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多歲的尷尬,你怕不怕

20多歲的尷尬,你怕不怕

我一朋友,20多歲,年輕帥氣,有房有車有老婆,結果跑過來跟我說:「超哥,我都20多歲了,一事無成,啥都沒有,好尷尬,好焦慮。」

聽到這我真想罵街,知道我沒車沒房沒老婆還跟我抱怨這麼多。損友一直有,今年特別多。

我一看破紅塵,一切隨緣的佛系青年,卻總是被一群猴急猴急的親朋好友拉回殘酷的現實。

20多歲是人生中最有成就的幾年,找工作,買房子,結婚,生孩子都在這幾年完成。這就像人生的清單,人人都要經歷。20多歲的我們都不願苟且,但故事總是一樣的狗血。

甲說:「從大二開始談戀愛,到研究生畢業已經5年了,眼瞅著就可以掙錢養她,結果她跟家裡介紹的有車有房有高收入的男人跑了。」

乙說:「人人都說沒房沒車就娶不到老婆,我在外地打工掙錢,好不容易把車子房子都買齊了,自己也30好幾了,到現在依然單身。」

丙說:「我有個很貼心的女朋友,每次打電話她都讓我早點休息,身體要緊,別累壞了身體。自己已經工作兩年了,可還是沒能給她一個溫暖的家,一個能遮風擋雨的車,還要讓她跟著我一起吃苦,想想都痛苦。20多歲的我真的很焦慮,怕給不了她想要的幸福。」

20多歲真是個尷尬的年紀,這份尷尬是迷茫,是害怕,是才華配不上夢想,是付出配不上野心,是努力找不到方向。

20多歲的我們,女朋友還在上小學,基友在哄女朋友;跟長輩待一起死氣沉沉,跟孩子待在一起又覺幼稚;在家太閑,出門沒錢;

轉念一想,這20多歲的尷尬也不是私人定製,人人都要嘗一嘗。馬雲吃過,最多的應該是閉門羹;陳歐也吃過,還不忘感慨:誰的青春不迷茫。

其實,有尷尬才有成長,有距離才能慢慢拉近,越是平凡越需要努力。和平凡的自己和解,拋棄那些杞人憂天的焦慮,然後把日復一日的混吃等死變成 日復一日的學習喜歡的技能,每天跟自己說: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了,不需要太多。

20多歲是人生中最尷尬的年紀,也是最有可能做出改變的年紀。

有研究表明,大腦最後一次快速成長就發生在20多歲,之後人的心理、情商也就基本穩定下來,對認知很重要的額葉也在30歲以後基本停止發育,這個時期可能是人的一生中最強和最後一個具有高可塑性的階段,也是年輕人超車的快車道。

有些認知,我只分享給跟我一樣20多歲的人。

要想在最尷尬的年紀完成蛻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對自己的身份進行投資,創造自己的身份資本。

身份資本簡單來說就是為自己下一步想成為的樣子做增加自我價值的事,是個體在適應和應對社會挑戰時的重要無形資源。身份資本可以是在不同領域的專業能力,可以是處理事情的技巧和方法,也可以是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決心等等。大到一個人多年的經驗,小到一項小技能(PS、寫作、攝影)都是一種身份資本。

這些價值和資本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吸引其他人對你價值的交換和投資,產生更多的價值。反之,一個沒有價值和資本的人是無法換取他人長期的價值交換的。正如馬太效應所說: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三年前冬冬跟我一樣,很喜歡說英語,而且只會「fuck」「shit」「OMG」(好吧,我承認他會的比我多一點)。一次偶然的機會,老闆讓他接待一位新生(巴基斯坦的留學生),我現在都能想像出他當時一臉懵逼的樣子。最後他還是硬著頭皮把外國友人接回學校並安排了住宿。

接下來他的人生就像上了高速列車一樣,甩我一條看不見盡頭的鐵路。

自從那次接待後,冬冬和外國友人(因為國家政策,我們都喜歡這麼熱情的稱呼巴基斯坦的留學生)慢慢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久而久之,他成了外國友人和我們之間的免費翻譯。我想,我英語這麼多年沒有提高,肯定是因為沒有一個講英語的外國朋友(對了,有一次不小心打開他的抽屜,裡面全是做滿筆記的英語聽說讀寫材料)。

那年他要畢業了,老闆把他叫到辦公室談話,問他有一個公費留學德國的機會要不要試一試。無論他怎麼強迫自己低調,內心的驚喜還是掩飾不住。快畢業了,我們都忙著慶祝自己畢業,脫離試驗,他卻忙著學德語,忙著留學申請。

現在我們的差距已經不是用鴻溝就能形容的了,唯一了解他的方式就是看他朋友圈轉發的一堆看不懂的科研進展。

身份資本總是無形,但並非毫無痕迹,而是隱秘在每個日出日落的小日子裡,在長年累月的沉澱中,我們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明。

END

關注裴一森,回復文章排序,查看往期原創

1、個人成長:明白這兩點,才能讓自己不斷成長

2、除了賺錢生活,你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3、別在該努力的年紀選擇安逸

不當你的世界只作你的肩膀

裴一森

心情|個人成長|雞湯|牢騷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裴一森 的精彩文章:

《三分鐘》:別只顧感動,卻忽略了簡單的幸福

TAG:裴一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