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醫生」的養成需要「好患者」

「好醫生」的養成需要「好患者」

每個醫生都想成為受患者尊敬,受人讚譽的「好醫生」。

可是好醫生也是平凡人,當經常遇到些趾高氣揚的、囂張的、無理取鬧、充滿敵意的患者,實在會傷心。傷心太久了,醫生的心距離患者的心就遙遠了。打了、罵了、殺了幾個醫護人員,傷害的是整個醫療同行們的心。

俗話說的好「心近了,萬事好商量!」

以下是患者努力把醫生的心推得很遠的例子:

1.對門診醫生的解釋不滿意,就因此要求退費。

2.等候排隊久了,心生怨恨,就大罵起來、打鬧起來,好引起關注。

3.以為交了費用了,就可以把醫護人員當成奴僕一樣呵斥。

4.對治療的結果不滿意,就報復醫生,甚至傷其家人。

5.以懷疑一切的態度跟醫生交談,並錄音、拍照。

6.以貨比三家的態度諮詢醫生,揪出不同點後再投訴。

7.以雞蛋裡挑骨頭的態度指責醫生服務不好、微笑太少。

……

醫者仁心,醫生願意把患者當作朋友,一起對抗疾病這個共同的敵人。同時患者也是醫生的老師,醫生的技能在成千上萬次地反覆應用中得到了提高,特殊反應、不良現象、意外的發生必將是刻骨銘心的教訓。

無論多少年駕齡的司機在路上都有可能出現各種剮蹭,甚至意外。醫生這種高風險的職業,為了避免意外的發生,已經制定了好多規範、質控管理方案等,比如採取了「三級醫師負責制」,不同級別的醫生、甚至不同專業的醫生共同解決疾患,即便這樣也難以使患者100%的滿意。

好醫生不是天生的,他們的成長需要個過程,除了自身技術、經驗和人文等多種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以外,更重要的是無數個好患者感動了、培養了和促成了一名名「好醫生」。

西方某個國家進行了一項研究,題目是「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最後,按照得票的多少,結論如下:

第一名是給自己的孩子洗完澡後懷抱嬰兒的媽媽;

第二名是給病人治好了病後目送那個病人遠去的醫生;

第三名是,孩子在海灘上自己築起一個沙堡,夕陽西下的時候,這個孩子看著自己築起的沙堡時自得其樂的微笑;

第四名是給自己的作品划上句號的作家。

追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沒有名醫是大富大貴的,但總不缺乏為醫療事業獻身的有志之士,因為做醫生是幸福的,成功的救治給醫生帶來的愉悅感超越世間任何一種幸福。

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國的大部分醫護人員都拿不到體面的工資,但醫生的幸福感不僅是靠金錢收入,而更是來自於患者的認可和尊重。

在工作強度大、收入低、晉陞壓力大的醫療氛圍中,許多醫生都在痛苦地堅守者自己的崗位,他們不願讓自己的子女再學醫;甚至流傳出一句「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俗諺。

高考學子選擇學醫的更是越來越少,如果再加上醫護人員大量流失,未來很有可能面臨公立醫院人多排不上,私立醫院費用貴而治不起的尷尬場面。

請患者們就不要再雪上加霜,您的一次次認可、信任和感動,如同涓涓溪流滋潤了醫護們的心田,燃起他們心中的熱情。

好醫生的養成離不開好患者!

做名「好患者」其實並不難,有耐心、有信任、有禮貌,即可!

歐美國家的患者,通常在3月30日--醫師節這一天,給自己的醫生送上一枝紅色康乃馨,以表示對醫生的感謝。

醫患間相互鞠躬,才是最美的畫面!

醫學科普為公眾,

修為人文做良醫。

作者 席宏 副主任醫師 碩士研究生

《中華麻醉學雜誌》科普工作組成員

文章為原創,轉載請徵得同意,並在文章首頁標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專家做科普 的精彩文章:

TAG:專家做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