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闆,你咋就失敗了

老闆,你咋就失敗了

老闆,你咋就失敗了

如題,這個老闆是怎麼失敗的?

這位領導的名字叫朱允炆,他的公司叫大明王朝,簡稱「明」。註冊於1368年,創立者是現任領導的爺爺,朱元璋。朱允炆從祖父手裡繼承公司到失敗,歷時四年,歷史上有個專有名詞「靖難之役」。

在這場叔叔與侄子的皇位爭奪戰中,最終小朱老闆一敗塗地,喪失了公司的所有權,自己也葬生火海或者是遠遁他鄉(千古之謎)。我通過小朱老闆任用的五類人,復盤一下他失敗的原因。

01

1. 沒骨氣的草包——李景隆

李景隆可以說是小朱老闆失敗的最大原因。有兩點體現:李景隆是朱棣第一次南侵時候的軍事主帥,由於自己的白痴行為(後面舉例說明)導致了南軍的多次失敗。朱棣攻打到南京的時候,正是這位李景隆打開了南京的城門,倒戈投降。

李景隆可謂是家世顯赫,他是開過功臣李文忠之子。李文忠朱元璋所封開國六公爵之一,可以說和徐達,常遇春齊名,但是事實證明,將門不一定出虎子,更多的是紈絝子弟。從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這位紈絝子弟的性格。朱棣帥兵出征,時任主帥的李景隆圍攻朱棣的老巢北平,當時北平城防空虛由朱高熾鎮守。李景隆圍困北平後,朱高熾故布疑陣憑藉自己的小股兵力出兵偷襲,李景隆竟然嚇的手足無措下令軍隊後撤,當時的都督翟能認定此乃疑兵,此時城內更加空虛,率領自己的部下猛攻北平張掖門,就在城門即將攻破的時候李景隆竟然下令停止攻擊。原因很簡單:他不想讓別人把功勞搶走。戰場瞬息萬變,有這樣的主帥,何愁不敗。

李景隆膽小如鼠,嫉賢妒能,毫無氣節的倒戈投降,卻被朱棣稱為「靖難的第一功臣」,被封為太子太師(熟悉古代官職的朋友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高的榮譽)。

02

弱智的忠臣——黃子澄

在黃子澄的年代黃子澄可以說是讀書人的楷模,在當年的科舉考試中會試第一,殿試第三。深的老皇帝朱元璋的信任,並在臨死前囑託朱允炆,這個黃子澄是可以用一輩子的人。而朱允炆也對黃子澄非常尊重,以自己皇帝之尊也稱呼黃子澄一聲「黃先生」而不直呼其名。

事實證明,黃子澄雖然書讀的好,但是治理國家方面確實一個十足的弱智。且不說前面提的李景隆就是黃子澄力薦的,從下面這個故事中就可以體現出這位探花同志的幼稚與白痴。建文帝上台以後力主削藩,在上台的一年之內就接連處理了周、齊、湘、代、岷諸王,並準備對燕王下手,機會來了,同年五月是朱元璋的忌日,按理來說朱棣是要來給老爹上墳的,可以趁此機會把朱棣一舉擒獲。但早在四月份朱棣就有計劃的生病了,而且一病不起,為了向朝廷表忠心和對老爹的孝心,派自己的兒子代為祭奠,並且把自己三個兒子都派去了。事後證明這三個人自都並非等閑之輩,在靖難之役中長子朱高熾(明仁宗)鎮守北平多次打退了南京的進攻,次子朱高煦作戰最為勇猛,又一次在朱棣被包圍後深入重圍解救朱棣。即便是朱允炆不知道後來的事,當時把他的三個兒子扣住作為人質也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而這位黃子澄則認為應該把這三位放回去,理由是「不要讓朱棣起疑心,避免打草驚蛇」。前面接連五個藩王都已經被幹掉了,朱棣又不是傻子或者是聾子,再者如果不是對朱允炆的防備為什麼不來給老爹上墳。黃子澄的幼稚可見一斑。不過黃子澄還是對得起小朱老闆對他的尊稱「黃先生」,南京城破後,繼續反抗朱棣,在被捕後誓死不降,燕王朱棣(即明成祖永樂帝)親自審問,黃子澄抗詞不屈,被肢解而死。

03

忠貞不二的能臣和硬漢——鐵鉉

山東的朋友一定對這個名字很熟悉,山東有多處「鐵公」祠廟,其中最有名的的當屬位於濟南的鐵公祠。此公曆任山東布政使,兵部尚書,是燕王朱棣南侵的第一大屏障。燕王第一次南侵時,北軍(燕王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到達山東。當時山東布政使鐵炫收編了那些殘兵敗將鎮守濟南,當時的朱棣根本沒有把這位鐵炫放在眼裡,但是這位多次打敗了強悍的蒙古騎兵的親王卻被這樣一個書生玩弄於股掌。史書記載,當時朱棣準備大炮轟城的時候,鐵炫命人在城頭舉出木牌,上書「明太祖神位」,這樣一個看似哭笑不得的舉動卻讓當時的朱棣不得不放棄最先進的武器。

