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長平之戰中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精銳部隊為何沒有參加?

在長平之戰中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精銳部隊為何沒有參加?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精銳騎兵規模大概在十萬左右,在長平之戰前期應該是部分參戰,長平之戰的後期一定是全體參戰

長平之戰因上黨歸屬而起,秦國在佔領上黨後轉而進攻趙國長平(山西高平),趙國任命廉頗為將抗秦,秦軍氣盛,廉頗受挫。廉頗遂採取築壘固守,堅壁不出的消耗戰,這時不需要大量騎兵。隨著時間推移,趙國意識到這不是一般的局部戰爭,而是秦趙兩強生死決戰。秦國是傾舉國之力,全國每人賜爵一級,徵兵年齡下調至15歲,趙國也有下調徵兵年齡的記載,雙方調集的兵力各達40多萬,這幾乎是雙方能調動兵力的極限;這種情況下趙國沒有理由,也沒有實力不讓騎兵精銳參戰。

既然趙國的騎兵精銳悉數參戰(後期,雙方對峙兩年後),怎麼沒有戰績,甚至沒留下蛛絲馬跡呢?個人認為是這樣的:雙方都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修築壁壘,在壁壘攻防中,攻守雙方的騎兵都發揮不了作用。長平之戰的戰爭地形為丘陵山地,使得大規模的騎兵兵團作戰沒有可能。受制於時代的騎兵裝備和戰術發展水平,騎兵的戰力非常有限;當時的騎兵一無馬鐙,即使是熟練騎兵,穩定性都很差;二無蹄鐵,三無護甲,騎兵的武器配置多為長劍(受制於冶煉技術,也長不到哪裡去);所以騎兵的優勢只剩下機動性好,反應快速。

趙國的騎兵精銳對秦國的步兵野戰方陣並無優勢可言。秦國的步兵野戰是這樣排兵布陣的:一般是由若干個千夫編製組成,特點是前鋒後出擊,最前是重裝盾牌,其後是3~5排強弩手,再後是長戟手,再後是無甲陷陣銳士(真正的兵鋒),最後才是一般兵卒。當騎兵正面衝擊時,中遠距離有強弩迎擊,而且是一排擊發,一排準備擊發,一排拉弓上箭,射速很快;當騎兵沖至陣前時,在重裝盾牌的掩護下,強弩手後撤,長戟手刺殺,與此同時重裝盾牌閃開通道,真正的秦軍步兵前鋒無甲銳士出擊(無甲銳士訓練有素,不穿鎧甲,身法靈活,再加上秦軍功爵制的刺激,戰鬥力極為強悍),這樣騎兵沒有多波次的連續衝擊根本沖不進秦軍的步兵方陣,所以騎兵在秦軍步兵面前絲毫戰不到便宜。

趙國主帥運用騎兵的能力低下,戰爭初期,廉頗為將,採取的是堅壁不出的防禦性消耗戰,趙國騎兵精銳沒法發揮作用;等到秦國反間計成功,撤下廉頗,換上趙括為將時,趙括沒能讓趙國兩代人積累的騎兵優勢發揮任何作用,儘管有地形、戰爭形態等因素影響。

反觀秦國主將白起,不愧是戰國四大名將,戰神,在誘出趙括全軍出擊,又久攻不下秦軍營壘的情況下,馬上派5萬騎兵攻佔長平關,切斷趙軍退路;又派5千騎兵切斷趙軍前後,把趙軍分為兩段,首位不能相顧;再派2萬5騎兵及四馬戰車切斷趙軍運糧通道;趙軍大勢已去,必敗無疑了。可憐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成果,趙軍的騎兵精銳阿!真是一將無能,「坑」死千軍萬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白起:為了秦國日後無阻,此人必須死。
白起面對40萬趙軍降卒,有比坑殺更好的辦法嗎?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