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良:從恐怖分子到無雙國師(下)(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張良:從恐怖分子到無雙國師(下)(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原標題:張良:從恐怖分子到無雙國師(下)(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李大嘴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上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蓋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史記·留侯世家》

譯文:


劉邦說:「出謀劃策於營帳之中,決定勝負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了子房。」我(司馬遷)原以為此人大概是高大威武的樣子,等到看見他的畫像,相貌卻像個美麗的女子。孔子說過:「按照相貌來評判人,在對待子羽上就有所失。」對於留侯也可以這樣說。

1

他出身宰相世家,亡國的命運讓他成為一個恐怖分子。


他一心復國,卻陰差陽錯成為一個王朝開創的無雙國師。


他運籌帷幄之中,左右著天下大勢的走向。


他是一個花樣美男,卻在武廟中有著至高的地位。


他就是漢初三傑之一的留侯張良。


2

張良是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之一,但漢初三傑中只有蕭何一個人是從一開始就緊跟劉邦的,張良和韓信都不是劉邦的鐵杆嫡系,張良跟隨劉邦更是一波三折。


陳勝吳廣起義之後,烽煙四起。

張良也拉起了一支百多人的隊伍,準備投靠陳勝部將秦嘉所立的楚王景駒。半路上,張良的隊伍遇到了劉邦,劉邦這時候已經有了幾千人的實力。


張良和劉邦一見如故,張良就加入了劉邦陣營。


張良數次獻計,劉邦欣然採納。任何一個有才能的人都希望自己被重視,張良也不例外。張良對劉邦的評價是「沛公殆天授」。


這一段君臣相得的經歷為未來埋下了伏筆。


從某種程度上說,劉邦不僅是識得張良這匹千里馬的伯樂,更是張良的救命恩人。如果張良按照原定計劃投靠景駒,那麼,在景駒被項梁追殺的時候,張良也面臨危險。


所以說,無意中的相遇實際上讓張良躲過一劫。


3

雖然說張良和劉邦彼此推崇和欣賞,但張良並沒有從此死心塌地追隨劉邦打天下,因為張良心中還有一個復國夢。


張良先後兩次離開劉邦,但命運最終還是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第一次是項梁擁立楚懷王之後,韓信向項梁推薦韓國王族橫陽君韓成,並親自輔佐韓成,離開了劉邦。

但韓成張良勢單力孤,根本無法正面和政府軍對抗,最後成了一支游擊隊,於是當張良再次碰到西進的劉邦時,又一次跟隨劉邦。


第二次是項羽火燒咸陽分封諸侯時,因為韓成得到了韓王的封賞,張良雖然和劉邦仍然保持著很密切的關係,甚至為劉邦出謀劃策,但為了韓國的復興,還是離開了劉邦。


不過,沒多久,韓成就被項羽幹掉,復國夢破滅的張良僥倖逃脫,這才第三次來到劉邦的身邊。


4

張良並不是一個上陣殺敵的武將,而是一個運籌帷幄的謀臣,「未嘗特將也,常為畫策臣」。


張良一生為劉邦出謀劃策,羅列下來可以歸納為「張良九策」。


第一策:計取嶢關。


當時,關中平原通往南陽盆地的交通要隘——嶢關擋住了劉邦的西進,劉邦想用兩萬人的兵力強攻,但張良分析了守將的性格,以利相誘,守將投降,不但避免了兵員傷亡,更是節約了西進的時間。


第二策:秦宮規勸。


劉邦進入咸陽後,在皇宮中樂不思蜀,賴在裡面享受,不肯出來。張良直言勸諫,用「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說服了劉邦回到軍營,保持高昂的鬥志。

第三策:鴻門解圍。


著名的鴻門宴中,張良扮演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首先,張良當年流竄下邳時結識的朋友項伯送來了項羽要對劉邦不利的情報。其次,張良陪同劉邦前往鴻門,化解了項羽的怨氣,並且在劉邦「尿遁」之後,收拾殘局。


第四策:取信項羽。


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劉邦最初的地盤只局限在巴蜀地區,正是張良通過項伯,又為劉邦爭取到了漢中,不然的話,劉邦出川的困難更大。