自古以來北方的政權要進攻江南,山東是必經之路,但是因為山東有此仁兄在,燕王朱棣不得不繞過山東,從徐州進攻南京。最終南京陷落,朱棣從南向北進攻山東,鐵炫誓死不降,鐵炫最終因為寡不敵眾身敗被俘。我們看一下這位猛人被俘後的表現。面對誓死不跪的鐵炫憤怒的朱棣令人割下鐵鉉的耳朵、鼻子,煮熟後塞入他口中,問他滋味如何?鐵炫回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04

盡職盡責的僱員——盛庸

這位盛庸可謂當時南軍(朱允炆的軍隊)第一軍事人才,在接替李景隆成為南軍總司令後,多次打敗北軍。有幾次幾乎就要命喪在他手,要不是小朱老闆曾經對軍隊統帥說過一句「切不可讓我背上殺害叔叔的罵名」,盛庸早就讓朱棣死在自己的弓弩和火炮之下。盛庸與朱棣的對決也充滿著傳奇色彩,在盛庸和朱棣最重要的一次對決中,盛庸北面布陣,朱棣南面布陣,就當這兩位當時最優秀的軍事將領準備一決雌雄的時候,大風襲來,從南面吹來的風裹挾這黃沙(當時戰場在河北),吹的盛庸的將士睜不開眼,朱棣借著風勢一舉消滅了南軍最後的精銳力量。盛庸不是敗給了朱棣,而是敗給了上天。

南京被攻破後,這位軍事主帥投降了朱棣,朱棣雖然給了官職,但是最終因為朱棣的不信任而被迫自殺。與他類似的還有名將安平,這位安平在靖難之役早期,是唯一一個被朱棣看得起的對手,在投降朱棣後死於錦衣衛之手。

05

只會流血的路人——方孝孺等

之所以稱這些人為「路人」是因為他們在這場靖難之役中確實沒起到什麼作用,比如說這位方孝孺。方孝孺有一項記錄,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滅十族的人。除了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又增加了學生一族。

縱觀方孝孺的履歷,在靖難之役中既沒有像鐵炫那樣鎮守一方,也沒有像黃子澄那樣給朱允炆出一些餿主意,雖然在靖難後期也給建文帝提了一些建議,但是已經無關緊要了。在建文帝時期,他主要的工作是給儒生講學,並負責編纂《太祖實錄》。方孝孺是那個時代書讀的最好的人,學問做的最好的人,當時朱棣一方的靖難第一功臣姚廣孝在朱棣進入南京前勸說朱棣,方孝孺一定不會投降,當切不可殺害他,因為他是讀書人的種子。這顆讀書人的種子是不能幫助建文帝抵抗北軍的,他能做的就是陪上自己的性命和朱棣抗爭到底。

與方孝孺類似的還有一位叫黃觀,他有一個創舉叫「連中三元」,即鄉試,會試,殿試都是第一名,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總共有六百多位狀元,但是能連中三元者不過十幾人,平均百年一個。黃觀在得知南京陷落後,坐船南下投江而死。他們雖然沒有能夠改變什麼,但是他們用自己的獻血和信念實踐了自己的忠誠,是值得敬佩的。

上面分析了五類人,小朱老闆最終會失敗是因為太相信第二類人(黃子澄),重用了第一類人(李景隆),招聘了太少第三類人(盛庸),沒有及時發現第四類人(鐵炫),身邊有太多的第五類人(方孝孺)。這其實也不能全怪朱允炆,因為他的爺爺故意如此安排的,朱元璋殺掉了那些有能力的文臣武將,給朱允炆留下的是那些只知道死忠的讀書人,而且也是多次告誡朱允炆要重用黃子澄、方孝孺之類的人。但是老朱同志沒有料到朱允炆沒有像自己一樣的政治和軍事才能,一旦國家有事朱允炆自己不能應付,而手下這群書生亦然。反觀朱棣,他給兒子朱高熾留下來怎樣的班底呢?是號稱明朝最強內閣的「三楊」,這三楊中楊士奇沒有學歷,不是進士出身,出身貧寒,做過小公務員,其間還因為把官印丟了成為逃犯。、楊榮、楊溥雖然是進士出身,但是他們的品行和氣節不能和方孝孺、黃觀相比,南京城破以後他們沒有選擇盡忠,而是主動投靠了朱棣。但是這三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有治國之才,楊士奇善謀,楊榮善斷,楊博老成持重,正是這三人的努力幫助朱高熾和後來的朱詹基開創了和文景之治齊名的仁宣之治。

小朱老闆為什麼會失敗,相信你能從上文中得到答案。

對於國家或者說一個組織需要什麼樣的人,也會是我下一篇要講的內容,也是最近看《聯盟》這本書的一點啟發。

歡迎持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包里的手機 的精彩文章:

小人物的歷史

TAG:書包里的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