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松:「寒冬」將至,重大投資機會也將來臨

如松:「寒冬」將至,重大投資機會也將來臨

文  |  如松

如果說是因為沖向北極的暖濕氣流過於強盛而造成北極地區氣溫上升,顯然是不合適的。根源很可能在於北極和海洋系統的變化。

雖然三月、四月都是弱潮汐月份,並不支持嚴重的倒春寒,但如果北極氣旋大規模南下,卻要當心強烈的倒春寒天氣,這對於在北方從事農牧業的人們極為重要。

當地球生態平衡被打破的時候,溫暖地區的可耕地價值將劇烈上升,現在和未來一兩年都是時機。

北極在3月20日之前並無陽光照射,因此在通常情況下,此時的北極是接近一年中最冷的時侯。然而外媒報道稱,2月25日前後,北極出現了史上最高溫,達到攝氏2度,這比正常氣溫高出30攝氏度以上,這一現象讓科學家震驚。科學家分析認為,北極暖至冰點以上,可能是由於格林蘭海輸送強暖流所致,暖流直接穿入北極中心。北緯80度以北整個地區2月的平均溫度升至歷史記錄最高點,平均氣溫比往年高20攝氏度以上。

2月25日北極氣溫模型分析(華盛頓郵報)

研究顯示,如此極端的暖流入侵現象以往在北極很罕見。去年7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自1980年以來,此類現象變得越來越頻繁。最近數年,這種現象持續的時間不斷變長,強度也不斷增加。 我們記憶深刻的是前年廣州降雪、去年夏季中國北方的暴雨、今冬北美的炸彈氣旋,數年中很多地區的低溫創造了百年極值甚至歷史極值,都是北極氣溫上升導致北極氣旋(媒體上也經常稱呼為北極渦旋)南下惹的禍。

炸彈氣旋在2018年1月席捲北美,造成多人死亡

一般人會認為(包括部分科學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不是大西洋洋流變得更強勁,導致暖濕氣流沖入北極區讓北極變暖?至少在今天,這種解釋是不恰當的。

就在北極遭遇「高溫」的同時,英國還在遭遇歷史最低溫的天氣,2月26日媒體報道,英國迎來了歷史上最為寒冷的天氣,溫度將低至零下15攝氏度,英媒稱這種降溫可以「威脅生命」,並警告民眾「千萬別出門」。英國《每日快報》甚至報道說,此次降溫將使英國比北極圈地區還要冷。今年1月,歐洲、亞洲和北美都遭遇了嚴寒的打擊,很多地區創造了百年甚至歷史氣溫的極值。 所以,如果說是因為沖向北極的暖濕氣流過於強盛而造成北極地區氣溫上升,顯然是不合適的。

根源很可能在於北極和海洋系統的變化。

今年一月,北極海冰厚度為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值,不斷變薄的北極冰蓋對冬季風暴的抵禦能力越來越差,「放縱」風暴深入北極圈,造成北極氣溫上升。

北極氣旋是一種持續的、大規模的氣旋,這種氣旋極為強大,一般只盤踞在北極,高度介於大氣的對流層和平流層的中上部。當北極氣溫升高的時候,北極氣旋就會產生分裂、南下,給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帶來強大的冷空氣,氣溫劇烈下降。如果有來自南方的暖濕氣流,還會帶來猛烈的降雪。

從北極升溫開始到影響北半球的氣溫中間間隔的時間長短難有定數,估計大約1個月左右。所以, 雖然三月、四月都是弱潮汐月份,並不支持嚴重的倒春寒,但如果北極氣旋大規模南下,卻要當心強烈的倒春寒天氣,這對於在北方從事農牧業的人們極為重要。

上述短期的影響還是次要的,最關鍵的是,這種北極升溫的情形密集發生並逐漸變得更強烈,意味著什麼?

北極冰蓋像一個巨大的透鏡,中間厚邊緣薄。北極的冰山不是連續的冰場組成的,而是冰場在空氣和洋流的作用下不斷移動、互相擠壓後形成的,厚度可達幾百米。而那些更高大的冰山並不是海洋自生的,而是來自大陸冰川分裂下來的冰山,其厚度可達一兩千米。

古氣候的研究表明,極地冰蓋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顯著的伸縮變化,在第四季大冰期期間曾經延伸到溫帶地區。氣溫上升期間,冰蓋退縮。但是,當冰蓋退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相反的力量。

第四季大冰期時,極地冰蓋曾數次延伸到溫帶地區

人們都知道,溫度及鹽度都會改變水的密度,低溫及鹽度較高的水會下沉,溫暖及鹽度較低的水會上升,海洋學家稱因溫度、鹽度不同而流動的洋流為溫鹽環流。溫鹽環流是全球性的,它將水、熱量、鹽分與海水中的化學物質傳送到所經之處,被稱為全球海洋運輸帶。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是北大西洋洋流。

當北大西洋洋流向北前進到挪威海、格陵蘭海及拉布拉多海附近時,因熱量散去、溫度下降使得海水密度變大而下沉,下沉之後往南轉向變成北大西洋深層海水,北極地區從而成為全球深層海水的源頭之一。當極區的海水下沉時,南方的溫暖海水便流過去補充,使整個循環得以持續。

