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藥、西藥一起用,如何更安全

中藥、西藥一起用,如何更安全

聯合使用中西藥的目的在於相互協同提高療效,相互制約降低毒性,從而充分發揮單用西藥或中藥所不及的優點。如用西藥銻劑治療血吸蟲病時,療效很好,但毒副作用太大,病人難以忍受,常常中止治療。後來研究發現中藥六味地黃丸或加減附子理中湯,可大大降低銻劑的毒性,防治白細胞減少和胃腸道反應,收到了滿意效果。又如腫瘤病人在接受化療時,同時配合服用一些中藥,可減輕毒副作用,增強療效等等。但若中西藥聯用不當,則適得其反,有的降低療效,有的引起副作用,嚴重者則導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中西藥「聯姻」搞拉郎配,則必定帶來不良後果。

降低療效

1破壞有效成分,降低藥物療效

中藥神曲不能與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同時服用。神曲含有大量消化酶、酵母菌,若與上述西藥同時服用,不僅使神曲的酶性降低,而且導致抗生素類藥物的抗菌作用大減,磺胺類藥物的抑菌作用遭到拮抗。

2

酸鹼中和,降低藥物療效

中藥山楂、棗皮、烏梅、女貞、山茱萸,以及含有它們成分的中成藥保和丸、六味地黃丸、腎氣丸等為酸性,不能與鹼性西藥如氨茶鹼、碳酸氫鈉、胃舒平等同服。不然出現酸鹼中和則使藥物失去療效。同樣,屬鹼性的中藥也不能與酸性西藥同服,以免失效。如含皂苷的黃芩、遠志、金銀花、參類藥材或製劑等不宜與維生素C、枸櫞酸、安息香酸等同用。

3

形成不溶性化合物,降低藥物療效

中藥虎杖、桂枝、荊芥、地榆、狗脊、側柏葉、脫力草等含有大量鞣酸,不能與西藥硫酸亞鐵、維生素B、胃蛋白酶、胰酶、澱粉酶等酶類製劑合用。合用後會形成不溶性沉澱物而喪失藥物療效。

4

改變藥物成分,相互拮抗而降低療效

如各種藥酒不能與胃蛋白酶、胰酶、澱粉酶、多酶丸等製劑同服,因為藥酒中的乙醇可引起酶蛋白變性,導致藥物失效。

5

抑制微生物或破壞酶的作用

金銀花、蒲公英、魚腥草、大蒜等,是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藥,不宜與治療消化不良、腹瀉的西藥乳酶生同服。因為這些中藥可抑制乳酸桿菌的活力,使藥效降低或者喪失。

誘發葯源性病變

含硫化汞的中藥硃砂安神丸、梅花點舌丹、七厘散、仁丹等與還原性西藥如溴化鉀、碘化鉀、碘化鈉、溴化鈉等同服,則會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等沉澱物,導致赤痢樣大便或葯源性腸炎。中成藥速效傷風膠囊、復方感冒靈等,不能與含撲熱息痛成分的西藥同服,否則會增強對骨髓的抑制,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生。

增強藥物毒性

含強心苷的中藥有羅布麻、北五加皮、萬年青、蟾酥等,均具有洋地黃樣強心作用,若與西藥洋地黃、西地蘭等同用,就等於將各自的強心作用相加,極容易導致強心苷中毒反應,出現心動過緩,甚至停搏等嚴重癥狀。含嗎啡的中藥如罌粟殼含有生物鹼嗎啡,若與西咪替丁同用,可使病人出現呼吸驟停、神志錯亂、定向力消失及全身抽搐等致命性反應。含生物鹼類中藥不宜與生物鹼類西藥合用,同服時,很可能增強毒性,導致藥物中毒,應禁忌配伍。發汗解表性中藥都有較強的發汗作用,西藥阿司匹林、安乃近等也有較強的發汗作用,同用會使病人出汗過多而傷津耗氣,大汗不止,甚至虛脫。中藥洋金花含大量的東莨菪鹼,具有鎮痛作用,而這也正是阿托品的主要功能.故二者合用就可能超過阿托品的安全用量而出現中毒。同時,阿托品、咖啡因等西藥若與含有生物鹼的烏頭、黃連、川貝母及其中成藥同服,極易增加毒性,出現藥物中毒。

特別需要同時服用中西藥時,必須謹慎小心,具體做法是:

①看病時先選擇最主要的疾病治療,由一個醫生開處方用藥,如果同時就診幾個科,就難以避免多種藥物,尤其是中西藥同用的問題。

②看病時儘可能向醫生了解所用藥物性能及使用方法。

③中西藥並用時要分開服用,中間相隔一定時間。西藥一般每天3次即8小時一次,中藥一般是早晚各服一次,應合理安排用藥時間。

④遵照醫囑用藥,不能輕信他人的「介紹」。

大家記住了嗎?建議大家收藏此篇,以後服藥前拿出來看一下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你注意到文藝的中藥名了嗎,取名不再千篇一律
煎中藥太麻煩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中藥做成片泡茶喝更實用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