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杜翔 劉丹青:「開司米」和「羊絨」是什麼關係?

杜翔 劉丹青:「開司米」和「羊絨」是什麼關係?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開司米】?山羊的絨毛,纖維細而輕軟,是優良的毛紡原料。原指克什米爾地方所產的山羊絨毛。?用這種絨毛製成的毛線或織品。[英 cashmere]

【羊絨】指山羊毛根部生長的一層絨毛,纖維細暖,是高檔的紡織原料:~衫。

問:《現代漢語詞典》「開司米」和「羊絨」分別做了詳細解釋,釋文不同,但是實際內容一樣,羊絨製品的英文仍然是cashmere,分不出如何區分兩種——事實上也沒有區分。cashmere仍是國際市場針織類服裝的常見商品,但是現在國內很少聽到開司米這個名稱了,都叫羊絨了。兩者是否就是新舊詞關係?《現代漢語詞典》是否應該處理為等義詞,兩者相互參見?

答:羊絨是一種珍貴的紡織原料,國外稱它為「纖維鑽石」「軟黃金」。按照行業慣例,只有生長在山羊身上粗毛根部的細度為14—15微米的細絨才可以稱為羊絨。高寒地區的山羊生存環境惡劣,稀疏的植被讓它們無法從積累脂肪中獲得熱量,為保持體溫維持生命,在冬季到來之前,山羊會在緊貼皮膚表面生長出一層薄薄的細絨,開春轉暖後脫落,牧民用鐵梳子抓取下來,經過特殊的洗凈、分類、梳理,成為純羊絨。

世界上約70%的羊絨產自我國,其質量上也優於其它國家,但早先主要是原料出口,自身羊絨製品生產技術十分落後。查《人民日報》用例(1946年創刊至2018年2月底,下同),「羊絨」有984例(除「駝羊絨」等個別用例外,絕大多數指山羊絨)。直到二十世紀60年代,我國才試製成功羊絨大衣呢。那個時代的人們還在為溫飽而奮鬥,羊絨衫還是大家聞所未聞的奢侈品。請看用例:

展品中有清河制呢廠的山羊絨,這是世界上的名貴產品,而我國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70%。(《人民日報》1958年5月12日第3版)

1963年,我國毛紡織工業採用山羊絨織造呢絨和山羊絨衫產品。山羊絨(開司米)大衣呢已由上海第一毛紡織廠試製成功。(1964年1月2日第2版)

上海這次帶來13件高檔羊絨男大衣,每件售價586元,目的是投石問路,結果只售出3件,其中一件還是被外國人買去的。(1987年10月31日第4版)

從以上例子可見,很長時間內,我國是世界上羊絨的主要原料產地,羊絨衣物昂貴,歐美是羊絨衣物的主要產地和消費市場,而且當時羊絨確實就被注釋為「開司米」。我國內地羊絨製品市場的真正形成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1989年,鄂爾多斯集團在央視推出羊絨衫廣告,那句「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的廣告語傳遍神州,羊絨衫才開始逐步走入尋常百姓家。這引起了我們思考:二十世紀60—80年代人們日常生活中常提起、也常擁有的「開司米」都是羊絨嗎?

「開司米」本是英語中羊絨一詞cashmere的音譯,得名於地名克什米爾,又譯作「開士米」「開絲米」。公元15、16世紀,克什米爾居民用當地和我國西藏的羊絨織成輕薄柔軟、美觀保暖的各色披肩,深受人們的喜愛,並逐漸為歐洲貴族社會所知而流行開來,如法國作家小仲馬1852年創作的《茶花女》,書中提到主人公瑪格麗特的一件落地開司米披肩曾引起一時轟動。歐洲很多語言中用羊絨披肩的產地克什米爾指稱羊絨及其製品。開司米在粵語中譯作「茄士咩」[k??55si22m?11](麥耘等1997:144),「咩」是羊叫聲的象聲詞(也借指「乜嘢」的合音,問「什麼東西?」),跟mere音近。至今港澳地區商店中羊絨及其製品仍常標明「茄士咩」。「咩」的字形和本義倒也恰好跟羊絨的主人——羊有關。北部吳語中則除了說「開司米」(如常州話[k???55s?55mi45],周源等瑞主編2011:185),也常說「開司棉」(如崇明話[k??55s?55mie24-55],張惠英1993:65)。後者音義兼譯,正好北部吳語「棉」沒有鼻韻尾,跟mere音近,「棉」又可以聯想起某種保暖紡織材料。