當溫度上升造成極區冰山融化,融化產生大量的淡水,就會稀釋極區海水鹽度,再加上極區氣溫上升,就會降低極區海水密度,使海水無法下沉,最後使溫鹽循環減速直至停頓。

以往的科學觀測支持北大西洋洋流的確正在減速中。著名的WoodsHole海洋研究所的RuthCurry與挪威氣象研究所的CelcilieMauritzen兩位科學家根據過去50年北歐海域的海水觀測資料,以5年為單位、從單位體積海水溫度、鹽度與密度的變化量來估算造成此變化所需的淡水流量,結果發現,過去30多年中,總共約有19000立方千米淡水注入了北大西洋,這大約是亞馬遜河年流量的3倍。這帶來海水鹽度的轉變。目前, 科學家相信這是冰山融化造成的。科學家推估,每年大約有100立方千米的淡水累積在北歐海域的上層,這種情形在不斷持續。

簡單說就是,因為極區海域的海水因為氣溫低、鹽度高,質量(密度,下同)也高,不斷下沉注入深海,在深海就形成高質量的海水,而赤道地區深海海水質量低,這就在深海形成一個海水的質量梯度,再加上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北極附近高質量的深海海水在不斷向赤道附近流動,在這一流動過程中,海水逐漸丟掉了鹽分。在赤道附近地區,這些低質量的海水上翻至海面。在大洋中,深度小於二三百米的表層為風漂流層,這一風漂流層在海面的風應力和水平湍流應力的共同作用下,從赤道地區向歐洲大陸移動,給歐洲大陸帶來暖濕氣流,讓歐洲國家變得溫暖。這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循環。

當歐洲的氣候處於變暖趨勢的時候,流向歐洲的暖濕氣流不斷加強。可是,隨著氣候越來越暖,北極附近的冰山就會加速融化,這些冰山融化形成的淡水就會注入到海洋中,對北極附近的海水具有稀釋作用,再加上極區溫度上升,海水的質量下降之後下降的速度就會減緩直至停滯,讓北極附近深海海水與赤道附近的深海海水之間的質量梯度下降,深海海水的流動就會變緩,海洋表面的風漂流層向歐洲的移動速度也會變緩甚至終止。這個時候,因北極冰蓋變的很薄,對周邊地區風暴的抵禦能力下降,讓風暴很容易深入到極區,造成氣溫上升。北極氣溫上升之後,北極氣旋就很容易分裂並南下,給歐亞大陸的高緯度地區不斷帶來強勁的冷空氣,這就是過去幾年我們頻繁接觸的北極氣旋和今年在北美出現的炸彈氣旋。

隨著大西洋洋流系統減弱和北極氣旋不斷南下,極端氣候不斷來臨,氣候開始轉冷。

只有北半球高緯度地區變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北極地區冰山不斷壯大,流入極區海域的淡水減少,海水質量再次上升,推動大西洋洋流加速;北極冰蓋不斷變厚之後讓北極氣旋更穩定地在北極「駐紮」,才能開啟新的變暖周期。這種轉變至少是以幾十年計算的。

大西洋洋流和其它大洋洋流的原理基本一致

由此就可以得到這樣的邏輯,隨著歐亞大陸變暖周期的到來,起始時期歐亞大陸不斷變暖,這就是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歐亞大陸所體現出來的特徵,北極冰蓋不斷變薄。但是,當北極地區冰山加速融化、冰蓋變薄到一定速度的時候,就會開始影響北大西洋洋流;而北極地區不斷上升的氣溫讓北極氣旋分裂,越來越頻繁地南下,強度也不斷加強,兩方面合力推動北半球高緯度地區氣候轉冷。

最近幾年,北極升溫的現象越來越頻繁、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北極冰蓋加速融化;北極氣旋南下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強,北半球高緯度地區不斷遭遇百年極寒甚至歷史極寒的打擊。這意味著轉折已經開始,極端氣候時期來臨。當這種趨勢繼續持續的時候,平均氣溫就會開始轉冷。

可以預知的是, 未來數年內開始,全球氣候條件將急劇變差,極端氣候和氣溫下降都意味著可耕地面積下降、農作物單產下降。而極端天氣往往伴隨的是旱澇加劇,讓地球進入壞天時代。

在這一周期,人類的生存將變得很艱難,因為今天的人口與上世紀中期相比已經嚴重膨脹。1959年世界總人口是30億,1974年世界總人口是40億,而現在的世界總人口約為70億,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口大約增長了1.33倍。當壞天時代來臨之後,脆弱的地球生態平衡(主要指人的生存與地球供給之間的關係)將面臨猛烈的逆轉。

這會帶來兩個明顯的結論:

第一,當今採用信用貨幣體系,在氣候變暖的周期,由於農業產量上升,食品供給相對充足,所以各國和地區的央媽們可以肆意印鈔,並讓這些鈔票進入資產價格領域逐利。在資產價格不斷膨脹的過程中不僅推動了經濟增長,也讓央媽們顯得無所不能。可是, 地球生態平衡被打破之後,人的生存面臨危機,這些海量的紙幣只能追逐食物,讓大多數央媽只能走向破產,信用貨幣體系將搖搖欲墜。

第二,從2013年前後開始,全球農產品價格跌跌不休,土地的效益比較差,耕地的價值不高。 當地球生態平衡被打破的時候,溫暖地區的可耕地價值將劇烈上升,現在和未來一兩年都是時機。

本文來自功夫財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一文看懂國內區塊鏈產業,到底哪塊最賺錢?
一氣呵成,死磕到底,看《三個廣告牌》如何用影像成就人物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