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廣泗一生功績如何?歷史上對其評價為何毀譽參半?

張廣泗一生功績如何?歷史上對其評價為何毀譽參半?

原標題:張廣泗一生功績如何?歷史上對其評價為何毀譽參半?


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林小靜


張廣泗是雍正、乾隆兩朝活躍在西南邊疆的封疆大吏,歷史上對張廣泗的評價也毀譽參半。當提起經略苗疆和平定苗民起義時,張廣泗就被認為是具有雄韜武略的大將。但是當人們回顧第一次金川之役,對張廣泗基本上是一面倒的負面評價,即便是史學界,也有很多人認為第一次金川之戰打得如此艱難與張廣泗的指揮失誤、推卸責任脫不了關係。下面筆者著重列舉開闢苗疆、鎮壓苗民起義、金川之役,以對張廣泗的歷史功績有一公允的評價。

據《清史稿·張廣泗傳》記載:張廣泗出生年月、地點不詳,卒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為漢軍鑲紅旗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張廣泗由監生捐納知府,選授貴州省思州知府,雍正四年(1726年)調任雲南楚雄知府。張廣泗曾作過黎平知府,因而對貴州苗疆的情況較為了解。雍正六年(1728年)朝廷下令開闢苗疆,由鄂爾泰與張廣泗負責,在開闢苗疆過程中,張廣泗主張「剿撫並用」,據記在每開闢一個重要地方,張廣泗都要再親自查勘一番。開闢苗疆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結束,但早在雍正七年(1729年)張廣泗便同鄂爾泰在苗疆地區逐步推行了善後措施,軍事上設立了專門的軍事單位和官員,以維持治安和鎮壓苗民造反;政治上設置了 「新疆六廳」,並以同知或通判作為廳官管理苗疆。張廣泗主持開闢苗疆立了大功,因而被授予了騎都尉世職。



張廣泗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也即開闢苗疆後的兩年,貴州黔東南「新疆六廳」的苗民因不堪忍受清廷的殘酷剝削而起義反清,義旗一舉,各方響應。義軍直逼鎮遠、思州府城,同時還進佔了湖南西部。乾隆即位之初,便將「平苗」看成是當務之急,他下令調時任湖廣總督的張廣泗為七省經略,兼管貴州巡撫事,主持鎮壓苗民起義事宜。張廣泗採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即先安撫「熟苗」,集中兵力進攻「生苗」,在成功剿滅「生苗」後再對付「熟苗」,張廣泗這一策略很管用,苗族義軍在與清軍的交戰中屢戰屢敗,不久古州一帶各寨起義苗民全部被清軍鎮壓,張廣泗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將苗民起義全部鎮壓。但是其後清軍的舉動卻受到了時人的詬病,他們血洗了高定等十三寨,將一千五百多名無辜的苗族群眾戮殺。有很多人認為清軍大肆殺戮是張廣泗下的命令,因而將張廣泗描述成「鎮壓苗民起義的劊子手」,也有學者指出張廣泗與殺人事件無關,反而張廣泗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十分震驚,並說道:「新疆內地,凡經附逆之寨,逐為稽核,有十去二三者,有十去其五六,並有十去其八九者。統計現在戶口,較之從前,未能及半。」不管怎麼樣,這起事件讓張廣泗又一次陞官,他被授予貴州總督兼巡撫,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但這同時也成為對他的負面評價之一。


清軍平定苗亂


第一次金川之戰發生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起因是大、小金川土司間因邊界問題發生糾葛,四川巡撫紀山卻轉而指責大金川,並以「除逆」之名奏請朝廷派兵鎮壓,形成對大小金川的南北夾擊,川陝總督慶復也趁機派兵圍剿大金川。乾隆皇帝為平亂,於是調時任雲貴總督的張廣泗為川陝總督率兵進剿,第二年,又任命大學士訥親為經略前往川西平亂,沒想到訥親到達前線後,與張廣泗各持己見,產生了激烈的衝突,導致貽誤軍情。消息傳到朝廷,乾隆怒震怒,將張廣泗以「調度失宜」、「失誤軍機」的罪名處斬,自此官方將張廣泗定性為反面人物,影響了後人對張的評判,認為他在金川之戰中一無是處,並抹殺了他此前的功績。



大小金川之役

參考文獻:


文海:《張廣泗與西南邊疆有關問題研究》,四川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4月。


楊正賢:《張廣泗評述》,《凱里學院學報》2013年第31卷第4期。


文海:《張廣泗治理苗疆述略》,《銅仁學院學報》2016年第18卷第5期。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施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代中國 的精彩文章:

面見慈禧太后享有免跪特權,傳奇商人張弼士是如何成為「南洋首富」的?

TAG:近代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