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出道背後的秘密

出道背後的秘密

一位風華絕代的天才詩仙,一位個性張揚的千古奇才,李白,留給後人無數的遐想空間,一個生活在理想世界的文人,是如何一步步走進政治中心的?他桀驁不馴的狂放性格,是使他走向政壇輝煌的敲門磚,還是使他走向政壇失意的絆腳石?

畫心

 十指彈一

常靜 

00:00/05:03

- 魚雁音書 -

李白是我們最熟悉的詩人,從小學到高中,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詩篇。

我們讀了李白這麼多的詩,看上去好像對他特別了解,那麼我們就會想一些問題,李白這個人到底長什麼樣子?胖瘦啊,高低啊,脾氣好壞啊,到底什麼文化程度......

李白生平

唐朝長安元年,即武則天執政後期的公園701年,李白出生於 安西都護府的碎葉城,也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境內。五歲那年,他隨家人遷到四川省江油縣定居。從此,以為冠絕中國詩壇的千古奇才從這裡走出,逐漸被世人了解和熟悉。然而,李白一生最大的理想並不是作詩,而是從政,這是為什麼呢?這位才華出眾的天才詩人,會經歷怎樣的坎坷與沉浮?

李白外貌

他人評價一

追隨者——魏顥,非常崇拜李白,幾經周折終於找到李白,李白對其也非常信任,將自己的詩文集交給魏顥,魏顥後世留下的作品只有兩部,這兩部作品都是在敘述李白,可見對李白崇拜至深。《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和《李翰林集序》。

《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

李翰林是李白的一個名號,當年李白在翰林院里擔任翰林待詔一職,再加之李白的忘年交賀知章見到李白第一眼就驚呼他為「謫仙人」。謫仙人的意思是指從天上下來的神仙。

賀知章

第二部作品是《李翰林集序》。這部書之所以能出版是因為,因為李白對魏顥非常信任,把他當時寫的所有詩集都交給了魏顥。李白的外貌被描述在《李翰林集序》里。

翻譯一下就是:他的眼睛非常有神,整個人看起來神采飛揚。他生氣的時候像是下山猛虎一般,很有氣勢,爆發力極強。但是有時候他打扮的又很書生氣,帶著髮帶,看起來有幾分倜儻又有些安靜的氣質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靜若處子,動若瘋兔。

他人評價二

李白在20多歲的時候,遇見過一個道士,叫司馬承禎。他是唐朝著名道教領袖,與皇室交往密切。他的主要職責是幫助皇室成員求仙訪道,以達到長生不老的效果。

他評價李白的外形,「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說明天生長得像道士,器宇不凡。

他人評價三

台灣著名詩人、學者、翻譯家、評論家——余光中先生寫出了李白的精神內核,將李白寫神了

自我評價

他身高不滿7尺,按現在的方法來看就是1.7左右的身高。

李白在給他人寫的詩中也有對自己外貌的一些描述

對別人從來不肯屈服,也不去求別人,這樣的一種精神狀態。

家境富裕,接受了良好教育的李白,自幼便顯示出了在詩文創作上的超凡才華。在當時,李白的詩才就受到人們的普遍讚譽和推崇。而時至今日,李白流傳至今的九百多首詩文中,有很多已經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李白也被後人尊稱為「詩仙」,與被稱為「詩聖」的杜甫,並稱唐代文學的「雙子星座」。

當然,後世的人喜愛李白,也不僅僅是因為他奇絕無雙的詩才與奔放張揚的性格,而在很大程度上,則是因為他的政治失意帶給後人的反思與遐想。

那麼,名滿天下的詩壇奇才,為什麼在政治上失意重重?李白在政治上難道真的是一個悲劇嗎?

政治理想

要了解李白的政治悲劇,首先要從政治理想出發。

中國古代的文人都有政治理想,最大的理想就是做官。

李白有2個理想:一個是做宰相

第二個理想是做皇帝的老師。

嘆自己是唐代的姜太公,在這釣了好長時間的魚,唐代的周文王還沒來。

實際上周文王將姜太公看作老師。

對於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來講,這輩子能做宰相或者帝王師這輩子會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例如同治和光緒時期的兩代帝師——翁同龢。

李白理想很大,實現理想的途徑也很大。堅持「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不願從基礎點滴做起,希望從底層老百姓突然變成一個宰相,這樣富有傳奇性的非同尋常的一種實現方式。