十九世紀初開司米披肩的不同佩戴方法

開司米堪稱奢侈品,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生活並非富裕,開司米風靡一時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此開司米非彼開司米,是一種是比較細的毛線或針織紗線,由羊毛、腈綸或者毛腈混紡製成,並無羊絨成分,價格不貴。這種開司米細而輕,色澤鮮亮,而且被一些人用來諧音Kiss me(吻我)。戀愛中的女人織一條開司米圍巾送給愛人,堪稱價廉物美,也許還是一語雙關的不二信物。

我們從實際用例中來考察「開司米」內涵發生變化的情況。《人民日報》中「開司米」有21例,「開絲米」1例,時間跨度從1956年7月到2004年11月,其中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的國內用例均非指稱羊絨。這些用例中有的是將「開司米(開絲米)」與「羊絨」並舉,說明開司米質地已至少排除純羊絨:

「華表」人又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推出新款式男西裝、女時裝、銀槍呢女大衣、羊絨女大衣、開司米男大衣。(1991年5月20日第2版)

面料以純毛、羊絨、開絲米、真絲、重磅麻紗、金絲絨、純棉等為好。(2001年12月7日第11版)

有的則點明了其質地為「錦綸」「腈綸」或「羊毛」:

為了做好生產前的準備工作,需要一點錦綸紗作試驗。小秦連忙拿來自己新買的「開司米」作試驗。(1979年4月14日第1版)

過去靠外地調入的腈綸開司米毛衣、人造絲汗衫背心、尼龍手套……等商品,也開始生產,使首都市場的日用百貨更加豐富多采。(1972年8月24日第3版)

日本東洋紡織公司最近開發出將普通羊毛加工為類似開司米的技術。開司米羊絨線是用特殊羊毛紡成的,柔軟且有光澤,深受人們喜愛。(1991年8月24日第7版)

但是,「開司米」語義的這一微妙變化,並未引起詞典編者的應有注意。《現代漢語詞典》初編於二十世紀50年代末,稿子編成於二十世紀60年代,「文革」期間未能正式出版,直到1978年出版第1版。「開司米」一詞就收錄、反映了編寫之初的語義情況,其釋義在之後歷版修訂中並未根據語義變化情況而改動,注出當時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所指。以上所引方言詞典也都如此。「羊絨」一詞為1996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3版收錄,未充分考慮與既有條目「開司米」的照應。這提醒我們今後詞典修訂中應注意及時反映詞語語義變化情況,並注意詞條的左鄰右舍,切實做好相關條目的照應。

比開司米稍晚一些,還曾一度流行馬海毛。馬海毛是英語Mohair的音譯,本指安哥拉(土耳其安卡拉的舊譯)山羊的毛,是製造長毛絨織物的優良原料。當時人們把蓬鬆風格的腈綸膨體紗稱為馬海毛,但是這種稱謂只是曇花一現,山寨馬海毛最終沒有發生像開司米這樣鵲巢鳩占的情況。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羊絨產品行業在我國內地發展壯大以後,鑒於開司米內涵已經變化、身價一落千丈的情況,廠家只得用字面義更透明的漢語詞「羊絨」來表示,以區別於因為「身份不明」而貶值了的外來詞「開司米」。從那時起,並伴隨著衣著文化的發展升級,「開司米」也逐漸從人們的口語交際中淡出,主要成為某些年齡段人們的一段記憶。與我國內地「開司米」內涵變化的情況不同,港澳地區「茄士咩」至今一直指稱羊絨及其製品。

近年來,不少廠商把化學纖維和細羊毛摻入羊絨製品,不再是百分之百的純羊絨,給羊絨「注水」,發生著和開司米相似的詞語貶值過程。這種詞語貶值常常伴隨著語義泛化或相似聯想而發生。如羊毛衫本指用羊毛織制的針織衫,而現在泛指針織毛衫或毛針織品,不再理會有沒有羊毛成分。又如美女本指容貌美麗的女子,而現在已跟美不美關係不大,只是跟性別有關,只要是年輕點的女性,都叫美女;如果年紀大一點的,則叫資深美女。

參考文獻

麥 耘、譚步雲1997《實用廣州話分類詞典》,廣東人民出版社

張惠英1993《崇明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周 源、屠國瑞主編 2011《常州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 語言所網路信息化工作室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語言學 的精彩文章:

何亮:漢語方言時間的表達系統及其來源
【大百科詞條】語言理解

TAG:今日語言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