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具隨意願 演說妙智願 那羅延身願 一切嚴凈願
供具隨意願 演說妙智願 那羅延身願 一切嚴凈願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二十四、供具隨意願
【原文】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章旨】
悟道之人,變現自在。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國中菩薩,於諸佛前,現其德本,一切供具,隨念而至。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凡是我的作用,凡是我的現相,皆是我的供養之具。我的眼神,我的語言,我的見聞覺知,我的思想行為,無一不是我的供養之具。供無所供,是名真供。絕待理體,無能無所,無我無人,誰供誰受?全體是自己,哪裡有能所?
未悟之前,一切功德,供養自性佛,迴向自性土。這是悟前的主要修行方式。
悟道之後,安住正位,隨一切緣,其諸妙用,這是悟後的主要修行方式。
問:如何是供養十方諸佛?
答曰:立足於自性,安住於凈土,十方世界,一切色相,一切音聲,一切現相,一切作用,即名一切諸佛。以清凈心,應一切緣,即名供養諸佛。
莫把供養十方諸佛當作供養無數生命個體。若以我供他,既落人我。落在人我,即非佛法。若把供養十方諸佛當作供養無數生命個體,那麼,即使對面釋迦,那也不是供佛。若專門供養雕像、塑像那個樣子的佛,那麼,則永無雕像、塑像那個樣子的佛。除非在幻覺中。若把幻覺中的佛當作實際,則定成精神分裂。
在覺悟者的境界里,在凈土者的境界里,自性化現的一切諸相,即是一切諸佛。以清凈心,應一切緣,即是供養一切諸佛。若不如此,則非正覺。
二十五、演說妙智願
【原文】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1]者,不取正覺。』
【章旨】
契合自性,盡顯自性。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成佛時,國中菩薩,善於演說一切智慧。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一切智,亦名佛智,亦名無師智,亦名自然智。國中菩薩,演說一切智,亦名演說自性智,亦名演說佛智。演說一切智,不局限於嘴巴,一切作用,皆是演說佛法,一切色相,皆是演說佛法,猶如大海中的波浪,皆是大海的演說,悉皆展現大海。
佛國中的菩薩,不是他人,正是自性的妙用,正是自性的德相。自性的妙用,自性的德相,無一不是佛智,無一不是心光。
切莫作這樣的妄想:佛國是一個極大的社會,那裡有最高的首領,有無量的臣民,他們過著長生不死、快樂無憂的生活,我也要發願投生到那裡,先作一個百姓,努力進步,步步提升,直至成佛,成為大慈大悲的最高首領。如此而想,即是顛倒妄想,則非正覺。
二十六、那羅延身願
【原文】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2]者,不取正覺。』
【章旨】
契合自性,壽量無涯。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國中菩薩,皆得金剛不壞之身。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金剛那羅延身,即金剛不壞身。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以自性法身為身。自性法身,本不生滅,本無成壞。證悟自性,即是證悟金剛那羅延身。
一切有相,悉皆生滅,若取某相,作為自身,無論此相,多麼長久,終究歸於,破滅之身。自性法身,本不生滅,本無成壞,往生我國者,即回歸自性,即返本還源,亦名得金剛那羅延身。若不得自性法身,若不得金剛那羅延身,則非正覺。
二十七、一切嚴凈願
【原文】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一切萬物,嚴凈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辯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章旨】
自性法身,無上莊嚴。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國中人天,一切萬物,清凈莊嚴,形色殊勝,妙不可言。一切眾生,縱有天眼,不知其數。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自性即我,我即自性。自性清凈,即我清凈。我清凈故,則一切人民,一切萬相,悉皆清凈,悉皆光麗。
佛身無邊,化現無窮。我身無邊,化現無窮。有偈云:「虛空無有邊,佛功德亦然。若有能量者,窮劫不可盡。」佛身恆常,功德無量。我身恆常,功德無量。若有能量者,窮劫不能盡。
悟心之前,見色著色,聞聲逐響,總成系縛。悟心之後,法法皆幻,法法皆妙,極幻極妙,極妙極真,是名我作佛時,國中人天,一切萬物,清凈莊嚴,形色殊勝,妙不可言。
[1]一切智:佛智之名。了知自性,即是根本智。了知自性故,則了知一切之法。
[2]金剛那羅延身:金剛不壞之佛身,亦名法性身。力用無比,猶如那羅延天之力,力大無窮,故稱金剛那羅延身。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