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屍體被發現時,身上除一封血詔外,還有一道沒能發出的聖旨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的大順軍攻破北京城,無處可逃的崇禎皇帝只能開始處理後事了,他安排宦官帶著太子以及兩位皇子偷偷出宮,企圖混入民間再伺機逃出北京城,然後讓周皇后以及后妃自盡,隨後又用刀砍殺自己的最心愛的長平公主。
崇禎與太子劇照
處理完這些「後事」之後,崇禎皇帝帶著心腹太監王承恩來到萬歲山(煤山)上的壽皇亭,在這座亭子中,崇禎皇帝思緒萬千,這是當年為了觀閱內操時特意建造的,沒想到此刻卻成為自己一生的終結之所。在這裡,崇禎皇帝不禁發出了一聲感慨——「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所從?」可見,到此時崇禎皇帝還是沒有想明白自己為什麼會丟了大明的江山。
不久之後,崇禎皇帝自盡於亭子旁的一顆海棠樹下,太監王承恩則照顧好崇禎自盡後也與皇帝對面上吊自殺。而此時,山下的皇城之中則是一片混亂,宮人、太監四散奔走,還有一些進宮打探消息的大臣。不久之後,大順軍的士兵也到達皇城之中,開始在宮中大肆搜掠,而崇禎皇帝的下落則是重中之重。而誰又能想到此時的崇禎皇帝已經在煤山上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煤山上俯瞰皇城
第二天,李自成進入皇宮之內,除了見識一下皇宮之外,搜尋崇禎皇帝是他最關心的事情,李自成親自下達了「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夷族」的命令。終於,在三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崇禎皇帝自盡兩天後)崇禎皇帝的屍體被發現了,之後崇禎皇帝的屍體與周皇后的屍體被用門板抬出宮外,放在魏國公的牌坊之下。
崇禎皇帝以發覆面,穿著一件白袷短藍衣,一件鑲邊白棉紬背心和白紬褲,左腳光著,右腳穿著一隻綾襪,已全然沒有往日的帝王形象。崇禎皇帝的衣前還有一道御筆血詔,上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崇禎雖然心念百姓,但是依然認為自己並沒有錯,而是大臣們誤了他。
崇禎皇帝上吊
上面這道血詔大家都耳熟能詳,其實除此之外,崇禎身上還藏著另外一道詔書,不過不是血詔,而是一道沒有來得及發出去的墨詔——「百官俱赴東宮行在」。原來這是崇禎皇帝在自盡之前寫下的一道詔書,原本準備令內閣傳旨出去,讓百官找機會到太子的行在(如果能逃出北京的話)去輔佐太子,然而,還沒能發出聖旨,大順軍就已經攻破了北京城,於是這封沒有發出的詔書只能跟隨者崇禎皇帝一起消失在歷史之中了。
明朝聖旨
參考文獻:《明季北略》
※堪比楊家將的明朝忠烈,姜瀉里抗清後全家被殺,崇禎封其一門忠烈
※李自成進京後,明朝官員欲自殺殉國,兩小妾盛裝打扮來到其跟前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