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壓抑人性?
看了一個採訪,裡面談到了對於婚姻的一種看法,男主持人說婚姻是一種壓抑和對於人性的束縛,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美好的婚姻。在我看來,其實不然。當下的時代,或者說人們的心態,往往是我們對於自由和人性的理解,並沒有探討清楚,或者說理解深邃。我們只是一味地歌頌和追求所謂的自由意志。把這種自由的推崇作為一種絕對的正確。任何的桎梏都應該遭到即刻的砍削。這種想法或許是源於時代原因而產生的自由理念泛濫,或是源於西方思想的滲入。總之,我們比任何的時期都把自由放在嘴邊,時不時的用它來談論各種各樣的事情。
我們國家為西方國家批判最多的就是我們沒有人權。我們在很多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的時候沒有表決權。諸如此類的問題,已經被討論的很多了。或許但是在天平的另一端,有另外的一個事情也急切的需要我們的注意和思考。即我們所宣稱的自由的合理性,我們要認領自由的方式,以及我們而我們的自由與他人的自由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將如何選擇及如何使用我們被賦予的權利。比如說,美國的總統大選,川普是人民自己選擇出來的,可是為什麼那麼多的人不喜歡他呢,如果這是多數人的意願導向的結果,那麼他就至少應該是一個很受大家期待的總統呀。可是我們發現最後的結果並不是如此。那麼反對他的人里,是一開始就不喜歡他的,還是本來選了他後來發現他跟自己想像的不一樣,然後後悔了呢?這樣的民主究竟是多數人的盲目,多數人的暴政還是人民的呼聲,亦或是權利的濫用呢?人們似乎寧願揮霍權利,而不願做一些權利的收縮,後者說自由的收縮。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這不是一種無奈,更是一種對於現實本身的寫真。我們自私的以為自己應該認領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自由,他們我們就註定要背負這種所謂至上自由的結果。比如面對一個自己其實根本不了解的,或者甚至是討厭的總統。
就像開始我們說的那個男主持對於婚姻的評價。抨擊婚姻的無效,婚姻的壓抑,在於他有自己想要的勝過於婚姻的東西,但是不代表這個是對於人性的束縛。何為人性本真?我更喜歡孔子的「縱心所欲不逾矩」。我們是需要的一定的規矩和便捷的束縛的。就像春秋戰國期間,楚國想要稱霸,必須得到中原諸國的認可,而其主要的點就在於要遵守周禮。他們的弒君傳統,使得楚一直被當做蠻夷對待。沒有禮的限制,你或許會實現一定的發展,在一定的時期內。但是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當你要與其他的人或者組織進行溝通的時候,你們需要有一個雙方共同認可的禮儀在裡面,以此而才可以建立彼此的信任。縱心所欲,但是後半句才厲害不逾矩。不是自己被最後打磨成了一個模子,而是你真正的融於自然。婚姻的自由,在於你可以隨意在道德理性的範圍內選擇自己的心儀對象,並對其付出自己應該遵循的夫妻家庭之禮。陰陽結合,萬物滋生。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這也是自然之理。所有的社會關係都是一種捆綁,彼此承認,彼此助長,同時彼此遏制。萬物都是相礙而生。在男主持的意識範疇里,婚姻代表了對於自己的一些需求的退讓或者剝奪,但是這種妥協和退讓的背後是一種助長,一種通過其他的社會關係,或者結合方式難以取代的助長。語言的表達有的時候是很有欺騙性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是一種表達,它讓我們感受自由神聖不可侵犯,生命也應為此而拋棄,這是一種高昂,亢奮。而盧梭的論述則讓我們感覺有些無奈。前者,處於順遂或者上升時期的人更願意接受和歌頌,而後者多為一些滄桑理性之士所吐露。
對於婚姻的束縛性抱怨,在於我們現在的社會關係里,驟然充斥了很多其他的關係,其他的選擇,使得婚姻成為更多的關係中的一個,然後讓大家覺得它有了一定的可替代性。而人們想從其中選擇出來自己最喜歡的一種組合,最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或者說慾望的組合。婚姻可以給人帶來的一些喜悅或者說享受,可以通過一些其他的渠道獲得。以往的夫妻關係的親密,被其他的關係所稀釋。一個人渴望在所有的關係里自己能佔有一席。我們渴望有好的夫妻關係,好的閨蜜兄弟情,好的親子關係,好的工作關係,好的社會同學關係等等。這些圈子的維繫,其中一個有所破損,或者稍微讓自己不開心,他們有太多的發泄渠道。所以我覺得說婚姻的束縛性的原因主要在於自己可以有更多的出發點,以及對於婚姻關係可能產生的一些義務想要迴避的自私想法。所以說大家會說約炮,談戀愛之類更加的簡單,不需要一紙婚約的束縛。我覺得其實更多的是想保護自己的那種對於自己感受的一種沉浸或者是對於自己可能的對應社會角色的付出的迴避。婚姻的好壞,除了上天的安排之外,還有一部分自己經營的能力與智慧。你所本身具備的性格和修養,會成為決定一個婚姻好壞的因素。我們無法通過一個單純的數據統計去判定一個結果必然的好壞。離婚率上升,或者說周圍的結婚的朋友並沒有自己預想的快樂,不代表婚姻的本身有什麼問題。婚姻不是一個成品,它是一個半成品,所以每個人後期添加的成分也是導致它最終結果的很重要的因素。
TAG:文史信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