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狀元趙秉忠「狀元試卷」低調曝光,當代書法家只能膜拜!
中國自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總共產出638位狀元,1300多年的歷史,只出現六百多位狀元,可見狀元的稱號來之不易,能夠當上狀元的人肯定是人中龍鳳。
這位狀元的名字叫趙秉忠,主要活動於明朝萬曆年間,官至禮部尚書(部長級)。趙秉忠15歲補府學生,24歲中舉人,25歲考中狀元,位列一甲第一名。今天的這份試卷是趙秉忠的後人,13代孫趙煥彬先生於1983年捐獻給國家的,屬國家一級文物。
這份狀元卷是宣紙,長3.3米,寬38厘米。全卷分為3部分,第一部分約長70厘米,是填寫考生姓名、機關、年齡等,上溯三代的基本情況;中間部分2米多長是正卷,為館閣體小楷書寫,硃筆斷讀,句末畫有紅圈,是典型的八股文。正文之前有萬曆皇帝的頂天硃批6個大字:「第一甲第一名」。最後面的一部分約長55厘米,列有9位讀卷官的職務、姓名。9位讀卷官中有3位是吏部、戶部、刑部尚書,均從六部九卿中選派出來。狀元卷2460個字,無一錯字,寫得端正漂亮。
中國科舉制度自隋朝中期創立到清朝末年廢除,歷經唐、宋、元、明、清,有1300年的歷史。曾產生出700多名狀元,但保留下來的狀元墨跡卻只有這一張,堪稱稀世珍寶。
科舉制給社會中下層百姓打開了步入上層社會的大門,使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為可能。當然,到了後來,考試的內容讓不少人急功近利,為了當官才考試,而不是為了求學。中國最後一科進士考試在清光緒卅一年(1905年),自此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落下帷幕。
劉春霖是河北人,出生於1872年(清朝同治11年),逝世於公元1944年。劉春霖考中狀元後,先後擔任清朝的咨政院議員、記名福建提學使、直隸法政學校提調、北洋師範學校監督等職。民國時期,基本上都是擔任總統秘書一職,先後擔任過袁世凱、徐世昌、曹錕總統府秘書兼任秘書廳長,後來又任職教育方面。
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科舉被古代文人視為唯一一條可以出人頭地的途徑,經過鄉試、會試,最後到殿試,殿試的第一名被稱為狀元,自唐高祖李淵武德五年出現的第一位狀元孫伏伽,到光緒三十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歷史上有據可考的狀元一共592位。
趙秉忠的回答也是從當時的現實出發,不畏皇權,有理有據大膽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措施。
現在這份答卷保存於青州博物館,被視為鎮館之寶。
※慈禧常年水煙袋傍身每年消耗「驚人」的二十萬兩銀子,究竟藏著哪些秘密?
※102歲逝世,體內竟留有27塊彈片!他竟是亮劍中李雲龍原型王近山將軍!
TAG:剛烈的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