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選皇后要經過這麼多程序,難怪都會是美女級別
在中國古代,皇帝為了保證自己有子嗣,他們都會廣納皇妃。在明代,皇后以下分為皇貴妃、貴妃、九嬪、才人、婕妤、美人、昭容、選侍、淑女等。其中淑女為最低等的,所以被選入宮的都稱為「淑人」。
俗話說:「後宮佳麗三千。」如果僅僅計算皇帝的妻妾們,當然沒有這麼多,但如果加上可以隨時為皇帝所驅使的宮女們,這個數目就遠遠不止三千了。據記載,明朝末年,內廷宮女多達9000人。這些宮女大多數可能一輩子也沒見過和自己近在咫尺的皇帝,他們只是默默地做著自己的雜役,直至老死宮中。
那麼,明朝是怎樣確定這些妃嬪的「最高領導人」——皇后呢?
第明代選后妃子的制度十分規範,先會進行「海選」,每當皇帝到了大婚年齡時,皇宮就會派遣宦官到全國各地去挑選年齡在十三到十六之間的少女,其中會選出5000名的參賽者,這些路費是由皇家承擔。再由父母在規定的時間內送到京城進行第二輪選拔,在第二輪選拔時,他們會選擇一個比較大場地,按照年齡的大小排序,每百人排成一行,一番察看後,把那些過於高矮胖瘦的少女淘汰。第二輪大概會淘汰五分之一的人員。
第二輪結束後的第二天就會進行第三輪選拔,方式如第二輪一樣,通過對每個人員的五官進行觀察,包括五官、頭髮、皮膚以及音色、儀態,只要有一項不合規定,便被淘汰。第三輪又會淘汰一半的人數,剩餘的大約2000人會進行第四輪的精選。
這四輪選拔,太監們不僅會用尺子細量少女的手足,還會考察少女的步姿與風韻,這一步又會淘汰1000名少女。最終留下的1000名美女召入宮中繼續參加選拔。而太監們的使命也至此畫上了句號。
過了這四關的女子大概只有1000名,都成為了宮女,但是能否成為后妃,還要進一步的觀察。從這1000人中再選出300人為宮女頭目。
第五關是由皇帝派遣的宦官詳細觀察這300名留宮的美女一個月,依據她們的性情言語,判斷性格是否溫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並且賢惠。據此,再篩掉250人,剩下的50人便自動晉級為嬪妃。
最後留下的這50人,再由皇太后或太妃選出三個供皇帝欽定,最後由皇帝欽定一名皇后。一般「選三」後陪選的兩名美女,都會被封為貴妃,但也有被賜予金銀幣退回家的。
※中國上古九州之一,陝西省為什麼被稱為「三秦大地」?
※為何隆裕太后成了紫禁城中自慈禧之下地位最為尊貴的女人?
TAG: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