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謝謝了,我的家》肖全曝光拍照秘訣

《謝謝了,我的家》肖全曝光拍照秘訣

《謝謝了,我的家》肖全曝光拍照秘訣

肖全鏡頭下的三毛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自身的作風往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許多父母的優秀品質會承襲給孩子,化作伴子女們終身的寶貴財富。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謝謝了,我的家》3月10日(周六)19:30即將播出第十期節目。在本期節目中,無產階級革命家任弼時之孫任繼寧、攝影師肖全、科普作家葉永烈以及青年鋼琴演奏家吳純驚喜現身分享了各自的家庭故事。現場,攝影師肖全講述了為作家三毛拍照背後的軼事,自曝「理解」是自己拍攝人像的秘訣;作家葉永烈則展示了「處女座」父親幫他整理的「古董級」成績單冊子,笑談童年作文不及格的經歷。

肖全曾被三毛「退貨」?現場爆料拍照秘訣

作為國內最著名的攝影師之一,肖全曾歷時十餘年拍攝攝影集《我們這一代》,張藝謀、陳凱歌、姜文、史鐵生這些八九十年代在文藝界叱吒風雲的人物,都曾出現在他的鏡頭中。縱觀這一系列曾引發轟動的人像攝影作品,其中或許沒有豐富誇張的色彩,也很少有對比鮮明的構圖,但畫面中每個人物都能直擊觀眾的心靈,讓觀眾感受到人物最真實的一面。

正是因為這份難得的「真實」,肖全被譽為「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甚至有「拍誰就是誰一生中最好的照片」的說法。不過對肖全來說,要完成這樣的作品,並沒有特別的技巧。節目中,肖全坦言,自己攝影的秘訣就是對每一個人物內心產生理解與共鳴。

現場,肖全爆料自己第一次為作家三毛拍照時,直接被三毛否定,「這不是三毛」。於是,他花了一天的時間研究三毛的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很快被三毛的文字打動,並由此理解了三毛的人生和性格。第二天再找到三毛時,終於拍出了那張著名的三毛光腳蹲坐在地上的照片,並得到三毛盛讚「完美無價」。

而肖全的這份對「理解」的感悟,其實就來自於他的父母。節目中,肖全直言自己記憶中最難忘的話就是母親說的「我們應該多去理解」。究竟這句話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十萬個為什麼》作者曬「古董」成績單語文也曾不及格

「理解」是肖全從母親那學來的拍攝秘訣,「細緻」則是作家葉永烈父親留給葉永烈的可貴品質,

作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之一,葉永烈能編撰出這樣一套系統的、包羅萬象的科普作品,除了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強大的文字功力,更關鍵的一點是他具備的嚴謹細緻的作風。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寫作上,更貫穿了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平時生活中,他會將收到的五六千封信件一一整理,並耐心地在每一張信紙上方的空白處標註寄件人的姓名與年月日期。而談及這種細緻品質的養成,他坦言離不開父親的言傳身教。

若論做事細緻詳實,葉永烈可遠不及父親,節目里,他自曝自己小時候其實是個「粗心鬼」,總是丟東西。而父親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處女座」,任何細小的事情他都會嚴謹、仔細地對待,細緻到兒子每年的成績單都被他收集整理起來,修訂成冊。現場,葉老也將這本冊子帶到了現場,綠色的文件夾,扉頁上有小學和中學成績單的數量統計,每一張成績單按照時間順序排列…連主持人敬一丹也不由感嘆「這不像是從家裡拿來的,這像是從檔案室里拿出來的。」

此外,更令人驚訝的是,成績單上顯示,博學多識的葉老居然也曾是「學渣」。在這張七十多歲「高齡」的「古董級」成績單上,語文和作文赫然印著絳藍色的「不及格」字樣。談起成績上的「黑歷史」,葉老笑稱:「這說明有的作家從小就是神童,而我不是神童,我是從作文不及格開始的。」究竟曾經語文不及格的「學渣」如何成為影響了一代人的大作家?

國際三博士鋼琴家吳純曝童年心酸往事

除了直接教導為人處世的方法,長輩們的一言一行有時候都會在無形中對我們的人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作為中國第一位拿了三個博士學位的青年鋼琴家,吳純如今的成就令無數人為之欽羨。但如果了解過他艱苦的童年經歷,或許羨慕會轉化成敬佩。節目中,吳純坦言自己十一歲時因為父母離異家徒四壁,甚至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無奈之下,身為大學後勤老師的母親只能帶著小吳純睡在學校的桌子上。寒冷的冬天,母子倆有時候還會一不小心從桌子上掉下來,那份感懷自身境遇的心酸甚至遠勝身體感受到的寒冷和痛楚。然而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母親的一句「強者不是沒有眼淚」讓吳純銘記至今。

之後為了更好的學習鋼琴,吳純曾孤身一人來到烏克蘭求學,為了省機票錢甚至做好了六年不回家的準備。然而才剛落地沒多久,吳純身上的所有現金就被騙走了。從小就已經學會要堅強的吳純究竟是如何度過這段艱難時光?

任弼時之孫透露爺爺奶奶感人「革命愛情」

吳純能因為母親的一句話變得無比堅強,任弼時之孫任繼寧則被爺爺奶奶的「革命愛情」所打動,堅定了自己的愛情理想。

在大眾心目中,身為革命家的任弼時曾是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一起領導全黨的「五大書記」之一。在革命事業中,任弼時任勞任怨、不辭辛勞,被葉劍英元帥評價為「我們黨的駱駝」。然而很少人知道的是,在生活中,支撐任弼時革命事業的還有他的妻子陳琮英。

儘管出身地位不同,但從任弼時念小學時開始,陳琮英就一直資助丈夫求學。之後無論任弼時是在蘇聯學習還是前往上海參加革命工作,陳琮英始終堅定站在丈夫身後,做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參加萬里長征,早年曾裹過小腳的陳琮英也咬牙挺過來了。

這份對待愛情的單純執著不僅讓任繼寧深受感動,也讓他彷彿看到了自己的愛情。由於自己的太太是外國人,在正式結婚前,兩人也曾分隔兩地。最終任繼寧夫人如同當年任繼寧奶奶追隨爺爺一樣,也跟著任繼寧來到了中國。在這個過程中,還發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究竟任繼寧夫人是如何融入這個陌生的環境?兩代人的愛情還有何相似之處?更多精彩,敬請期待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3月10日(周六)19:30《謝謝了,我的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埃及總統重申支持東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首都
外媒:西班牙政府就加區前主席被提名原職提起訴訟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