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朝會晤:特朗普的豪賭與朝鮮的精打細算
(特朗普、金正恩)
《財經》記者 蔡婷貽/文 袁雪/編輯
3月8日美國時間傍晚,代表韓國總統文在寅訪問白宮的青瓦台國家安保室長鄭義溶走出白宮,發表簡短聲明指出,韓國代表團代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向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出見面邀請,特朗普總統也已接受邀請,將在五月左右成行。
數十分鐘後,特朗普自己也推文指出「金正恩對韓國代表談論了無核化,而不止是凍結;同時在此過程也不會再實驗, 這是一大進展,但是在達成協議以前,禁運將持續。正在計劃會談中。」 美國時間3月9日傍晚他又推文,「和朝鮮的商議正在進行中,如果成了,將可能對世界非常好。時間和地點待定。」
不過,到目前為止,朝鮮官方媒體對韓國代表團的韓朝對話、無核化談判,以及特朗普訪朝邀約都未正式表態。
會晤談什麼,怎麼談
若雙方同意會面在朝鮮舉行,特朗普將成為訪問平壤的美國首位在任總統。朝鮮在與韓國達成於4月舉行會談同時,加碼邀約特朗普訪問朝鮮,同時特朗普也出乎外界意料地爽快答應,讓去年經歷半島緊張態勢的全球社會一片嘩然,不少美國前官員亦紛紛警告特朗普貿然接受邀約過於冒險。
「總統接受邀約是風險十足的一步。兩邊想見面是好消息,但是兩邊領導人對這些議題都沒有太多經驗,事態發展很有可能走向脫軌。尤其在美國政府內已沒剩下什麼具有朝鮮核問題實質談判經驗的人才,我擔心會談前的準備將不會十分妥善,」2013年負責美國國務院對朝鮮執行禁運的前官員德托馬斯(JosephDeThomas)對《財經》記者指出。
「我希望特朗普總統理解到,在沒有前提條件下答應這場會面是給朝方一個大禮物,」他補充。
像德托馬這樣擔心的美國前官員和學者並不在少數,主要因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和各部門缺乏協調。在特朗普宣布接受邀約的數小時前,國務卿蒂勒森還指出,朝美談判仍是很遙遠的事。
曾在美國五角大樓負責研究對朝執行戰略的傑克遜(Van Jackson)就提出,「缺乏計劃、過程、技術經驗支持的外交不是外交,是利己主義。相信那樣的外交就像相信魔術一樣。」
近年不斷推動美朝雙邊會談的前國防部長佩里也在推文中說,「我非常支持對話,但這樣的對話應該建立在對什麼是可以談判、什麼是可以認證(結果)的實際期待上……會談面臨兩個重要問題:第一,我們要談什麼,包括我們要得到什麼和我們要給什麼;第二,在會談期間,朝美各自要做什麼……如果我們要做的是值得的,相對能確認結果的,那我們具備足夠理由與朝鮮談判,否則我們將面臨嚴重外交挫敗。」
朝美自1994年開始針對朝鮮擁核談判,柯林頓政府與朝鮮談判時也打著算盤認為金家政權將無法持續執政,美國最後無需兌現承諾。多疑的朝鮮背地裡研發核武器,並數次使用不同手段讓核查人員無法順利檢查朝鮮擁核情況,包括將核原料藏在地道等,最後小布希總統上台後,對朝政策大轉彎,朝鮮加速發展核武器。
北京大學朝鮮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崔應九指出,朝方曾表示1994年至2001年談判期間,因談判壓力是核武器發展最緩慢的時期,後來美國政策強硬,朝鮮得以加快速度。
前副總統拜登安全戰略顧問Colin Cahl指出,特朗普政府需要立即進行的就是跨部門和跨盟國(韓國與日本)協商,包括韓國就四月底朝韓會談交換經驗,列出馬上可行及長遠可行的目標,美國在談判桌上可向朝鮮提供的條件,同時立即組成談判小組,選出首席談判人。特朗普也需要開始做功課,學習如何發布推文和限制推文的內容。「所有尋求和平方案的人都應該希望特朗普能成功。在此情況下,大家能做的就是不斷對特朗普政府施壓,確認他們做好所有前提準備。」
在人員配置上,美國目前沒有駐韓國大使,國務院六方會談特別代表尹汝尚(Joseph Y. Yun) 也於3月初正式退休,特朗普政府將選誰帶領談判正備受關注。
朝鮮棄核誠意被質疑
外界對平壤突然的政策轉彎感到訝異,曾於去年末訪問平壤的一名朝鮮專家對《財經》指出,平壤的突然政策轉彎應是金正恩下面專門研究對外政策的246人小組提出的對策,外界將功勞歸給金正恩一人與事實或有出入。朝鮮領導人的外交智庫自金正日時期就存在,1997年叛逃到韓國的勞動黨黃長燁也曾介紹這個專註研究對美和對韓的機構。「該機構在金正日末期不被重用,但自金正恩上台後就非常忙碌」,上述專家表示。
朝鮮政策的背後考量和目的則各有爭論。特朗普將此歸功於自己和「壓力最大化」,但是大部分熟悉朝鮮的專家持不同看法。
復旦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建的判斷是,朝鮮主動鬆動態度表示願意就無核化進行談判應是因為其國內完成了核武器發展目標,談判籌碼已足夠,不需要再多做實驗,和禁運帶來的壓力應無多大關係,畢竟朝鮮已經多年遭受制裁和禁運,實際影響有限。
一名負責半島安全問題的武官也對《財經》記者指出,朝鮮在完成其核武器打到美國本土目標後,就像「拿著刀子在手上」時就會願意坐下來談判。
朝鮮無核化的誠意讓不少人感到懷疑。美國明德大學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東亞防擴散項目的主任·劉易斯(Jeffrey Lewis)更指出,與美國總統會面一直是朝鮮自柯林頓政府以來的目標,這次對特朗普提出邀約不應該被認為「有什麼特別的」;他進一步提出,朝鮮電影「我看到的國家」講述的就是美國總統訪問朝鮮,參觀核武器後被說服,最後以平等對待朝鮮結尾。因此,「金正恩不是邀請特朗普去,然後他交出他的武器,而是邀他去看他的核武器和導彈,然後強迫美國平等對待他。」
上述武官和2017年11月訪問平壤的俄羅斯學者沃龍佐夫(Alex Vorontsov)也分別對《財經》記者指出,國際社會接受朝鮮擁核地位或是難以避免的結果,只是需要換個外交說法。
「我知道幾個國家早就在研究外交辭令,」沃龍佐夫指出。
不少專家批評特朗普在接受金正恩的邀約時或者缺乏思考,或者是欠考慮。不過,美國一位前資深國務院官員則指出,特朗普某種程度或是陷入朝韓兩國設的局,當下看來韓國代表似乎修改朝鮮辭令,達到美國能接受的標準。
特朗普最後能否能成行,不少人也持懷疑態度。蔡建強調,接下來韓朝會談是否順利、韓美聯合軍演緊張是否再起都是變數。另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4月訪美,他是否游說特朗普改變主意也是變因。
崔應九則對未來兩到三年的半島和平趨勢相對樂觀,他認為美國會配合朝鮮計劃的路徑往下走,順利進行談判不是問題,因為「朝鮮對於推動核武器凍結,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進入核查並封存核武器的套路都相當熟悉,也能做的出來。」但是,真到了銷毀那一步,朝美的共識或許就走不下去,最後國際社會或要默認朝鮮擁核事實。
※「虛擬貨幣」 高壓監管背後的策略邏輯
※印度國家航空一路下坡
TAG:財經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