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閱讀中國古典文學?
現代的辭典之中,將文學解釋為「用語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藝術」。但這一概念,與中國古代對於「文學」的解釋並不相同。
中文中「文學」這個詞出現很早,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文學」的稱謂,《論語·先進》章將「文學」列為孔門四科之一。後世邢昺疏解「文學」為文章博學之意。現在一般認為,《論語》中所說的「文學」指精通古代典籍。漢代時期所說的「文學」,泛指學術之意。在中國古代,通常將一切用文字書寫的書籍文獻統稱為文學。由此可見,在中國古代,並沒有現代所謂純文學的觀念,也沒有一條明確的文學與非文學的分界線,我們要了解中國古典文學,首先需要明白這一點。
中國文學,即中華民族的文學。中國是世界上文化典籍最多、最豐富的國家。正因如此,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保存最為完整的部分。可以這樣說,中國文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中最豐富重要的寶藏,也是我們感受祖國悠久文化最直觀的橋樑。
早在公元前十幾個世紀的時候,中華民族已經產生了高度發達的文明。這就是在這一時期,已經產生了早期的文學。早期的文學主要以神話傳說和原始歌謠為主。從《詩經》、《尚書》、《山海經》等先秦的著作中就能發現,上古時期的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的神話傳說,如「大禹傳說」、「羿射九日」、「精衛填海」「刑天舞干戚」等,可惜這些豐富的神話傳說沒有得到良好的整理和流傳,大多散佚。這些神話傳說是先民各種意識形態的綜合體,體現了華夏祖先征服自然、戰勝困難的大無畏精神和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願望。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精神、個性的根源,也是後代無數優秀的文學作品的濫觴。
三千多年來,中國的文學始終與中國社會的歷史進程緊密相關,伴隨著中國的歷史一起發展前進,從不間斷,並經過漫長的時間而獲得了輝煌的成就,形成了獨特而又龐大複雜的中國文學。
文學是時代的鏡子,可以從中反映出時代生活的變遷與歷史的變化,可以看到廣大人民的生活與精神面貌。譬如《詩經》中的國風,就是當時的民間歌謠,其中內容,反映出當時廣大群眾的所思、所想、所願,以及當時的社會文化。正因如此,國人始終高度重視文學的作用。孔子說過,「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並認為「不說詩,無以言。」儒家有所謂「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六經」,更是以《詩經》為首。可見文學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文學不僅記錄著時代的特徵,更記錄著家國的興衰更替與個人的悲歡榮辱。清代詩人趙翼《題遺山詩》中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說的就是這樣的道理。唐代詩人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備受後人推崇,便是因其用紙筆真實記錄了兵荒馬亂的時代畫卷,傾訴了自己憂國憂民的沉鬱情懷。
古之作者對於文學著述極為看重,對於他們來說,文學寫作絕不僅僅是娛樂消遣而已。他們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紙筆,通過撰寫文章,表現自己的思想,抒發他們的情感,述往事而思來者。個人的壽命有時盡,但文章之流傳卻是無窮的。期冀以此而留名後世,江河萬古。故而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典論?論文》中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西晉文學家陸機《文賦》中說:「伊茲文之為用,固眾理之所因。恢萬里而無閡,通億載而為津。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乎古人。濟文武於將墜,宣風聲於不泯。」這些話都體現了古人對於文學創作的重視。
中國古典文學源遠流長,其蘊涵著巨大蓬勃的生命力。現代社會的各種弊端於今愈演愈烈,我們更需要去從傳統中汲取養分,獲得智慧。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曾經說過,「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幾乎成為所有人的共同嚮往。而詩意,恰恰正是中國古典文學最為顯著地特色之一。閱讀古典文學作品,可以讓我們細緻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人生的意義,使我們的生活的更加詩意。
風行草偃,潤物無聲。文學是最好的教化手段。閱讀與學習古典文學,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更可以熏陶做人的品德,提升我們的人格境界。這些正是古代文學在現代的最大意義。
TAG:國之學 |