了解放軍報記者專訪。
中國載人空間站2022年前後將投入運營
「隨著2017年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圓滿收官,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空間站工程已全面展開。」楊利偉說,中國載人空間站計划到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組裝並投入運營,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楊利偉介紹,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採用對稱T形構型,軌道傾角42度,高度340至450公里,設計壽命10年,額定成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乘組一般在軌執行任務周期為半年。
「空間站各艙段將由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貨運飛船將由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神舟載人飛船將由長征二號F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楊利偉說。
今年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關鍵之年。為空間站任務改進研製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將於3月轉入試樣階段,後續將開展發射場合練及首飛任務前的準備工作。空間站核心艙將完成設備齊套及艙體總裝,相關大型地面聯合試驗逐步展開。
楊利偉介紹,中國空間站在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上均配備了具有國際化標準介面的科學實驗櫃,用於開展各類空間科學實驗,主要領域包括: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等。此外,還將研製發射2米口徑的空間天文望遠鏡,可用於開展大規模、多色成像與無縫廣譜巡天,為天文和物理科學前沿提供觀測數據。
「我國將於明年6月前後實施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任務,之後陸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進行空間站的在軌組裝建造。」楊利偉說。
空間站建設需航天員大量「艙外作業」
航天員是載人航天的核心,「空間站時代」的到來對中國航天員提出更高要求。
楊利偉介紹,為滿足空間站任務需求,上半年將組織開展第三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工作,其中既包括航天駕駛員,也包括航天飛行工程師及載荷專家。應用系統相關載荷將完成階段性研製工作,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後續產品正在按計劃生產。
進入「空間站時代」,航天員在軌駐留的時間大大延長,現在能駐留1個月,將來會是3個月、6個月甚至更久。航天員的技術技能將發生很大變化。過去航天員「上天」做的大部分是艙內實驗,將來空間站建造階段,航天員大量的工作要在艙外空間進行,這對航天員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
「在地面上很難創造出艙外空間既真空又失重的條件,只能通過地面模擬試驗,而模擬就會有誤差,這些誤差會給上天后的航天員帶來什麼影響,這都需要大量的研究和訓練。」楊利偉說。
備戰中國空間站時代,中國航天員正在緊張準備中。楊利偉說,在2019年至2022年前後進行中國空間站的組裝建造期間,會根據需要安排若干次的載人飛行,航天員會在空間站駐留,等空間站完全建成後,將實現長期駐留。
楊利偉說,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的選拔比較更加註重對基礎知識的要求,大都需要研究生以上學歷,更加註重工作經驗,飛行工程師要求碩士以上學歷,3-5年工作經驗,載荷專家要求博士學歷,有3年工作經驗。
對中國載人航天的後續發展,楊利偉大致描繪了中國載人航天未來50到100年的奮鬥計劃——逐步從近地空間走向地月空間,進而走向深空,支撐國家發展利益向地月空間拓展,建設形成我國主導的地月空間安全圈、經濟圈、科技圈,在人類探索浩瀚宇宙中作出中國人更大的貢獻。
中國歡迎一切形式的國際合作
航天員們將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返回艙比作太空里的一居室,將神舟六號返回艙和軌道艙比作兩居室,將天宮一號和同等大小的天宮二號比作套房,將未來的空間站比作中國人的太空「別墅」。
楊利偉說,將來除了飛行員出身的航天員,中國會有載荷專家、工程師等新晉航天員,太空「別墅」還將入駐一個國際化的大家庭,因為正在建造中的空間站,已經為國際合作預留了一定的載荷和試驗空間,等待著外國航天員。
楊利偉說,中國正在和聯合國外空司及有關國家積極溝通交流,協商推動交換培養、聯合培養航天員等項目。
國際空間站目前計劃於2024年結束壽命。屆時,中國的空間站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是太空里唯一的空間站。楊利偉說,事實上,中國早在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就搭載了聯合國旗幟。
「今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將與聯合國外空司聯合發布空間站任務合作機會,並開展項目徵集工作,與歐空局聯合開展艙段合作交流,還將與有關國家探討載人月球探測技術方案聯合論證工作,並將組織召開月面著陸與上升模式相關主題的國際學術大會。」楊利偉表示。
※北斗發射場除了衛星,還有這群可愛的哨兵……
※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我們這樣做!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