所以,李白從來不參加科舉。認為像他這樣有才華、特別卓越的人,不能走這種凡夫俗子的路。他要走跨越式的路。

科舉制度是中國封建王朝選拔與錄用人才的最重要制度,它誕生於隋朝,規範於唐朝,鼎盛於明朝,終結於清朝。而李白生活的盛唐時期,正是科舉制度蓬勃發展的上升期,社會上大批出身於寒門的知識分子,正是通過科舉考試,而「鯉魚跳龍門」走向仕途。可是,才華橫溢的李白卻偏偏不走科舉,他為什麼這樣與眾不同呢?李白的所謂跨越式的發展道路到底會給他的命運帶來什麼改變呢?

跨越式發展手段:自薦信

自薦信特點——身世不凡

開始介紹自己生平,說自己是隴西成紀人(今甘肅西部),是涼武昭王李暠的後代。自己是五胡十六國時期西涼國國王李暠的第九世孫。而唐朝第一位君主,唐高祖李淵是李暠的第七世孫,李白時期的皇帝,唐玄宗則是李暠的第十一世孫。如果按當時的輩分來算,唐玄宗還得管李白叫爺爺。

這是一種自神奇說的辦法,抬高自己的身價,輝煌的開頭將對方震住。至於是真是假,只有李白自己心裡清楚。當時社會姓李的知識分子都使用這種與皇上攀親的手段。

自薦信特點——行為不凡

李白說年輕時與朋友在深山老林里養了數以千計的鳥,且都是奇禽,並將其馴養得非常好,巴掌一伸,鳥就停在手上。其實他就是為了表現一種與眾不同的行為方式,引起別人注意。

優點一:養高忘機,不屈之跡

當地太守認為李白是奇才,就去請他做官,李白拒絕,不稀罕去。這麼特立獨行且有才華的人還不願做官,品德非常高尚,因此名聲更大。

優點二:傾財好施

李白在揚州住了一年花了三十萬,用在救濟當時落魄不得志的年輕人身上,視金錢若糞土,樂善好施。

優點三:存交重義

曾與一友人同在洞庭湖遊覽,不幸友人突然去世,於是李白借了好多錢將友人暫時安葬在洞庭湖邊。過了好些年之後,又回來為友人遷葬,將其屍骨裝在袋中背到了友人的家鄉,葬在家鄉。

自薦信特點——誇耀對方

最後有幾句誇對方的話。

自薦信特點——收尾狂放

是李白當時給安州長史(今湖北安陸縣)寫的。

意思就是我前面給你說了那麼多好話,我推薦我自己,如果你在我跟前還耀武揚威的還不吃我這一套,不拿我當回事,那對不起,我還是很有禮貌的,我在您跟前作個揖,再給您拜一拜,表示最後的禮貌,然後我就像大鵬鳥一樣展翅高飛,去首都長安尋找我的政治機會。用現在話講就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在人家還沒給他辦事時就這麼威脅人家,這代表了當時知識分子的一種總的精神狀態。

「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用了一個典故:馮諼的典故。

《戰國策》記載:齊國人馮諼窮愁潦倒,寄食於孟嘗君門下,終日粗茶淡飯。馮諼懷才不遇,牢騷滿腹,靠在柱子上彈鋏唱道:「長鋏歸來兮,食無魚牎」孟嘗君得知,吩咐總管給他魚吃。不久,馮諼又彈鋏唱道:「長鋏歸來兮,出無車牎」孟嘗君又讓總管給他車子。過了一段時間,馮諼第三次彈鋏唱道:「長鋏歸來兮,無以為家牎」孟嘗君再次派人供他老母衣食。馮諼從此不再彈鋏,為孟嘗君「燒債契市義」,建立「狡兔三窟」,輔佐孟嘗君奪回齊相寶座,並安居高位數十年。

李白用馮諼的典故用自己作比喻,實際是我拿著我這把劍,我還就不信沒個地方彈!沒個地方聽!他就有這個自信。

李白的自薦信代表了盛唐時期知識分子普遍的精神面貌:權宜之計說點軟話求你辦事,但是你若讓我的人格屈服那絕對辦不到。歸根結底,說權宜之計的軟話還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個性。這是盛唐時期的時代性格。知識分子的身上反映的是時代的性格。

李白就是李白,他總是顯得那樣與眾不同、揮灑自如,當然,這與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有關,也與他遠大的志向有關還與他無人可比的文學才華有關,但是,更重要的是與他心中的政治神話有關。這個政治神話是:李白認為自己不僅是一個超一流的天才詩人,而且是一個超一流的大政治家。所以,李白的一切行為舉止,都是為了實現他的政治神話。

公元742年,遊歷多年的李白,終於迎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實現政治神話的機會,他的夢想似乎就要變成現實了。那麼,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會呢?