張良離開劉邦回到韓國之前,還給劉邦除了一個主意,讓劉邦進川時燒掉所經過的棧道,打消項羽對劉邦的戒備,項羽果然不再擔憂西邊的劉邦,起兵北上攻打齊國。


第五策:下邑定策。


劉邦平定三秦之後,部隊向東進軍,張良在下邑這個地方為劉邦倚馬定策,認為黥布、彭越、韓信這三個可以獨當一面,必須拉攏,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


張良選定的這三個人,正是最終擊敗項羽的中堅力量。


在之後的楚漢相爭中,張良又說服了劉邦,同意韓信自立為王,避免了三國混戰局面的出現。


第六策:制止分封。

劉邦一度被項羽揍得很慘,困在了滎陽,忙亂之中,劉邦出昏招:封立六國的後裔,共同對抗項羽。張良及時制止了劉邦,用八條理由說明這樣不但起不到團結凝聚力量的作用,反而會削弱自己陣營的實力,只可能導致混亂的局面。


第七策:化解爭功。


劉邦勝利之後,封賞功臣,但手下日夜爭功,甚至大打出手,鬧得劉邦腦仁疼。張良讓劉邦先封賞了雍齒,因為雍齒曾經是劉邦的死敵,現在連雍齒都獲得了封侯,其他人都覺得不用擔心了,大家都有份,慢慢聽消息就是。


第八策:定都長安。


劉邦在定都問題上左右搖擺,手下的功臣希望定都洛陽,婁敬勸說劉邦定都長安,充分利用長安的地理優勢。


劉邦舉棋不定的時候,張良贊同婁敬定都長安的建議,一錘定音。


第九策:力挺太子。


劉邦晚年,曾經想廢掉太子劉盈,改立戚夫人生的兒子劉如意,而且決心很大。已經基本淡出政壇的張良,在呂后的強迫下,請出「商山四皓」站在太子劉盈這邊,劉邦換儲的企圖沒有得逞。


5

縱觀「張良九策」,我們可以發現,只有「計取嶢關」算是純粹戰術層面的策略。

「秦宮規勸」、「鴻門解圍」、「化解爭功」這三招介於戰略和戰術級別之間,但其意義重大。


「取信項羽」、「下邑定策」、「制止分封」這三招可以說直接左右了楚漢之爭的走向和結果。


「定都長安」、「力挺太子」更是直接決定了西漢王朝未來的道路。


張良雖無國師之名,有國師之實,而且無人能與張良比肩。


張良不是一個武將,卻把「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詮釋得淋漓盡致,無愧於名將之名。


6

張良是漢初三傑中結局最好的,他既沒有像蕭何那樣自污保命,也沒有像韓信那樣兔死狗烹,而是瀟瀟洒灑、急流勇退,轉向修道成仙的道路。


據《史記?留侯世家》,早在劉邦剛剛打下天下的時候,張良就「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門不出歲余。」後來又對劉邦說「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


張良放下政事,專心「學辟穀,道引輕身」。後來呂后當政的時候,才強迫張良恢復飲食。


史書上當然記載了張良的去世,但是在修道界,去世也可以叫做「解形於世」。

赤松子是遠古時期的人,劉向的《列仙傳》中記載,赤松子是神農的雨師,常常去昆崙山上,在西王母的石室里歇息,隨風雨自由上下。


有一種說法,張良在下邳遇到的黃石公其實就是赤松子。


張良是不是和赤松子是師徒關係,實在說不清,神交、仰慕的可能性應該更大些。


7

張良和著名的「商山四皓」是好朋友,這個倒是有記載。


《太平廣記》神仙卷以及《仙傳拾遺》里都是「商山四皓」和張良屬於「雲霞之交」,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太子劉盈在張良的計策下能夠請到「商山四皓」的原因,張良打個招呼的事情。


據傳,張良成仙以後,當上了太上老君身邊的太玄童子,常跟隨太上老君在天界遨遊。太上老君身邊很多童子,其中兩個看守丹爐的童子就是《西遊記》里的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不過,張良的太玄童子地位應該比較高。


相傳,著名的張天師,也就是天一道的創始人張道陵就是張良的八世孫,在一些道家典籍中,張道陵得道去朝拜昆崙山的時候,老祖宗張良還專門去看望了他。


可以肯定的是,在真實的歷史上,張良確實曾經修道、辟穀,《巢縣誌》記載,巢縣白雲山有子房洞,相傳就是為張良辟穀隱修之地。


不過,是不是成仙,咱們凡夫俗子不可能知道,了解一下傳聞就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王翦:橫掃宇內的心機名將(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