李白並非想成為作家,這一身才華歸根結底是成為一個政治家的敲門磚。他詩文做得好,名譽滿天下,是要為自己進身仕宦當一塊敲門磚。天天夢想皇帝來找他,夢想自己當宰相後,唐朝定煥然一新。四十二歲時,終於等來一個機會。唐玄宗的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頒布了一個詔書:

唐朝皇帝經常頒布這樣的詔書,求賢若渴的表現。但是沒人推薦即使有詔書也不行。李白從25歲離開四川家鄉到40多歲這十幾年只在忙一件事情:就是找一個人能將其推薦給唐玄宗。終於找到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因為她是一個道士,唐玄宗為其修了很多道觀。唐代王公貴族出家做道士的非常多,主要與唐代社會風氣有很大關係。

唐高祖李淵建立大唐王朝以後,為了能鞏固政權,為了能使他的統治在文化上得到中原地區的認同,就將老子李耳說是自己的祖先,又把當時思想文化界的各種潮流做了一個排行榜:道排第一,儒排第二,佛排第三。說明他重視道教,重視道家的思想,因為這是他們的祖宗和家業,他用這個來鞏固自己的政治統治。科舉裡面也有考道舉的,從考試製度和國家政策上來講,對於道教、道家的思想都有傾向,這樣一來,道士在當時就很吃香。

其實當時有很多著名的道士都政治化,他們與宮廷裡面的任務有非常密切的聯繫。皇帝與道士聯繫的主要目的是長生不老,同時也會偶爾問些政治上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道教界和政界就建立了很密切的關係。前面講的司馬承禎就與唐玄宗、唐睿宗、武則天三朝皇帝都有密切聯繫。

所以,玉真公主能和李白有聯繫,是因為其實李白也是一個道教中人。

唐朝是中國封建王朝多元文化大融合的時期,無論是儒、釋、道,還是其他的各種文化思潮與流派都得到了空前的交流和發展,當時具有「國教」性質的道教自然當仁不讓,在唐朝的皇家與民間大行其道。而身為詩人的李白,與道教會有什麼樣的淵源?他為什麼也會是一個道教中人呢?而他與道教的這種聯繫對他從政會有什麼幫助呢?

元丹丘。李白的老朋友,三十年友情。

當時的道士都希望跟宗親建立聯繫,對自己本門本教的發展作用非常大。元丹丘和玉真公主關係非常密切。玉真公主有一次為培養自己的道教修養外出學習,到譙郡真源宮(安徽境內)充實自己,很可能元丹丘陪同一起去。因為回來後元丹丘立了一塊碑,碑上記載公主此次學習的經過,這樣的關係是非同尋常的。而元丹丘與李白又是多年摯友,也許向玉真公主推薦了李白。

推薦理由(推測):

第一:李白的詩文寫得很好。

第二:他本來就是道教界的人物。

第三:若將李白推薦給皇上,肯定能佐佑王化,潤色弘業。

與玉真公主的淵源

三十多歲時曾進過長安,找到當時文人中名氣很大的宰相之子、皇帝駙馬 張垍,玉真公主是其姑姑。

可張垍並不想真正幫李白,將其安排在長安外一百公里的樓觀台(唐玄宗為文真公主修的道觀之一 別館)據說是老子講道的地方。李白等了好幾個月未果,於是返回長安,未見張垍,亦未見玉真公主。作詩《玉真仙人詞》。

第二次很可能玉真公主聽到了這首詩,以及元丹丘的推薦,於是將李白介紹給了唐玄宗,李白終於如願以償進入仕途。

魚雁音書

美好的靈魂終將相遇。

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相見。

千年間,以文字為契,擬靜好為約。

修一場遇見,在魚雁音書……

1分鐘之前

刪除

? 李白, 賀知章, 司馬承禎等

李白:我終於見到皇上了!

賀知章:謫仙人!

司馬承禎:仙風道骨!器宇不凡!

唐玄宗:快來陪朕作詩!

玉真公主:聽說關注公眾號的都能考上狀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雁音書 的精彩文章:

TAG:魚雁音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